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灿烂的河陇文化李永良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文化圈。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融和、交相辉映,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灿烂的河陇文化,正是河陇地区以它本土文化的精神,在与华夏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华南地区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位于北纬19度至29度之间,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温较高,潮湿多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这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滨海地区(?)量的贝丘遗址.内陆地区则有洞穴遗址滨河贝丘遗址,滨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虽有许多共同特征,但在文化面貌上还有一定的区别,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将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为滨海和内陆两个地区类型,本文试对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年代分期及其与中南半岛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1930年我国著名学者梁思永先生曾到赤峰英金河畔和林西一带开展考古调查工作①,揭开了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建国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重心始终放在赤峰地区,正式提出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的命名,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框架和谱系关系。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和确认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为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找到了土著源头,…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可知金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既具有自身特色,又深受重庆峡江地区的影响。金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框架大致得以构建。金沙江下游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格局以江为界,南北两岸传承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张家山遗址是江汉平原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这几个文化一脉相承。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考占学文化谱系提供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朔知 《南方文物》2006,(2):58-64,30
皖西南地区是东西连接长江中下游、南北交通淮河和赣鄱地区的所谓‘四战之地’,在文化地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开始的时间虽晚,但在近年来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皖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一文作者朔知先生参加过本地区很多遗址特别是薛家岗遗址的发掘,并主持编写出版了《潜山薛家岗》报告,同时还对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因此十分熟悉相关的材料。文章详细阐述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从黄鳝嘴类型经薛家岗文化到张四墩类型的文化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本地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往来情况,从而在广阔的视角下论述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阶段性特征,同是也加深了我们对于周围长江中下游以及黄淮地区、赣北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认识。对于关心本地区史前文化的读者来说是很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7.
河陇地区自古是西北民族融合交汇之地,吐蕃占领敦煌后,对该地统治了长达80余年,无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基于文化交流的双向特征,通过理清唐宋之际(848-1038)史实,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吐蕃移民对河陇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巨大影响,诸如婚姻、宗教、语言词汇、服饰物品、民族社会构成等,不仅影响到了其他民族,同时也受到了先进文化的影响,对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推动作用,进而奠定了西北民族社会整体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腹部正中心,江汉平原的西北部,属汉江中游地区,北部为秦岭南支的荆山余脉,南部为滨湖平原,是山地、丘陵平原的过渡地带。关于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过去一直比较模糊。自一九八二年文物普查以来,共发现了十九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图一,见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为便于对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现将几处重要的遗址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军 《中国史研究》2012,(3):113-133
以吐蕃王国内部的政治动乱为契机,通过接受吐蕃河陇守将及张议潮归附、调派西北藩镇分区接收等方式,晚唐政府收复了河陇大片失地。唐政府在大中年间尚未形成经营河陇的整体战略,所以其最初多以参与失地收复的西北缘边藩镇及归义军管理新复地。随着咸通初年凉州等河陇重镇的陆续收复,唐政府经营河陇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新置天雄军节度及凉州节度的方式,唐政府完成了对河陇政区的重新划分。由此,河陇地区完成了由归义军独大到三节度分治的转变,从而奠定了晚唐时期河陇基本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0.
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渐趋完善,重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历史,是深入理解人类文化发展过程和人地关系的重要前提。借助多年来实地考察、环境考古研究的成果,结合现有的地质学、考古学以及历史文献等方面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气候环境经历了温凉偏湿、温暖湿润、更加温暖湿润以及逐渐趋于温和偏干、直至洪涝频发的演变过程,且与顺山集文化、双墩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时代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理解淮河中游地区史前社会变迁与人地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江西靖安老虎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第二至四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第一期、第二和第三期、第四期分属三种不同性质文化类型。它们对构建赣西北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文化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中五年二月,首班沙州使团到达长安,悟真出任使团首领,高进达只是使团普通成员。由于宣宗对河陇失地的经营并不热心,归义军与唐朝在大中年间保持了较为融洽的关系。随着宣宗、懿宗的替代及凉州等河陇重镇的收复,唐朝开始通过在河陇地区析置节度、分割归义军辖区等方式,持续削弱归义军的势力,所以两者的关系在咸通年间呈现出恶化趋势。张议潮于咸通八年入朝与其兄长张议潭病逝在长安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应是咸通年间唐朝经营河陇策略持续实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路铺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并非单纯属“石家河文化系统”,至少包括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类不同性质的遗存。以大路铺遗址为代表,可以归纳出长江以南的鄂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变迁经历了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河陇地区的青铜文化李永良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文化在世界各地区的发展有早有晚,并不平衡。以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使用青铜器为最早,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初。欧洲在前4000年中出现铜器,印度在前3000年中,非洲约不晚于前10...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吐蕃统治时期河陇西域时期的职官问题陆离在2006年第2期的《西北民族研究》上发表了有关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文章。文章认为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当地设置了一系列职官,对维护和巩固吐蕃王国在该地区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曾进行研究。此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财税、书记、农田水利等职官的渊源、职能、品级、影响等作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吐蕃在河陇西域地区设置的税务官(khralpon)和文书官(yigepa),分别负责赋税征收和公文处理、田亩登记等事务。他们在汉文书中被称为判官,与唐朝的孔目官和掌书记有相似之…  相似文献   

17.
江汉地区有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系统,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乃是这一系统全盛时期的前后发展阶段,关于这一认识学术界未见多大异议。然而关于江汉新石器时代文化系统究竟应属古史传说中的哪一族却有不少争论。有的学者将江汉地区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原始文化”推测为“三苗文化”和“先楚文化”。但也有同志不以为然,认为把“三苗文化定在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根据薄弱,矛盾层出,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及与它同一类型的下孙遗址,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确定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7月,为配合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渠工程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涿州市文物保管所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物馆学专业合作,对容城县容城镇北城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金元明时期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是这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从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迹、遗物特征判断,其文化面貌与后冈一期文化较接近,可能属于向后冈一期文化过渡的阶段,时代似当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它的发现为冀中平原乃至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文化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并有助于推进这一地区早期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志俊  王颖娟 《文博》2003,(5):28-36
近些年来发现的白家文化(一些学者称为老官台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是早于仰韶文化的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白家文化主要分布于关中及相邻地区,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这两种文化的发现无疑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对探讨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农业起源及仰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