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健 《炎黄春秋》2000,(4):43-48
前十多年,安徽出现了名闻全国,远销港,澳和北美地区的“傻子瓜子”,一时风靡全国:“傻子”也就成了改革初期人们交口议论的新闻人物。“傻子”年广久前后两次沉浮,却又神奇地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关怀分不开。年广久每当与人津津乐道回味他的发家史时,总是从心底发出肺腑之言:“邓主席是我的恩人,是他指引我走向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我应安徽老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安徽老年报社的邀请,以81岁之身,在距上次15年之后,重上著名的风景胜地黄山,引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回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徽在20年前揭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序幕的情景,也是《人民日报》在当时对安徽改革进行大力宣传的情景。小平同志曾说: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这段历史之所以值得回忆,主要意义在这里。6月8日一到蚌埠,我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蚌埠原是凤阳县的一个小镇,凤阳是农村“大包干”的发祥地,我立即想起了当时曾经流传全国的“要吃米…  相似文献   

3.
政治评柯庆施邓伟志1君子之交穴张伯驹与章伯钧)(中、下)章诒和1、2改造存心赶向前(金笑侬)(上、下)金科1、2忆童车五郭因1新闻界为农村改革开第一腔的汪言海江鲲池1追思父亲汪仑走过的路汪延生2回忆“文革”中的两件事李海2蒋介石侍从官解克盈三访大陆解晓泉2周恩来与我的爸爸柯庆施柯六六3“知青福音书”的前前后后萧芸3饱蘸赤诚写华章(缪纯新)李远敏等3回忆我与赵朴老的交往叶尚志3安徽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陈信琼3李德生平息安徽武斗夏柳平等4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凌代英4接待美机失事飞行员叶楫民4弃“旧”图“新”冯定国张爱斌4邓小平与…  相似文献   

4.
徐则浩 《江淮文史》2006,(5):113-1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农村成为“大包干”的发源地。人们往往把“大包干”同安徽1961年的“责任田”联系起来,于是在出版物上有关“责任田”的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多起来了。这些材料,我都愿意看,因为当年我也曾参与过这件事。在看的过程中,也启发我把自己的点滴经历写出来。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基本内容是以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为重点,包括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的瞎指挥风在内的“五风”,规定了12条政策。安徽省委为了贯彻《紧急指示信》,对“五风”刮得比…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安徽省会安庆市原省教育会旧址,设有国民党左派省级组织机构.本文依据当时的文献和亲历者的回忆,考证这一组织的名称应该是“中国国民党(左派)安徽临时省党部“,而不是“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  相似文献   

6.
2006年的第一天,北京雪后晴朗的上午,章含之在回忆30年前的往事。她一边回忆,一边表示,1976——是她最不想回忆的一年。她70岁了。她不想回忆。她说她不想回忆那一年,因为那一年,对她来说,“非常沉重、非常压抑”,“没有任何欢乐可言,没有任何轻松可言”,仅只意味着——“悲哀、压力和灾难”。  相似文献   

7.
林芷茵 《江淮文史》2006,(3):116-120
我在抗战时期与安徽有缘,先后曾两次投入它的怀抱。第一次是在1938年到皖北,第二次是在1939年冬到1940年春,在皖南歙县。岁月悠悠,离今已60多年了。那时我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如今已届耄耋,但往事并非如烟,许多人和事,仍在回忆中闪烁、跃动。1937年的“八一三”战事,改变了整个中  相似文献   

8.
1966年开始,历时10年的“化大革命”,距今已是30多年了。悠悠往事,好像做了一场恶梦。这里仅就当年在安徽日报社遇到的一些人和事作片断回忆,这不过是大海中的几朵浪花;因为那个时期发生的事,太荒唐、太离奇了,只有我们这些年龄段的人遭遇过,现在的年轻人恐怕连想像都想像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围绕杏花村归属何地展开考证,否定了杏花村“山西汾阳说”、“江苏南京说”和“湖北麻城说”,认定杏花村归属安徽池州,即“安徽贵池说”。  相似文献   

10.
万绚 《江淮文史》2022,(4):27-33
<正>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孟子,曾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三大快乐之一。郭沫若在世期间,亦对文化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一直倾情帮助和悉心培育。岁月流逝,往事并不如烟。如今,郭老在安徽留下的一幅幅题词,一张张墨宝,一封封书信,唤醒了我们深沉的回忆,映照了他对安徽省文化教育事业的亲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曾参加侵华战争的原日本兵泽昌利根据自己的日记、笔记撰写了《留给子孙们》的长篇回忆录,由鞠佟生、田酉如以《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为名译成中文,《山西文史资料》第119辑发表了其中的“前言”、“中国战场的回忆”、“到华北战场去”、“太行山的战斗”、“难熬的战地生活”、“亟盼回国”、“附记:同《魔鬼的饱餐》有关的事”、“后记”等章节,记述了八路军与日军在太行山作战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日军罪行,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侵略性质的批判认识。《山西文史资料》发表《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节译  相似文献   

12.
恰同学少年     
这是一篇回忆“1977级”大学生生活的文章。“77级”因其特殊的背景而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本文对这一段生活的回忆,没有“骄子”的矜夸,也没有“学究”的酸气,而是谈笑风生,率性而为,但却让我们窥探到了“经典的77级”中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8,(4)
当时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华北局和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李雪峰,回忆了“文革”酝酿、准备阶段,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一个个被突然“揪出”“打倒”的经过,以及毛泽东批发“第一张大字报”的有关情况。当时担任中宣部副部长、主管文艺工作的林默涵,回忆了“文革”前几年中央领导层在文艺问题上的几次斗争,特别是康生、江青等在其中兴风作浪的内幕。当时作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许立群的主要助手、现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的龚育之,继上期关于《二月提纲》的回忆之后,又记述了暴风雨前夕彭真和中央几位“秀才”的活动情景。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安徽思想界异常活跃。介绍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成为当时进步知识分子所热衷的事业。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科学与民主的思潮很快传入安徽。此前,陈独秀在安徽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安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改造安徽”等问题,纷纷发表己见,为探索改造安徽的根本途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下游的一些城市里,炒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它能贴近生活、紧跟市场,可以将本求利、滚动发展,深受一部分城市劳动者的欢迎。成长于江城芜湖、自喻为“傻子”的年广久所从事的就是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17.
导读     
《江淮文史》2016,(4):1-1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一封写给“中央并敬爱的主席”的检举信,引发安徽政坛巨震:先是毛泽东提出延长会期,开“出气会”,不点名批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霸王”,“个人独断”,难免有一天要“别姬”;继而刘少奇3次到安徽大组讲话,鼓励与会代表“揭开”安徽“瞒报”中央、“非正常死亡”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盖子”。会后,主政安徽10年的曾希圣被免去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黯然离开安徽。  相似文献   

18.
戴安澜,字海鸥,1904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1942年5月26日,牺牲在远征缅甸的战场.国民党中将杜聿明曾在回忆文中用“惨绝人寰,欲哭无泪”,形容戴安澜牺牲前后的惨烈.当时,国民革命军抗日殉国的将领有160多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只是少将,却同时得到国共两党的高度评价,可见其非凡.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她是个傻子,甘心情愿拿自己的钱去填虎口;有人说她自不量力,一个人揽了一个民族该干的事;也有很多人嘲讽她“是为了出名”……本可以过上安逸生活的全莉,却斥巨资在南非建起“老虎谷”,走上一条艰辛的路——拯救中国虎。  相似文献   

20.
提起“鼎鼎大名”的司马衷,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此君是西晋王朝一个误国误民的“傻子皇帝”。可令人费解的是,这个举国公认的傻瓜是如何当上皇帝的?为了打破这个闷葫芦,笔者在查阅诸多史料无果的情况下,却在偶然的机会中,从故纸堆中翻阅到出版于明末清初的刻本《应天杂记》(上册),该书记载了司马衷“阴错阳差”当皇帝的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