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配合当阳县赵家湖排灌工程,发掘了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的楚墓三百多座。出土文物数千件。现将金家山43号和45号墓出土的两件错金铭文铜戈介绍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和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密切联系的,是有其阶级根源和特定历史条件的。首先,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旧的奴隶制度和社会阶级结构在崩溃、瓦解、但是还没有完全死亡;新的封建制度和社会阶级结构在产生和发展,但是还没有充分强大,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和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此时,新旧制度并存,新旧阶级同在,致使阶级关系十分复杂。在阶级社会中,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和集团,也有不同的主义;甚至同一阶层、同一集团内部,仍会有政见的分歧。此时,旧的奴隶制度和社会秩序崩溃瓦解,天下陷入大乱,那么,新的道路在哪里?怎样致天下于太平?怎样结束分裂混战的局面、实现统一?这许多迫切的现实问题摆在当时每一个关心社会前途和历史命运的思想家、政治家、士人以及普通百姓的面前,迫使他们思考、寻求和  相似文献   

3.
咸同之际江南政治变动使得盛泽镇的传统权力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以科甲为代表的传统士绅之家在战争中遭受破家之难,而新兴商人家族则通过各种政治运作,不仅发展成亦商亦仕的商绅之家,而且还成功地延续了其在战争中形成的权力格局,掌控战后盛泽权力。围绕咸同之际盛泽镇权势格局转换的细致考察,为探源晚清绅商阶层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同时,也揭示出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江南市镇的经济网络,更重构了市镇内部的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期,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廷下决心推行新政,企图挽救危局。这场改革,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力度,在中国历史上,都堪称"前无古人,后乏来者"。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以强国雪耻为目的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不但没有稳固清朝的统治,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本文从清廷、地方督抚和立宪派三者的相互博弈中研究晚清的权力格局,并以权力格局为视角探讨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晋永嘉之乱以后,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并形成了严重的流民问题。流民的大量产生,以及流民势力的迅速发展,迫使两晋之际的统治设法解决流民问题。流民所引起的震动,使残破的西晋政权能够控制的力量更加弱小,从而加速了西晋政权的灭亡。北方流民的大量南下,使南方的政治、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从而为东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流民聚集而成的政治、军事性集团如京口集团等,是东晋政权的支撑性力量。东晋政权与流民的关系至为密切,而统治对于流民问题的处理方式与程度,亦直接地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变迁。  相似文献   

6.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5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从1927年至1937年,上海市政府主要官员的人事构成既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又受制于诸多政治因素。一方面,历次上海市长更迭与国民党高层的权力竞逐、派系斗争、政局变动有关。另一方面,上海市市长任用下级官员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市政府内许多"技术官僚"与市长亦有亲缘、地缘或业缘的关联。在地方"党政分开"的架构下,上海市党部对市政府进行人事渗透,并对市政府形成权力牵制,呈现"党治"色彩。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亦时常控制上海市长及各局首长的人事任免,有意运用派系政治维系及平衡上海市政府的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绅士批判不仅是政治问题,还是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刘一梦的短篇小说《斗》是1920年代末革命思潮的微观反映,其原型为山东省沂水县发生的牛头税之争,与清末民初沂水县形成的三角权力结构有关。它相当典型地反映了绅权急剧扩张所造成的"绅士圈套"困境,以及新旧士绅之间的分化和冲突。随着北伐后地方社会的重组,新旧士绅的地位最终更迭。士绅演变与地域权力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是这篇作品背后最具历史意味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皓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3):20-35,147,148
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格局因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而急剧变动。按照西藏地方体制,达赖喇嘛通过司伦问政噶厦,行政大权由噶厦行使,但是十三世达赖喇嘛通过两名近侍土登贡培、龙厦总揽大权,两名近侍尤其是土登贡培凌驾于噶厦之上。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格局立即重组。按照惯例,在新达赖喇嘛执掌大权前由摄政代理,但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职位的恢复,是由于噶厦反对司伦贡嘎旺秋掌权;热振当选摄政,是土登贡培、龙厦和以赤门为首的噶伦等相互间较量的结果。接着,赤门、龙厦在达赖圆寂问题上做文章,搞垮土登贡培。但是,龙厦设法废除噶伦制度的努力不可避免地失败,噶厦权力得到恢复,实权落入赤门手中,新的权力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9.
普遍出现于古史传说时代的感生故事,并不能作为母系氏族制度存在的证据。事实上,感生故事应与早期政权的更迭密切相关,是“天人合一、王权神授”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仰韶文化时期以及龙山时代以来的考古发现,也初步展现出感生故事发生的婚姻家庭背景和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细珠 《近代史研究》2012,(3):89-108,161
从群体结构看,武昌起义时在职的地方督抚仍然是一个旧式的官僚群体;武昌起义后新任的地方督抚群体则注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暗伏了新的变数。各省督抚在武昌起义后的反应,可谓情形不一。那种认为督抚大都奔逃自保而少有效忠清廷者的说法,未免有简单片面化之嫌。其实,真正转向革命阵营或死命对抗革命的督抚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督抚还是存效忠清廷之心,虽然因无法控制新军及当地绅商不肯合作,而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但他们并不愿看到清王朝的覆灭,还是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范应对措施。这既与其切身利益有关,也与其思想观念状况有关。辛亥鼎革之际,因清末新政过程中清廷不断收束权力,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表面上演变为“内重外轻”之格局,但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其总体表征是中央与地方权威一并流失,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地方无力效忠中央。“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直接后果是清廷中央与地方均无法有效地应对革命,致使清王朝走向覆亡之路;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掌握军队尤其是新军的军人势力的崛起,出现军人干政,导致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  相似文献   

11.
臧乃康 《攀登》2000,19(5):78-83
改革开放冲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极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政府权力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转移,中央权力向地方转移。地方政府既向市场、企业、社会转移了相当部分的权力,同时又拥有部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利益,没有逾越行政分权所致的弊端。地方政府最终只有将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社会管理权和自治权重新回归企业、市场和社会,才是地方政府权力格局优化的长期目标和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宋元战争之前,四川主要城市分布在四川西北部金牛道及其支线附近。宋元战争打破了四川主要城市原有地理分布格局,出于军事角度考虑,南宋将残存城市迁入山城之内,蒙元因之。山城中军民一体,是宋元之际四川城市地理格局演变的过渡形态。山城修建以江河为纲,增强了岷江—嘉陵江—长江水路的重要性,保存了四川残余的大部分城市资源。战后,山城保护的资源成为四川城市重建的重要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四川主要城市沿岷江—长江—嘉陵江水路分布于四川东南部地理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华夏地理》2008,(7):170-183
  相似文献   

14.
楼下有个水果摊,摊主一开始是位山东大汉,大冬天的就住在棚里。白天打开支架,卖几个蔫了吧唧的橙子,晚上,支架收起来,木板外裹了块蓝棉被,又裹了层塑料布,就算是御寒装备了。  相似文献   

15.
论春秋战国的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春秋战国的市杨生民春秋战国的市,就是市场。有市场,就有与市场相关的经济活动。虽然春秋战国是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可能使各种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和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由于春秋战国市场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都城古建遗存的调查,始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考古学者的调查和试掘。这些都收集在邯郸赵王城、乐浪郡治、牧羊城的调查报告中。此后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十年间,在各省有组织地进行了古建遗存的调查和发掘。长安城、洛阳城、临淄、易县燕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潮流,人们普遍沉浸在拜金的狂热之中,利之所在,趋之若骛,甚至舍命以求,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就拜金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对此股潮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各地相继有不少春秋战国时期人像造型艺术品或人物绘图出土,可资以考察当时服饰的形制大略及服饰的地区性特色。虽在方法上不免有以偏概全的局限性,但由于是具体实物的触感,毕竟能弥补文献记载所难具的形象化和真实感。下面,始按中原、齐鲁、北方、秦、吴越、楚、巴蜀滇七大文化区,举例一窥。中原地区,地处黄河中游,为周和三晋所在,服饰虽有繁简不同,然西周以来质朴的曲裾交领式始终居于主流。周景王使单成公会韩宣子,晋卿叔向有“衣有(衤会),带有结”之言,讲的即是左右衿相交当胸,有一幅向身侧交掩的曲裾,再用宽带束腰的衣着款样。这种衣式,通为上衣下裳连属,衣长齐膝,曲领右衽,礼书中称为“深衣”。《礼记·深衣》谓其制式“曲袷如矩以应方”,旧注:“袷,曲领也”。  相似文献   

19.
社会进步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要努力揭示思想观念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以及思想观念转化为政治智慧的历史,给人们以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流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是怎样出现的?其规模、特点、类型、性质和对各国的作用如何?它给历史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等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