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至民国时期,土地私有权确立,土地买卖文书的书写程式形成固定的程式。清水江文书的书写程式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文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的了解与使用文书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清水江土地买卖文书档案为主线,概要介绍清代以来清水江流域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的书写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由凯里学院、黎平县档案馆编,李斌主编《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第1辑22册,于2017年12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正式影印出版。《黎平文书》收录的文书从雍正十三年至1949年,前后跨度200多年,主要包括土地买卖契约、土地租佃契约、土地典当契约、山林转让契约、山林租佃契约、鱼鳞图册、山场清册、合同、账簿、股份清单、纳税单、执照、礼单、命单、择日单、借据付字、婚书、书信、诉讼文书、乡规民约、官府文告等类型。内容涉及土地制度、木材贸易、租佃关系、分股  相似文献   

3.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契约中,有大量关于"股"的文书,可见"股"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概念,这成为理解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关于清水江"股"的研究文章,大多是从林地产权性质出发的,只有极少数涉及到"股"自身的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对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中"股"的考察,认为"股"在清水江林业生产中的最早出现,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那样,是伴随乾隆时期人工营林的佃山方式所至而产生,实际上早在乾隆之前的清水江林地买卖契中,就已经有"股"的出现。清水江林业契约中存在复杂的"股中股"或"多重股"的现象,反映出清水江林业生产中地权分配的多样性,这一特征或许就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区别于徽州或闵北林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逐渐成为显学,其中以傅衣凌、杨国祯等为代表。当时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徽州、福建等地的契约文书上,浙江的契约文书仅被零星提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浙江地方契约文书的专辑、图录及相关论述纷纷面世,如宁波、绍兴、松阳等地契约整理研究的成果。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研究,是相当辛苦的一项工作,但意义重大。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契约文书,目前正在整理当中。在此,对近年来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作一梳理回顾,以便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由贵州大学张新民主编《天柱文书》第一辑,作为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历经8年艰辛收集与整理,于2014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影印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规模宏大。《天柱文书》第一辑共计22册,68卷,980万余字,收入清水江流域天柱县民间契约文书近7000件,并一改以往出版清水江文书以锦屏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日)鹤见尚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下略作历史所)所藏徽州文书,目前经过整理,由王任欣、周绍泉主编成大型史料丛书《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出版,包括上下各20卷,计40册(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序)...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王钰欣和周绍泉先生主编的<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为徽学界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实属功德无量,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王、周二位先生整理契约文书的过程中,在立契人姓名、立契时间、契约内容等方面仍有些讹误和不足之处.本文对这些错误和不足进行逐一考校.恢复徽州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为徽学研究提供精确的文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土地契约文书的基本概况及其蕴含的信息资源,分析了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价值,并对其开发利用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傅衣凌先生首次运用福建农村的契约文书编成《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参考资料汇编》以来,对契约文书史料的运用逐渐得到历史学界的重视。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学者们对明清时期农村社会的土地关系、土地买卖,以及对商业、商人的研究也不断推进。秉承傅衣凌先生注重搜集民间资料、重视社会调查的治学之风,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山 《安徽史学》2007,(2):95-100
徽州文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规模发现的一种民间社会档案,徽州境内的宗族意识和观念、契约意识和理念、收藏爱好和习惯、良好的保存条件和环境、稳定的社会和极少战乱的历史是其遗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新史料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学术积累的增长和新研究领域之开拓,就中国古文书而言,敦煌文书之于敦煌学,徽州文书之于徽学,即是显著例证。而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的地方档案文书及各类民间文献,藉之展开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地域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历史学界目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亮点之一。清水江文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正是这一学术亮点的组成部分。清水江文书,是指明代以来遗存于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历史文献之总  相似文献   

12.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安徽史学》2005,(6):86-92
招赘与过继是家庭延续出现断裂环节时常用的实现香火传承的两种基本方法.在明清徽州文书中,有关招赘和过继的契约不乏,解读这些文献,有利于我们认识徽州社会的家庭观念、招赘与过继的方式以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徽州文书是我国存世量最大的地方性文书,徽学研究的重要特色就是要利用、解读徽州文书。徽州文书中的大部分属于私人日常事务中留下的文字记载,虽具有程式化,但是反映的是生活的日常性。因此,徽州文书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民间性,"即其来源的民间性和其内容反映的  相似文献   

15.
契约文书的地域性特点明显,桂北地区民间现存契约文书数量宏大,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桂林博物馆近年来对桂北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收集初见成效.本文简要介绍桂北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收集、保护及整理并以土地买卖文书、分关文书和过继文书为例对桂林博物馆收集的桂北地区民间契约文书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利 《史学月刊》2005,2(2):96-10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有关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和整理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 ,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 :1.徽州文书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2 .徽州文书的史学学术价值 ;3.徽州文书的上下历史断限 ,大量形成和存世多的原因 ;4 .徽州文书的数量估测和计量方法 ;5 .徽州文书的分类法与整理方法 ;6 .大陆徽州文书的收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7.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被运用至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等诸多研究领域。契约文书揭示了中国历史最真实的样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中国尤其是乡土社会所表现出的务实精神、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同时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更为深层的理解。正是契约文书的多样性,导致学界使用材料的时候出现了诸多学术分歧,例如典与活卖关系、地价、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土地权利分层,等等。受到契约类书的传播、官方层面对于官版契纸的推行以及"法语"、"法谚"、契约中的"套语"等民间习惯的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契约文书又呈现出统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徽州文书的发现进入新的高潮,存世徽州文书的实际数量当在百万件以上。与徽州文书大规模发现同步的是徽州文书的整理与公布也进入新的阶段。笔者将已有徽州文书的整理和公布方式归为三种:一是文书资料汇编性的发布,如傅衣凌编《明清徽州庄仆文约辑存》  相似文献   

20.
王振忠 《史学月刊》2005,(12):15-16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