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2006,(7)
致《文物》出刊600期《文物》自1950年1月创刊,至2006年5月已经出刊600期。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文物编辑委员会有关领导和部分学者撰写论文,以兹纪念。论文将自本刊2006年第5期起陆续刊发。长期以来,我们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与支持,深感责任重大。在此,《文物》月刊编辑部全体同仁,特向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办好刊物,以答谢作者和读者。广州南汉德陵、康陵发掘简报德陵、康陵位于广州市东南约15公里处的小谷围岛上,2003-2004年被发掘。德陵是南汉襄皇帝刘隐的陵墓,康陵是南汉高祖刘龚(刘岩)的陵墓,两座墓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纪念《考古与文物》创刊100期笔谈(以来稿先后为序)安金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考古与文物》杂志是1980年创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季刊,1982年增改为双月刊,到1997年第2期就出版发行100期了。从18年的发展历程和1...  相似文献   

3.
1998年1月31日,是《文物》月刊出刊500期纪念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到来时,我愿意代表国家文物局,向文物出版社和《文物》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更愿意以一个老读者的身分,向几十年来给我诸多教益和帮助的《文物》月刊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一个刊物能够出刊500期,这本身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物》月刊自创刊之日起,就具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感染力,不仅一直为我国历史、文物、考古界  相似文献   

4.
《文物》自1950年1月创刊,至2006午5月已经出刊600期。为此, 我们特别约请了文物编辑委员会有关领导和部分学者撰写论文,以兹纪念。论文将自本刊2006年第5期起陆续刊发。长期以来,我们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与支持,深感责任重大。在此,《文物》月刊编辑部全体同仁, 特向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办好刊物,以答谢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北方文物》自创刊以来,颇负盛名,已成为东北史苑中一树丰葩。予每读后常系所思,值此创刊十周年之际,寄诗十首以贺。《北方文物》有新篇,尽载中华半万年。坛址女神今者颂,高禖缘起不虚传。拓跋兴邦忆祖源,嘎仙石室有文存。  相似文献   

6.
在《中原文物》出版100期之际,《中原文物》编辑部约请了河南部分专家对刊物的过去进行回顾和总结,尤其是对今后的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设性意见。他们当中,有些是直接参与了《中原文物》的创刊和编辑工作;有些是《中原文物》的老作者,曾给予刊物大量的支持;有些是与《中原文物》共同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专家。他们时刻关注着刊物的发展,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编辑部将认真地听取和采纳,努力把刊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相似文献   

7.
48年来,我和《文物》月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深厚的感情。自从1950年在团城创刊之日起,我就和她同呼吸、共患难,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我的很多关于古建文物的研究文章、考察报告、文物工作意见等等都是在《文物》上发表的,她是培育我学业成长的园地,永记不忘。同时我也为刊物极尽绵薄之力,为之代约稿件、绘图、摄影、培养人才等等。十年浩劫期间,我较早地回到文物工作的专业岗位,还是以《文物》复刊的需要而从  相似文献   

8.
《文物》1998,(1)
1950年1月31日,在年轻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资料室,诞生了一份小32开的铅印内部刊物,刊名叫《文物参考资料》,第二年改为公开发行,但不定期出版。她便是《文物》月刊的前身。近半个世纪过去了,1998年1月,《文物》出刊整500期。在翻检全部《文物》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作为500期源头的第一期刊物,竟是一份未经任何装订的活页印刷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今年是《史学月刊》(原名《新史学通讯》)创刊65周年。自创刊伊始,刊物即树立起"新史学"的大旗,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史学月刊》坚持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办刊方针,在发展中不断追求卓越,根据时代需求,进一步突出刊物的学术性、实证性、理论性和思想性特色,在全国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刊从最初只有16页篇幅的"四小刊物",到今天位居史学界发稿最为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今年是《史学月刊》(原名《新史学通讯》)创刊60周年。和共和国历史一样不平凡的60年,本刊从最初只有16页篇幅的四小刊物,发展到今天位居史学界发稿最为宏富的学术大刊,并在迎来60年刊庆的时候忝列教育部名刊工程之列,其间有艰辛,有苦涩,有充盈,有甘甜。60年间,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本刊曾有过三次停刊,仅是因文革而停刊即长达13年之久。文革之后革故鼎新,国运昌明,本刊才得以平稳发展。甲子轮回,本刊又要开始新  相似文献   

11.
展示四川文物工作的窗口 ,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20 0 0年底 ,我和李昭和先生到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洽谈四川文物外展时 ,在他们的资料室 ,看到许多世界各国的文物考古和博物馆的刊物 ,其中有《四川文物》。在国外看到我们的《四川文物》 ,倍感亲切和欣慰。加拿大朋友告诉我 ,《四川文物》办得很有特色 ,每期他们都认真拜读 ,闻后格外高兴。四川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之一 ,近十余年来 ,四川的文物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四川文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四川文物的概况 ,通报了四川考古的重大发现 ,展示了四川博物馆工作和文物保护的新成…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2010,(6):2-5
中华民族的百年,是从屈辱到奋起,从改革到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百年潮》秉持"信史、实学、新知、美文"之宗旨,追踪百余年来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物》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创办的《河南文博通讯》,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到今年第4期,刊物发行整100期。为了感谢学术界多年来对《中原文物》的支持和厚爱,更好地总结经验,促进学术研究,尤其是深化对中原文明的研究,2001年8月20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了《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人大、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文物局等各级领导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并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10,(6):F0002-F0002,I0001,I0002
中华民族的百年,是从屈辱到奋起,从改革到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百年潮》秉持“信史、实学、新知、美文”之宗旨,追踪百余年来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反映历史的本质和时代的主潮,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适逢出刊150期,领导和专家欣然题词,惠赐墨宝。现予以发表,一为纪念,二为对本刊的鼓励与鞭策。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北方文物》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部分作者、读者,对五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与展望,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几十件中肯精辟的笔谈和热情洋溢的题词。其中,有素孚众望的专家、教授,有关心扶植本刊成长的领导干部,有承上启下的中年学者,还有锐意进取的年青新秀。借此机会,我们对所有作者、读者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这里,将部分作者、读者来信中的宝贵意见,摘要整理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吕光天副研究员认为:《北方文物》的创刊,是在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6.
《史学集刊》创办于1956年,后因故停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科学的春风,1981年,《史学集刊》终于得以重获新生。20年来,《史学集刊》始终坚持党的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恪守传承学术薪火、弘扬历史文化的办刊宗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大批学术精品论文。值此复刊20周年之际,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本刊特意邀请了国内学术界的部分专家和吉林大学历史学科部分资深教授为《史学集刊》留下些珍贵的文宇,以示纪念。(以下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定)  相似文献   

17.
7月10日,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举行《贵州文史丛刊》出刊五十期座谈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及《社会科学》杂志、《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山花》杂志等兄弟刊物的代表和部分作者、读者近百人出席,会议气氛热情友好. 座谈会由省文史馆馆长冯楠主持,《丛刊》主编史继忠首先就办刊宗旨,编辑队伍建设,作者、读者、编者联系,刊物栏目设置以及发行各种情况进行了说明介绍,并表示《丛刊》今后保持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100年前,在那个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年代,一个刊物肩负着唤醒时代和领导时代的历史责任诞生了。它凝聚着一个赋有志同道合梦想的青年群体,以世界发展潮流的视野,以改造文化、改造社会、改造家庭、改造国家、再造文明为己任,这就是陈独秀等创办的《青年杂志》(自第2卷第1号改称《新青年》)的问世。由《新青年》而有五四运动,而后有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国民大革命,从此中国进入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动、民族大抗争、国共大决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志》2011,(8):6-9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梁滨久总结5年来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经验,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要领会其指导方针。朱佳木同志说:"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概念。对这个问题,过去的看法也不是很清楚、很统一。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21日~23日,《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常有功,河南省文化厅厅长孙泉砀,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忠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李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玮璋,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许顺湛以及来自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四川、湖北、安徽、广东、陕西、河南等十多个省市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原文物》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