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清一代,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1806—1865),字子尹.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郑珍诗具有宋诗派寓理于诗的倾向。胡先骗赞其诗“为有清一代冠冕”,梁启超评其诗“立辞遣格,有独到处”。郑诗有不少篇章写得“奥衍橘诡”,喜用僻字叠语,他以“语必惊人,字忌习见”来要求自己的诗作。以至郑珍身后一百多年,鲜有能为其诗作注者。近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杨元帧注释、贵州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校订(以下简称《校注》本).是一部难得的郑诗校注本,为今人研究郑诗提供了可贵资料,有功前贤及后世读者,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诗坛有一个光彩夺目、繁星灿烂的时代,即十九世纪中叶。此时诗人郑珍、莫友芝均为闻名全国诗坛的人物。黎伯庸虽与郑珍、莫友芝同时并兴,名在其次,而知之者少。本文拟对其诗作一简略评介,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今注《左传选》(以下简称《选》)是郑天挺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选》之一。本书的署名编注者为徐中舒先生,而实际做注释的则是罗世烈同志(见书前说明)。自一九六三年底初版以来,先后印刷三次(第三次重印为一九七九年),发行数量达十万册以上,在高等院校中影响较大。据我所知,不少历史专业的学生都读过这本书。这个选本在注释上有两个优点:一是兼取历代各家的注释,择善而从;二是不拘于旧说,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例如韩之战时晋侯所说“一夫不可狃”的“狃”字,解释  相似文献   

4.
郑珍的经学,其内容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指经籍辨伪、校勘、笺释,著述主要为《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考工轮舆私笺》二卷,《凫氏图说》一卷。广义还包括小学。郑珍为“以字通经”而精研小学,小学本是他治经的附庸,却因此而在小学领域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主要反映在他的《说文遗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等著作中。此外,他的史学著作《郑学录》也是为弘扬东汉古文经学大师郑玄学术而作的,广义说来,也应列为他经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研究郑珍的经学,首先不能不辨明他的学术门径。这个问题,历来有一些歧异。最早的评论,来自他的儿于郑知同。郑珍谢世,郑知同作《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文中说他“生平为学宗旨,汇汉宋为一薮”,“不立门户,——为折衷持平”。其同乡好友萧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重要的几部大著作之一,而多年来通行之本只有陈延杰先生的《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一种,这个本子比起当年的初版本来当然是完善得多了,但仍然存在两个明显的弱点,一是基本未经校勘,正文所依据的大约是《历代诗话》本,而这个本子并不甚佳;二是注释仅限于注明词语出处,介绍有关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其后代的某些评论,而对钟嵘文艺思想、批评主张的阐述则相当不足,可是我们知道,对古典文艺理论著作仅作知识性的注释是远远不够的,释事而忘义历来是笺注古书的积弊,如果笺注的对象是理论方面的著作,那么这  相似文献   

6.
长者何满子先生一次赐给我两本他的新著《世纪末抒情》 ,都是2000年出版的 ;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版本。满子先生在两本书的扉页上各写下一段文字 :此为此书“洁本” ,删去一万八千余字 ,恰合《金瓶梅》删去的淫秽文字之数。如加对看 ,可领悟何者可写 ,何者不可写之作文法也。此为此书真本 ,惟最后缺数页 ,故可称“残本”。在此之前 ,长者冯英子先生将他写的《劲草———冯英子自传》寄给我。冯先生的经历也颇富传奇性 ,收到后就一直看下去。这回得此珍本 ,焉能不看?于是放下快要看完的《冯英子自传》 ,拿起“真本”读将起来。边看 ,边翻翻…  相似文献   

7.
陆贾《新语》是西汉初年的重要作,但历来研究甚少。近年王利器先生汇旧注古本,撰为《新语校注》一书,甚为精当。本从校勘、注释两个方面对王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8.
晚清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字子尹),是宋诗运动的主将,诗作备受时流推崇,称他“诗笔横绝一代,似为本朝人所无”①;又称他“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乎其上者”②。成就很高,影响深远,堪称一代诗宗。他虽然没有诗话之类的专著,但由于具有高超的诗歌鉴赏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在一些诗作和序跋中阐发了不少诗论主张。其中不乏深得创作三昧的经验之谈,也有不少触及文艺特质的真知灼见。郑珍是宋诗运动倡导者之一,其诗论大体与宋诗派理论家何绍基相近,但也有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9.
自《聊斋志异》问世以来,为其作全注的,先后有清人吕湛恩与何垠等人.此二人的注各见功力,但也有失误失当处,特别是何注.另外也有应注而未注者.196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会本”《聊斋志异》,将吕、何等人的注会辑起来,这算是二百多年来较全的注本了.但适于现代人阅读的全注本,直到1989年才同读者见面,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可以说这是最新最详的注本了.该书除在版本的整理、文字校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之外,在注释上也显然下了一番功夫,其特点是:一、注  相似文献   

10.
北大阴法鲁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虽经修订,但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着以本字为通假字,以假借字为本字,以同义词为本字而误注诸情况,本文对其予以分别辨析指正。  相似文献   

11.
《汉书补注》训诂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补注》是《汉书》注释的集大成之作,在训诂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其不足之处,亦往往而有:有当注不注,有训释欠妥甚至错谬,有继承前人之说轻易改动原而训释。  相似文献   

12.
唐人李咸用有一首和友人诗:“为儒自愧已多年,文赋歌诗路不专,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已成编.”我这里翻用引诗的后两句来形容古籍整理,特别是史籍典实的注释,自认还是确切的.关于史籍典实注释之难,张舜徽先生在其《世说新语注释例叙目》中有精辟的说明:昔人常言注书难于著书,良以著书但抒已见,意尽辄已,不受制于人,注古人之书,则语必溯原,事必数典,非博涉多通,殆未足以语乎此.而注史之业,尤难于说经.盖立言之书,但循文立训,蕲至明达而止.至于记事之书,取材多途,或传闻异辞,或一事殊载,注之者势必博采广征,辨其异同,补其疏漏,此其所以不易为也.  相似文献   

13.
注释古籍,以注释典故最难。清杭世骏就说过:“诠释之学,较古昔作者尤难。语必溯源,一也;事必数典,二也;学必贯三才而通七略,三也。”(《道古堂集》卷八《李义山诗注序》)所谓“语必溯源”,即是说的注释语典,“事必数典”,即是说的注释事典。杭氏之言实为注释家的甘苦的论。然而,我们在研读古注和作今注的实践中发现,注释典故之难,并非“志学”“而立”、“一字千金”“破斧沉舟”之类,其难却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变形之典 典故词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形体的多样性。在使用时可以换字变形。若用常形,凭借工具书即可查出典源而注出。变形者,工具书就难以解决。不详加考证就无法作注,即作注,亦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我省诗坛颇呈崛起之势,其间代表诗人首推郑珍、莫友芝、兼之二人又是亲戚,交谊亦厚,所以后世并称为“郑莫”。特别是郑珍,其诗作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为诸家文学史无不提及,大名赫然在目,为我地处边隅的黔省争光添彩。也正因为个缘故,今日我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书中的第四件《论语郑氏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以前为《论语》作注释的有几十家之多,其中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注本为最有名,时称《论语郑氏注》。隋唐以后,各家注本绝大多数逐渐失传,《论语郑氏注》也不例外。为了弥补这一损失,清人马国翰等潜心悉力搜辑失传了的各家注文,把它们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里,其中《论语郑氏注》分量很少,大概还不及原书百一,使经学研究者十分惋惜。清末敦煌文书出土以  相似文献   

16.
传世苏轼诗作有很多版本,清人王文浩编纂的《苏诗编注集成》是公认较好的一种,不过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近读孔凡礼先生据《编注集成》初印本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第一册所收苏轼凤翔诗作,即发现注中有关宝鸡(凤翔府)历史地理方面的问题已不下十几处。本文分类辨正有关宝鸡历史地理诸问题,以资治苏轼诗文者参考采撷。  相似文献   

17.
清未与民国年间。对郑珍诗歌一般评价较高,陈桂甚而认为“自宋以后,已无人能及者”(又符合生劳子论诗书》),胡先马肃也认为“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对清诗持否定态度的梁启超,对郑珍诗亦有好感,他在《近三百年学术概论》中,说“成同以后,竟宗宋诗,只益生硬,更无余味,其稍可观者,反在生长僻壤之黎简、郑珍辈。”当代的钱钟联先生义论近代诗四十家》中,对郑珍诗1也十分称赞:“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但当代综出的文学史或发表的论述文章,大多或者进而不提,或者谈谈几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8.
《易传》是最早系统解释《易经》的著述,为《易传》作注之书亦汗牛充栋.和《易经》相比,《易传》的艰深程度略减,尽管如此,对它的注释仍有众多的欠妥之处.现以几种常见的今人注本为例,简析造成《易传》注释失误的原因.所涉及的注本有,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南怀瑾、徐琴庭:《周易今注今译》.为行文方便,分别以高注、徐注、南徐注称之.造成《易传》注释欠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注释辨析     
于非先生主编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于编本),是颇受读者欢迎的,特别是对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说明,扼要中肯,对自学大有帮助。但在注释方面却有一些谬误之处。其中有的是沿用国内出版的一些选本的注释而以讹传讹;有的是由于缺乏考证而失之粗疏。现以于编本汉魏晋南北朝作品的十个注释来进行辨析,并联系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编本)的有关注释,一并指出其暇疵所在,以说明某些注释的错误是有其普遍性的,以期在教材修订或再修时,使注释更臻于完美。一、乐府民…  相似文献   

20.
郑珍对韩诗的学习研究,已为学术界重视,本文着重谈谈郑珍学习韩诗的经过、成果,以及其自号柴翁的年代。一、郑珍“模韩”的提出研究郑诗的文章,常提到他“早年胎息眉山,终模韩以规杜”。最早提出这个见解的是郑知同,他在《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中说:“其于诗,溯骚赋汉唐而下诸名家,靡集不窥,择其尤脍炙者汇钞成册,含咀有年,而风骨则力追盛唐。早年胎息眉山,终模韩以规杜。要之,名作如林,不持一格,第觉横肆遒逸之概溢于毫素”。在此之前,没有人说过郑珍以韩诗为学习模范,例如咸丰二年(1852)郑珍刻《巢经巢诗钞》九卷,当时诗坛名家翁同书为其作序,序中说郑珍“其在诗派于苏黄为近”。定郑珍为宋诗派人物。王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