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盐历来与政治和战争关系密切。宁夏海原县干盐池池盐,是汉唐时期著名的河池,宋元时期的定戎堡盐池。明代干盐池之名已约定俗成,政府在这里设有负责管理盐仓的"仓官"。宋夏之间的战争冲突在百余年间时停时起,除了其中的政治与军事等主要原因外,盐池的争夺是宋朝与西夏边界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池盐生产规模很大。金国占据西安州后,将盐池赐还给西夏,西夏人非常重视经营这里的池盐。从文化意义上看,丝绸之路穿越千年古道,与盐池同样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地理意义上的多元价值外,依赖于这里盛产的食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屯田是北宋西北地区守边宋军的一项重要后勤补给方式,因此,屯田的发展与宋夏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康定、庆历时期,宋夏之间接连爆发了几次大规模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西北沿边屯田的分布与规模直接决定了夏军的进攻方向以及战役的爆发地;战斗结束后,战局结果又反作用于沿边屯田,大大促进了战役发生地区后勤经济的发展。后勤补给地理与战争进程的互动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宋夏战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维护宋夏缘边地区正常的经济贸易活动,对其私贸易违法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宋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沿边蕃汉民之间的经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茶、盐、酒、书诸类贸易立法及其相关的告赏法令,其根本目的是确保缘边蕃族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申状使用于宋朝时期,属于官府上行文书范畴,其功用则是下级官府或官员向上级官府或官员汇报、提请或建议有关事项等。西夏申状多承袭宋朝,除沿袭宋朝的汇报、建议等功用外,还增加了询问的功用;西夏申状在体式上与宋朝相似,均含有首称、正文、末称及押署四要素,但西夏申状在首称、押署部分较宋朝有所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宋朝的羁縻州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唐宋两朝时羁席州管理的同异,认为宋朝羁腐州的管理总体上趋向于灵活和宽松,其原因主要与宋朝一贯的文治政策有关。指出:宽松的羁廉政策,虽然在客观上对稳定边疆社会、发展边疆经济有一定好处,但宽松过度,却又使宋朝丧失了沿边羁康地区的边防藩篱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路制置解盐司的设置与北宋西北地区形势变化密切相关,真宗朝始置陕西路制置解盐司是为处理同西夏之间的青白盐走私事务,仁宗朝之后再次设置则是推行新盐法及筹措宋夏战争的军费诸事务。陕西路制置解盐司设置非军职陕西路制置解盐使一名,陕西路制置解盐使多由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官员所兼任,其间也有专任陕西路制置解盐使,陕西路制置解盐司并不在监司之列。陕西路制置解盐司的设置有效弥补了北宋中后期西北三类路级监司的管辖范围均不涉及西北全境的不足,同时对于西北地区推行新盐法以及筹措宋夏战争的军费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夏战争初,多数战争都以宋的失败而告终。范仲淹在庆州四年中对西夏主要采取的是一种以积极防御为主的备边政策,避免与敌人正面大规模冲突。面对西夏强敌,范仲淹改革军制,操练兵马、组织边民修筑了大顺城等,形成互为犄角的边界防守网络。为了庆州的长治久安,范仲淹推行了团结羌民,依靠羌民的民族和睦政策。此外,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范仲淹还力倡发展边区经济,实施以仁为本的为政方略,最终扭转了宋夏战争中宋的失利局面。为庆州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党项羌人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为中心所建立的政权,其境内生活着党项、汉、吐蕃、回鹘、契丹、女真、鞑靼等多种民族。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自德明开始,先后六次从中原宋朝求得大藏经,并据之用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进行翻译,现传世的百种西夏文佛经,大部分都译自汉文。西夏境内尽管民族众多,但无疑应以汉族人口居多,在前期的译经及后期的校经施经活动中,都有许多汉僧参与其中,加上中原佛教发展水平较高,故而汉传佛教对西夏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史料中对西夏汉僧的记载却远远少于吐蕃僧人。从黑城出土的西夏佛教文物与文献,尤其是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等文献的记载,结合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汉僧在西夏社会中的地位既不如回鹘僧人,也远逊于吐蕃僧人,更无法与西夏僧人相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由汉人在西夏境内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因素决定的,其次应与西夏长期与宋朝为敌。西夏统治者对汉人僧侣怀有戒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在榆林地区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建国前期榆林是西夏发展的主要根据地,建国后榆林为西夏立国安邦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宋夏民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至今,榆林地区仍有众多的历史遗存是西夏党项文化的真实反映,可以说,榆林地区对西夏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历史贡献,值得认真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环庆路地处宋夏战场中心,流经其境内的马岭水一直被视为双方用兵的主要战线之一。然而,宋夏两军在环庆路展开大规模、高烈度会战的次数比之于邻近的鄜延、泾原等路,实际上是相对有限的,而造成环庆路这种战略地位与实战记录不相匹配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当地独特的水资源条件与河川地形。一方面,马岭水上中游水量不足、水质差劣,难以支持宋军的行军饮用或者屯戍所需,无法为其北上作战提供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环庆路正面狭窄、纵深狭长,宋军又依托纵贯其间的马岭水河谷设置了防守严密的堡寨体系,故而西夏军亦缺乏持续深入的把握。在上述两重因素的双向限制下,宋夏两军对于在环庆路发动大规模攻势均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廖奔   《中华文史论丛》2005,(80):26-52
由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社会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由宋朝的统一中原,宋与辽、西夏、金的长期南北对峙以至最终亡於元,中国传统社会悄悄实现了自身的转型。五代十国的频繁递嬗、相互攻代和接替,虽然是晚唐藩镇割据政治局面的延展,然而,变幻之间有发展,动荡之中现生机,中晚唐以来悄悄孕育而出的新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也在逐渐开始发挥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夏拜寺沟西夏方塔《诗集》收录的主要诗作的作者是夏仁宗时期移居西夏的原宋朝陕西地区的佚名宋人,其诗作涉及西夏乡村的诸多面相。首先,诗作描述了诗人生活场域中的民居、农田与私塾等具体的乡村景观,勾勒出西夏乡村实体组成概貌;其次,诗作描写了农人、樵父与渔父等村居群体的生存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贫困的日常生产生活境况。通过对诗人基于实际生活场域的诗作内容的辨别,可以窥见西夏基层社会的乡村风物与乡村群体的生活画面,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西夏乡村社会的具象认知。  相似文献   

13.
刘莲芳 《文博》2010,(2):24-27
北宋与西夏在延州等地的对峙是宋代军事史上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北宋《郑荣基志》的研究,疏理了郑荣家族的传承脉络,获取了北宋初期宋夏战争和平定侬智高叛乱的一些侧面信息,丰富了北宋中、下级武官名称和官阶称号的资料,对进一步研究宋夏战争及当时的军事、职官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茶马古道的路线主要分为南北两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开始于唐朝,兴起于宋朝,繁荣于明朝,衰落于清朝。茶马古道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马古道是当今社会的黄金旅游之地,同时茶马古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走私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春风 《民国档案》1999,(1):77-82,99
一、走私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走私贸易。这种贸易之所以存在,与敌我双方的经济形势及其措施是分不开的。日本是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1936年日本各种军需原料的自给率分别为:铁砂23%,铣铁70%,铜59%,铝30%,棉花20%,铅8%,锡29%,锌29%,煤油8%,羊毛5%,橡皮、石油,镁、锑等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①中国历来是日本所需生铁、煤、大豆、油料、生丝和盐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令切断与敌占区的一切经济联系,日本除向欧美购买和从沦陷区掠夺…  相似文献   

16.
在宋夏战争中,引兵就粮是北宋政府所采取的重要后勤补给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将沿边士兵由原驻地回撤到后方粮食聚集地以获得后勤补给。本文认为,由于受到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北宋就粮兵原驻地与就粮地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对应关系,即某路宋军固定到某地就粮。此外,就粮措施的实施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宋夏战局的发展使引兵就粮逐渐出现了就粮兵移动范围增大和就粮人数增多等情况。在肯定就粮措施重要意义的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引兵就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守边军队回撤就粮削弱了沿边地区的军事力量。为此,北宋采取了分番就粮和分时就粮等办法来弥补其缺欠,这使引兵就粮得以长期实施,并在宋夏战争的后勤补给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志选 《福建史志》2012,(4):17-19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台湾在沦为H本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成为对福建沿海走私的渊薮。闽台之间一衣带水.地理条件便利,加上日本当局的姑息纵容.使得台湾海峡的走私活动经年不衰。自1895年起.来自台湾的日本货船及台湾帆船就经常出现在厦门附近非通商口岸各地沿海进行非法贸易,走私军火、鸦片、毒品、盐等物资。  相似文献   

18.
宋人所言"汉唐旧疆"主要是随现实政治而变化的政治话语,而非实指汉唐所有直辖郡县。雍熙战争后,宋朝对外逐步放弃华夷一统话语,"汉唐旧疆"成为对外开拓和对待幽燕、西夏、交趾等问题的主要话语。到仁宗朝,其内涵基本固定为幽燕、西夏(含河西等地)、河湟和交趾。神宗继承了仁宗以来"汉唐旧疆"的话语和内涵,在此旗帜下确立了以恢复河湟、西夏、幽燕和交趾为目标的整体开边计划,实施了对河湟、西夏和交趾的恢复行动,各地开边活动相互联动。可见"汉唐旧疆"又不只是一种政治话语,同时也是具有执行意义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9.
西夏遗民,是西夏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西夏境内有党项、汉、回鹘、吐蕃、鞑靼等民族。所谓西夏遗民,并不包括西夏境内的所有民族,而是专指被蒙古灭亡后的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族。在元代,他们被称为河西人、唐兀人等。西夏遗民问题,关注的主要是西夏以后党项族的命运,也即他们的分布地区、政治活动、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状况,以及他们和其他民族的关系等。西夏受汉族化的影响,遇事多立碑记述。  相似文献   

20.
宋夏之间战事颇多,战争的胜负对双方的经济、政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众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夏之间几次大的战争的叙述、战争脉络的梳理和熙宁变法军事成效的分析,来说明北宋熙宁变法对宋夏战争轨迹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