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任海滨 《黑龙江史志》2009,(10):44-44,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匈牙利裔美国记者凯迪·马尔顿(Kati Marton)在《布达佩斯往事》里讲述了父母和她自己童年时在前苏联时代匈牙利的生活故事,许多往事都是从匈牙利秘密警察的档案里抽取出来的。罗马尼亚前政治犯兹尔柏(Herbert Zilber)说,"社会主义的第一事业就是建立档案……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人和事只存在于他们的档案  相似文献   

4.
关于苏中冲突起因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苏中冲突起因的若干思考[俄]列·别·杰留辛著陈夕译本文作者列·别·杰留辛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资深汉学家。该文对苏中冲突的起因作了若干分析,对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正如作者所说,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作者在涉及苏中...  相似文献   

5.
刘军 《神州》2014,(11):208-208
本文是以东西艺术创作与心理作为比较研究的基础,以理论结合实际作为研究方法,对古今艺术创作与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概括的理论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梦和童年经验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主要目的是想指出心理分析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而有效的研究艺术创作与心理的关系对于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可以使我们不仅仅完全跟着感性或理性来进行艺术创作,更可以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更有利于我们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东西方关系从此诞生。40多年来,东西方关系一直成为决定和影响整个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拉美是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从东西方关系产生以后,它一直是东西方十分关切的地区,围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西方边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的西方边疆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冷战期间的边疆理论所反映的是这一历史阶段国家对自身利益界限的理解和认识,其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和世界形势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富汗在古代是东西方陆路交通上的枢纽地区。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正确地把阿富汗看作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它四面受着东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时而是游牧世界文明的火光,时而是波斯人伊朗文化的火炬,时而是希腊文化的阳光,时  相似文献   

9.
悠远凄苦的巴洛克音乐缠绕在12扇自屏风之间,一地枯叶,女舞者身着红裙,够着男舞者不断举高的古筝,弹着够着、够着弹着,直到触不到琴弦。男舞者手持带长纱的斗笠,夸张随性地舞动,  相似文献   

10.
李达南 《百年潮》2002,(9):19-24
40年前,由于印度在中印边境上采取"前进政策",步步进逼,越过实际控制线,我被迫自卫反击.经过一个月的武装冲突,在我单方面停火和主动后撤后,这个中印几千年友好史上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终于迅速结束.正是不打不成交,此后双方逐渐均采取务实和灵活的政策,印方从中印边界问题不容谈判转向边界问题不应影响两国友好关系.1988年已故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双方确定了在边界问题上互谅互让、相互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文明的融合是以互相需要为基础的,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具有时代特点,而且是双向的;以殖民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西方工业文明企图取代非洲传统文明是徒劳的,外来文明的“落地生根”取决于其在当地文明中是否有接榫点;在全球化时代,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唯一出路在于以非洲传统文明为基础创造新文明。  相似文献   

12.
西域葡萄药用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杂病医疗百方》为依据,结合阿拉伯医籍《回回药方》的有关记载,通过对葡萄药用医方,尤其是西域葡萄药用特点的研究,探视了东西方化的交流,特别是中医及波斯医学对维吾尔族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中国东北成为美苏两国与中国国共双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地区,并最终形成了以美国和国民党为一方,以共产党和苏联为另一方的对峙格局,导致了中国内战在东北的爆发,东北也成为美苏关系在东亚转冷的起点。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而国民党则逐渐丧失了美国的支持,这在外因上决定了中国内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激变战略与解放政策──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苏联东欧内部状况的政策时殷弘SUMMARIESOFARTICLESStrategyforRadicalChangeandPolicyofLiberation:U.S.GovernmentandtheIntern...  相似文献   

15.
1965— 1 972年越战期间 ,苏联为向东南亚地区渗透 ,调整其对越政策 ,加强援越力度 ,苏越关系趋向密切。而此时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 ,中苏关系恶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毛泽东对于内忧外患问题的思考 ,并进而影响了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事实上 ,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可能携手共同行动 ,而且还有争夺越南的利害冲突的成分 ,这使得中苏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 ,特别是越南在其抗美救国的战争中力争得到中苏双方的最大援助 ,使得这种纠葛更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论说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并对其发生背景、发展变化作了一个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6.
陶晓雯 《丝绸之路》2012,(24):75-76
本文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的存在对各自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冷战”作为概念最初是指美苏之间“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到了1947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将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战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冷战对抗延伸到亚非拉国家。冷战时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冷战,关注的是冷战的起源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冷战两极对立一样,学者们有关“冷战”的界定和范畴的观点泾渭分明,针锋相对。冷战时期的西方学者主要依赖美国档案,从事以美国为中心的冷战研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之外的历史学家提出“冷战研究去中心化”的议题,希望不要仅仅从超级大国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冷战,提出强化对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干涉的研究,这使冷战研究的地理范畴大大扩展,成为过去30多年冷战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有学者坚持认为,冷战是美国的国家项目,但事实上,冷战既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文明的早期,东、西半球两端的人们受制于地理的阻隔,交流非常有限,彼此之间的认识也就多了几分幻想。然而有意思的是,  相似文献   

19.
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孔子说,孝者德之本,民间也有“百行孝居先”的说法。长期以来,东西方孩子的孝道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东方孩子都是在父母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父母把对孩子深切的爱,表现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什么都为孩子弄得好好的,一点儿也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其实这是一种溺爱。于是,孩子们就渐渐在这种优越的  相似文献   

20.
吴国琳 《沧桑》2008,(1):143-144
陪审制度是起源于西方国家一种古老的司法权公众化的重要制度,诉讼公正和司法民主是陪审制度存在的基础缘由和目标。在我国如今的法治进程中,陪审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很明显的,亟待改革。本文着眼于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在借鉴两大法系陪审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设想,期望有益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达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参加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