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存在体制性的差异,实录体史书更无法容纳体量庞大的王言。实录作为一种编年体史书,征引王言史料是必要的,与其他史料的使用是一致的。宋绶的时代,唐代王言史料存在相对丰富,坚持大诏令来源于特定史籍的观点,不仅难以成立,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2.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但此书流传至今已非全璧。本文依据《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之征引,辑出《唐大诏令集》佚篇七篇,并对佚篇之佚文、撰时作了辑考,对佚篇之真伪作了辨析,对佚篇之归属作考订,同时对《唐大诏令集》"政事"类下之阙目作了辑补。  相似文献   

3.
据《旧唐书》卷158《武元衡传》载;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引,因识之,及登极,复拜御史中丞。按:这段引文,由于行文失当,措词疏误,以致文义相悖,读后使人颇生疑窦。因为据《旧唐书》卷15《宪宗本纪》云:宪宗继位以后,册立遂王李  相似文献   

4.
《辞海》(1979年版》第4303页“第二国际”条目中,将其成立大会的闭幕日期载为1889年7月21日,我们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正确的闭幕日期应是1889年7月20日。首先,从大会的会议记录看。1890年纽伦堡出版的这次代表大会的会议记录的书名即为《1889年7月14日—20日巴黎社会主义代表大会记录》,该书是研究第二国际史的第一手材料,此书所载日期理应可信。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卷125《张说传》中有一段关于张说建议唐玄宗改府兵为募兵的记载。其文曰:(开元)时卫兵贫弱,番休者亡命略尽。(张)说建请一切募勇疆士,优其科条,简色役。不旬日,得胜兵十三万,分补诸卫,以疆京师。后所谓“(弓广)骑”者也。又查《旧唐书》卷97《张说传》中在记载同一事实时,却甚有异同。其文曰:  相似文献   

6.
正《明史·瞿汝稷传》载:"永顺土司彭元锦助其弟保靖土司象坤,与酉阳冉跃龙相仇杀。汝稷驰檄元锦解兵去,三土司皆安。"(1)校勘记云:"冉跃龙,原作‘冉御龙’,据本书卷三一二及《明史稿》传一八六《酉阳宣抚司传》、《神宗实录》卷五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1962年版点校本12册《汉书》中的《韩彭英卢吴传》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越众万余人无所属。齐王田荣叛项王,汉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这段记载“汉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一句中的“汉”字明显为衍文,当删。实际上授于彭越将军印的是齐王田荣而非汉王刘邦。谨按《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彭越  相似文献   

8.
正《明史》云:"瑾好招致术士。有俞日明者,妄言瑾从孙二汉当大贵。"(1)又云:"瑾从孙二汉当死。"(2)校勘记云:"瑾从孙二汉当死。‘从孙’原作‘从子’。按,本书卷三〇四《刘瑾传》作‘从孙’,《武宗实录》卷六六正德五年八月戊申条作‘侄孙’,据改。"(3)然而,明代何乔远《名山藏》则曰:"瑾常招引四方术士余日明、余伦、余子仁等出入其家,妄称其侄刘二汉者当大贵,以是有反心。"(4)清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5)、万斯同《明史》(6)皆云刘二汉是刘瑾之侄,而非从孙。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通典》卷六,开元二十五年(737)《令》文注文:"丝五两为绚"(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8页)。日本藏北宋版《通典》作"丝五两为絇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2008年,第226页)。依据《令》文的行文体例,接续"丝五两为"的文字应是单字量词,"絇""绚"二字必有一误。又,《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开元十五年(727)五月丁酉条,胡注引《通典》:"杜佑曰:《唐令》,绵六  相似文献   

10.
据《旧唐书》卷20上《昭宗本纪》云; (乾宁二年)五月丁巳,朔,甲子,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各率精甲数千人入觐,京师大恐,人皆亡窜,吏不能止。……王行瑜留弟行约,茂贞留假子阎圭,各以兵二千人宿卫。时三帅同谋废昭宗,立吉王。闻太原起军,乃止。留宿卫而还。……七月丙辰,朔,(太原)李克用举军渡河,以讨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称兵诣阙之罪。庚申,同州节度便王行实弃郡人京师,……癸亥夜,阎圭与刘景宣子继晟,同州王行实纵火剽东市。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版《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载:“元朔之五年春,……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又“其明年(元朔六年)春,……右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左内史”、“右内史”  相似文献   

12.
《宋史》卷九三《河渠三·汴河上》记: 嘉祜六年,汴水浅涩,常稽运漕。都水奏:‘河自应天府抵泗州,直流湍驶无所阻。惟应天府上至汴口,或岸阔浅浸,宜限以六十步阔.于此则为木岸狭河,扼束水势令深驶。梢(稍?)伐岸水可足也。’遂下诏兴役,而众议以为未便。宰相蔡京奏:‘祖宗时已尝狭河矣,俗好沮败事,宜勿听’。役既半,岸木不足,募民出杂梢。岸成而言者始息‘旧曲滩漫流, 多稽留覆溺处,悉为驶直平夷,操舟往来便之。按:考北宋政坛称蔡京而可查知者,仅有一人,即宋代臭名昭著的权相蔡京。读了此段记载,倒好象发现蔡京做了一件益事,其实这一记载纯属误笔。据《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和徐自明《宋宰  相似文献   

13.
《晋书》卷七十六《王彬传》曰:“彬字世儒……以营创勋营,赐爵关内侯,迁尚书右仆射。”据本传载,王彬死后被加封特进卫将军和散骑常侍,《晋书·职官志》曰:“散骑常侍,本秦官也。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骑从乘舆车后、中常侍,得入禁中……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司掌规谏,不典事……至晋不改,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为中常侍,后遂止,常为显职。”又曰:“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这是官上加官的意思。可知这两  相似文献   

14.
据《旧唐书》卷1《高祖纪》载: (武德八年八月)并州道总管张公谨与突厥战于太谷,王师败绩,中书令温彦博没于贼。又据《新唐书》卷1《高祖纪》载: (武德八年八月)并州行军总售张瑾及突厥战于太谷,败绩,郭州都督张德政死之,执行军长史温彦博。经过考证,笔者认为:新书为是,旧书为误。因为据《旧唐书》卷67《李靖传》载: (武德八年)突厥寇太原,以(李)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太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中书省·史馆》条下有下列一段注文:贞观三年,置史馆于门下省,以他官兼领,或卑位有才者亦以直馆称,以宰相(?)修撰:又于中书省(?)秘书内省,修五代史,开元二十年,李林甫以宰相监修国史,建议以为中书切密之地,史官记事隶门下省,疏远,于是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尹愔奏徙于中书省衔奶靥拼饭萆柚玫氐愕谋涓锸奔溆形蟆2椤毒珊κ椤肪硪弧鹆独盍指Υ吩?林甫  相似文献   

16.
《魏书》勘误一则张金龙《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云:武卫将军谓,烈帝之第四子也。宽雅有将略,常从太祖征讨有功,除武卫将军。后谢老归家,显祖善礼遇之,赐几杖服物,致膳于第。卒,赐秘器。按:此条自“后谢老归家”至“赐秘器”一段有误,应为传抄或...  相似文献   

17.
正《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如下一段话: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1)古今研究《山海经》者对于此段文字似乎皆无异辞。其实,这段话中的"凶犁土丘"当作"凶犁之丘"。校改理由如下:一、《山海经》全书及其他先秦典籍提到丘名,几乎都称作"某某之丘"。如《西山经》有"搏兽之丘""昆仑之丘""轩辕之丘"等。~(2)而遍查先秦典籍,称"土丘"者,甚至以"土""丘"二字联成词者,似仅此一例。  相似文献   

18.
《北史·源贺传》附子《源怀传》载 :“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 ,劲兄子祚与怀宿昔通婚 ,时为沃野镇将 ,颇有受纳。”而《魏书·源贺传》记同事则云 :“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 ,劲兄于祚与怀宿通婚 ,时为沃野镇将 ,颇有受纳。”“劲兄子祚”作“劲兄于祚”。依古书行文惯例 ,此处似应以“劲兄子祚”为是。检《魏书·于栗传》 ,于栗子洛拔有六子 :烈、敦、果、劲、须、文仁 ,而长子于烈有五子 ,其中于祚为其长子 ,可证于祚确为于劲长兄于烈之子。《魏书·源贺传》作“劲兄于祚”误。《魏书》勘误一则@王化昆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282《薛瑄传》7229页载:“(薛瑄)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黄云眉先生《明史考》第七册,《明史》卷二八二(列传第一百七十)载:“按据《宪宗实录》卷十瑄传,瑄卒于天顺八年十月甲申,年七十有瑄。”案薛瑄入门弟子阎禹锡所作的《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先生行状》(见《薛文清公全书》《行实录》卷一)载:薛瑄生于洪武己巳(1389年)八月初十日,卒于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20.
《宋史》卷三三四《林广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 977年版,第1 0 737页)记载:夏人围柔远城,广止守,戒士卒即有变毋得轻动。火夜起积薪中,众屯守自若。明日,敌至马平川,大持攻具来。广被甲启他门鼓而出,若将夺其马。敌舍城救马,广复入,益修守备,夜募死士斫其营。夏人数失利,始引退。初读此段文字,似乎“马平川”是一地名,夏人围柔远,守将林广闭门不战,夏人遂往马平川,取来攻城器械攻城。林广擂鼓出城,“若将夺其马”,夏人只得停止攻城,去保护战马。然而叙事有不尽合常情处:其一,攻城器械一般应该随军搬运,即便“攻具”滞留在马平川,宜说“敌自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