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苗族是远古时代“九黎”、“三苗”的后裔,经过几千年征战与迁徙,从黄河、长江下游辗转到西南地区定居下来,以贵州境内分布最为集中。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黔东南苗族村寨文化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王治国 《民俗研究》2017,(1):116-121
《苗族史诗》以口传文本的形式在苗族跨地域、跨方言的文化共同体内传播。史诗承载着苗族远古历史的文化记忆,其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铸就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苗汉英三语对照、民族志深度翻译、置换补偿为史诗民俗事象翻译提供了可能途径与可行策略。只有将口承人、接受者和具体说唱场景构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三者同时呈现和保存,活态史诗才能从文化标本的保护过渡到文化现实的动态传播。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我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参加《苗族简史》编写工作,深感我们苗族的古代史资料,不论从纵横方面来说都极为丰富。不但散见于历代史籍的文献有待于搜集研究,还有残存在民间的生活习俗,亦应加以采择。兹就编写工作中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苗族的形成和发展考查苗族的来源,首先应从中国史前资料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苗族及其先民在汉文献称为“苗”由来已久。尧、舜、禹时称“三苗”、“有苗”、“苗民”,秦汉时称“蛮”,唐宋时直接称“苗”。这些称谓就词源学角度而论,究竟是自称还是他称?它们的本意是什么呢?现在苗族的自称主要有以下几种:凯里养蒿mhu33花垣腊乙坪  35 毕节大南山mo 43威宁石门坎 mau55花溪摆托mo55花溪甲定mho24紫云绞索ma 22福泉野鸡坡mjo31①苗族古歌中也多处提到苗族的自称。黔东南的《苗族史诗》中有:NgsxjangxDielHsongdjangxHmub。”意为“肉变成…  相似文献   

5.
为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贵州申报小组的一员,我兴冲冲走进了开阳县马头寨。开阳有四个“马头寨”,这与历史上用“马头”作行政单位统治“仲苗”有关。何谓“仲苗”?有人认为,“仲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实不对。“仲苗”古代又称“仲家”,是对今布依族先民的称呼。为什么要将布依称之为“仲苗”?原因出在古人将居住在今贵州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统统称为“苗”。为便于区分,复将其分为“仲苗”、“洞苗”、“水家苗”、“仡佬苗”等等。对于真正的苗族,又分别按其住地或服饰分为“水边苗”,“高坡苗”,“鸦雀苗”、“大花苗”、“小花苗”等等。这都是他称,苗族多不爱听。解放后,进行民族识别,给少数民族正名,将不属于苗族的侗族、水族、仡佬族、布依族等从“苗”中分出来,将“苗”单独作为苗族的专称。而对苗族内部的不同支系,或者用住地加以区别,或者用方言加以区分,不再沿用不受苗族同胞喜欢的称谓了。若将历史再往上推,居住在今贵州甚至整个中国南方的各族人民,笼笼统统地被称为“蛮”。不过,“蛮”与“苗”倒是有点音近,故苗族又被统称为“苗蛮”。由于苗族支系太多,古人在给苗族作画时,取名《百苗图》。“百苗”当中的“仲苗”及“仲家”,就是今天的布依...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今天的苗族有许多口头传承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神话传说。经过大量的史实和研究成果证明,苗族族源与先秦时代的楚族有融合渗透的联系,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至今保留较为完整并一直存活的苗族神话,与巫楚神话有着复合化生的关系。这里,试从两种神话主线上作一些比较分析论述。一有关资料证明:苗族的祖先姜炎即蚩尤。据《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载:“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而喜乱,逐帝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姜炎是蚩尤的官衔名称。自从黄帝战胜蚩尤,蚩尤的氏族部落联盟集团流走南方。大约在后来的尧舜禹时代,苗族先民在江、淮地区建立了“三苗”国。据《山海经》载:“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  相似文献   

7.
明代郭子璋在《黔记·诸夷·苗人》中对古代苗族历法作了零星记载: 不知正朔,以鼠马记子午,言日亦如之,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曰开年。东苗、西苗……以十月望日为岁首。在独山为九名九姓苗……以十一月朔为节。据此,可以肯定当时苗族已经早已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和纪日。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苗民起义? 太平天国时代貴州苗民起义,是当时各族人民起义的一部分。本来貴州各族人民起义軍中任何一支都有苗民参加;特称为苗民起义,因为在这支軍队中,基本以苗族人民为骨干。乾隆元年以后侵夺苗民土地的三种方式苗族自乾隆元年(1736)被清朝统治者征服之后,苗族土地被滿汉地主猛烈的兼并。兼并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屯田,用政权力量强占。清政府設置  相似文献   

9.
三苗来源考     
学术界一般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为研究三苗部落集团及文化来源的对象.有关三苗的来源,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三苗来自九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三苗原来就是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土著居民.通过对传世文献的考察,我们知道三苗的活动范围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圈基本吻合.结合考古材料及人种资料,可以说九黎不是三苗的主源,它只是被黄帝打败后退居到三苗地区,并与之融合.三苗并非九黎之后.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清镇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龙窝苗族(又叫四印苗)是这里的常住居民,分布在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和站街镇,龙窝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服饰十分华美以女性尤为突出。本文以清镇市居住的龙窝苗族女性服饰作为研究,追溯了清镇龙窝苗族服饰来源、蕴含文化,对便装、盛装、中老年妇女服饰分别作了描述,还有服饰变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颜林 《巴蜀史志》2000,(4):62-62
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据《辞海》栽:“芦笙,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行更广。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芦笙舞粗犷纯朴,具有独特的风格。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龙云飞,凤凰县山江苗族首领,人们称之为"青帕苗王",也是中国最后一代苗王。而龙云飞曾经居住过的苗王府,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间苗族博物馆。1982年的时候,苗族国际著名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为其题写了馆名,湖南省政府督学、湖南省苗学会会长、资深苗学研究专家、苗族教育家龙文玉先生担任馆长,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任名誉馆长。  相似文献   

13.
喇叭苗,以当地族谱和口传记载,其祖上大多是明朝洪武十三年(即1381年)朱元璋进攻西南时留下的军队与当地苗族、仡佬族成家,经过数百年繁衍后,逐渐形成的特殊族群;大多生活在贵州省北盘江流域晴隆县、普安县、关岭县和六盘水地区部分乡镇,1987年被有关部门识别为苗族。笔者以田野调查作为基础,对晴隆县长流乡喇叭苗聚居区的民间观念进行描述记录。  相似文献   

14.
《百苗图》是清代绘画记录当时各地苗族的生产、生活、娱乐和习俗等风情的历史图册,是珍贵的历史民族志。“百”是概数,含多之意,并不是指有百幅苗族画图,也不是指有百支苗族。《百苗图》形象再现了苗族支系的繁多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百苗图》原本已佚,后世转抄临摩者众多,据初步查寻,目前在国内外收藏尚存的《百苗图》抄本、印本估计不下100种。主要收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各图书馆现藏,在海外如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图书馆也有收藏。  相似文献   

15.
颜林 《巴蜀史志》2012,(6):60-62
川南叙永、古蔺、兴文等县的苗族风情多姿多彩,特色浓郁。苗族同胞的节日很多,如踩山节、赶苗场、芦笙节等等。川南苗族踩山节已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要素都会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苗族的语言是在苗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苗语词汇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黔东苗语部分词汇进行推理、分析,探索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些迹象。一、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除了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传说以及汉文献记载证明了这一点之外,苗语部分词汇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黔东苗语里,“窗子”称之为khangdzaid,是“房孔”、“房沿”的意思!“坐…  相似文献   

17.
《苗族史诗通解》的价值不止是汇总和研究出了准确的概念系统,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所有史诗的词汇注释,也就是"通解"。每一首史诗都有无数的典故、习俗、礼仪来通解之,每一首史诗的通解都能为你展示一出活态的古代苗族生活情景剧。注释永久地保留了史诗的原意和深意,让人领略到苗族史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苗族社会百科全书,《苗族史诗通解》则是活态的苗族百科的史诗。我不是做学问的,所以我特别敬佩做学问的人。尤其是做苗学领域学问者,你不但要做学问,你还得懂苗语,识苗文。由于苗族过去没有文字,所有历史基本没有文字记载,苗族文化的传承都靠历代口传,要收集苗族文化,就得到山寨田间,就得到苗族同胞中去。我由于从事苗族题材  相似文献   

18.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1]62,黑苗作为苗族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在黑苗的婚恋习俗中青年男女以歌定情之后,由媒人从中牵线搭桥而走向婚姻的殿堂。本文将从其婚礼习俗中探究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其呈现出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08,(7):I0001-I0004
苗族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贵州境内,苗族有许多分支,俗称有海巴苗、青苗、花苗和本栏目的喜鹊苗、白苗等等。这里介绍的是居住在  相似文献   

20.
有部分学者认为楚、苗同宗同源,以致有人认为屈原乃是苗族的后裔。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楚、苗并非同宗同源,当然就否认屈原是苗族的后裔。这两种对立意见的产生和形成,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楚、苗的族别渊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楚、苗的族别渊源必有共同点与相异的,双方各执一辞,才会导致两种意见的对立与交锋。笔者仅对楚、苗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