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仙钱牌     
选仙钱牌文\林染80年代以来,文史刊物陆续披露了在陕西、安徽发现的几枚面铸图画、背铸诗文的铜钱牌。1996年夏,甘肃会宁的泉友也转让笔者一枚这样的钱牌。该钱牌直径33.5毫米,重11.4克强。本来是无孔的,但被人打了个圆孔,可能被佩戴过。钱面有“琴仙...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裕民通宝”背“一分”铜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面文“裕民通宝”四字对读,钱文仿宋体,“通”为三角头双点通。背面穿右为“一分”二字,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  相似文献   

3.
淳熙通宝背“春十二”铁范铜钱田步迎最近发现一枚淳熙通宝背“春十二”折二铜钱,外观呈铁锈色,比同式铁钱厚重。出于好奇做磁性测试发现不被吸引,便用硬器刮去钱表铁锈,露出黄色,方知为铜质(图一)。此钱直径2.8、穿径0.8、厚0.3厘米、重12.5克,面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钱币》2004年第4期《湖州发现开庆通宝背穿下“十”钱》一文中提到该枚开庆通宝可能为试铸当十小样,此论点令人不敢苛同。首先,“湖”文中已提到新发现钱与所附几枚普通开庆通宝钱的大小、轻重相差无几,可以基本认定为同一规格折二铜钱。若朝庭因钱荒试铸当十小样,则新铸小样必与原版折二铜钱的钱文、规格迥异,又何必开铸同样钱文书体和规格的背穿下“十”的当十小样?再者,如果实行与原折二铜钱同一书体、规格的当十小样,只需朝庭颁布新令改变原折二铜钱的折值即可,铸此规格当十小钱亦无必要。笔者认为,古钱中错范、移范现象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
主纬 《安徽钱币》2000,(4):42-42
“大泉五十”铸量多,版别也特别多,有传形、合背、重轮、背四出、饼钱、厌胜钱等。然而我查阅很多钱币图谱及著作,所有新朝钱币介绍中都没有发现面、背四决钱的记载收录。只在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上卷196页看到“面四决七级品”1枚。  相似文献   

6.
1980年4月,成都市营门公社红色十一队社员,在小通巷房管所的建筑工地上,掘得大批锈烂的"太平百钱"铜钱和一件"太平百钱"铜铸母范。范存四川省博物馆。范平面略呈椭圆形,三边微弧,一边平直,周有边框。范高2.4、周长47.2厘米。范面正中有一凸起的树干状轴将范面分为两部分,左右各双行列钱六枚,左为钱背,背纹为水波纹;右为钱面,钱文有隶书(右起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在整理藏品中发现一枚“隆武通宝”小平铜钱。该钱直径2.35,穿径0.55,厚0.08厘米,重3克。铜色金黄,传世无锈,文字平整清晰,字口深峻,光背。视其面文,异于一般隆武小平铜钱,显著特征为:“武”字中间一横不及竖钩,一点稍落下方。与此钱同版式者均为铁钱。经数名钱币界前辈指教,此钱为试范钱或铁范铜钱。  相似文献   

8.
新莽钱币,制作精美,有“钱绝”之称,历来为钱币学者及收藏家所称道。在新莽钱币中,有一种合背钱,研究者不多,所谓“合背钱”,顾名思义,就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都是正面的,好像两枚钱币的背合在一起,所以叫作“合背钱”(图一)。这种钱币,以新莽时  相似文献   

9.
1994年4月24日,朱怀津先生在山东昌邑用一枚银永乐通宝交换泉友的崇祯通宝背“季Ⅱ”铜钱。此钱系购自威海乡间农民手中,黄铜质地。面径26.4、背径25.9、面穿宽4.8、背穿宽6.2、厚1.6、背郭宽4.0毫米,重5.2克。面扁崇、示祯,双点通口头,尔宝开足,背右“季”,左“Ⅱ”,宽背郭,肉间绿锈。精湛、秀美,有官炉风貌。是一枚少见的折二钱(图一)。  相似文献   

10.
内蒙伊盟准格尔旗发现大泉五十陶范张景明1996年6月,内蒙古博物馆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征集到一副陶范。陶范为合范,呈长方形,四角圆弧,分面范和背范。面范有六枚阳文篆书“大泉五十”钱模,背范为六枚“大泉五十”钱背模,共分两排。两范边缘上刻有子母榫,相扣合...  相似文献   

11.
《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均收录一枚面“顺治通宝”,背穿上“十”、穿右“一两”的大铜钱,二显系同一拓图,该钱上内郭右端似略残缺(图1)。《中国古钱谱》也收录一品(图2),《简明钱币辞典》亦录一品(图3),此二书所收拓本钱面内郭完整,未见残缺。这种顺治通宝当十大铜钱,旧时唯翁宜泉《古泉汇考》,江秋史《泉谱》载之。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十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古钱39.5斤,经整理拣选,得西汉至清等朝及日本、安南、朝鲜古钱及厌胜钱二千九百余枚,并发现一枚罕见的“洪宪通宝”鎏金铜钱,现介绍如下: “洪宪通宝”钱,直径3.65、穿孔0.75、厚0.2厘米,重12克。黄铜质,表面鎏金,面铸“洪宪通宝”四字,楷书,对读,素背。文字清晰,制作工整。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浙江瑞安县废品收购站发现两枚阔廓"金钱义记"钱。一枚钱面金字从"人"字,钱背两方胜,穿上首有一"雕"字。钱径4.7厘米(图一)。一枚钱面金字从"入"字,钱背两方胜。钱径4厘米(图二)。  相似文献   

14.
1991年9月,江西省高安县大城乡金田村农民熊根盛,在距村东南约300米的黄土地开荒种地时,挖出一只高约55、口径35、底径30厘米的灰色方格纹陶罐,罐内盛满了汉代古铜钱。这批汉钱经过去锈、清洗、整理,绝大部分钱文清晰,少许残破,锈蚀也不很严重,总重量为10.5公斤,共计4000余枚,现介绍如下:(一)西汉四株“半两”钱共20枚。面径2.5、肉厚0.2、穿宽1.1厘米,背平素,面、背均无内郭、穿两旁篆书“半两”.此类钱,北京朝阳区汉墓①曾有发现,为西汉文帝所铸“之四株半两。(二)酉汉上林三官五殊钱,共10枚。铜质好,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15.
对“谈谈北宋背‘陕’平钱”一文的质疑编辑同志:你们好。我看到《中国钱币》本年第1期刊有贾恒才同志"谈谈北宋背'陕,平钱"一文,此文介绍北宋小平钱6枚,其中元佑通宝背"陕"4枚,元符通宝背"陕"1枚,恐为伪品。此类钱的作伪方法是打印添字,在一枚普通平钱...  相似文献   

16.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于1644年定都燕京,同年开铸顺治通宝铜钱,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所铸顺治通宝可分五式。一、光背钱;二、背单汉字钱;三、背满文钱;四、背“一厘”钱(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一汉字);五、背满汉文钱。这五式顺治通宝钱都是遵旨设炉,照式鼓铸,采用的铸钱方法均为钱模造型,合箱浇注的翻砂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证史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订了明朝末年的两枚钱币,认为"泰昌天启"合号合背钱是熹宗为纪念其父光宗而补铸的,"天启通宝"背"十年"钱则是思宗在继位三年之际,为悼念亡兄熹宗而铸的纪念币。这两枚钱币诠释了光宗、熹宗、思宗之间的父子、兄弟亲情,同时也折射出明亡前后神宗怠政与宦官肆虐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18.
1988年3月24日下午,西安化工通用机械厂在西门外修排水道过程中发现窖藏铜钱。这批铜钱被埋藏在距地表约0.9米深处的一黑色陶罐内。清理时陶罐已破碎,但仍可看出铜钱原先是成串整齐的盘放于罐内。铜钱总重约10公斤,计2182枚。穿绳已腐朽,部分钱锈蚀板结。周围无其它遗存物。这些钱主要为北宋钱币,杂有少量其它朝代钱币。年代最早的为王莽“货泉”;最晚的为北宋“宣和通宝”;均为素背,币值有折二、折三、当十等;钱币有真、草、隶、篆和瘦金体。现整理如下: 王莽“货泉”13枚,新莽天凤元年(公  相似文献   

19.
南宋铁钱已清理出不同品种四百余种,在《中国钱币》中陆续刊出。在继续清理过程中又发现了新品二十种。其中有六种年号钱。背文纪监钱二种、纪年九种、其它三种(见附表、附图)。南宋铁钱铸造监首次清理发现十监。这次新发现一枚“淳熙元宝”背穿上“泉”为前所不载。查丁氏《大辞典》、《图说》均有淳熙元宝背“泉”真篆两种铜钱。这枚背“泉”铁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底,余在豫北汤阴见到20多公斤窖藏铜钱。经清理,窖藏钱币除少量汉、隋、唐、五代十国(前蜀、后周、南唐)钱币外,绝大多数是北宋钱,北宋钱以祥符元(通)宝为最多和最晚,故窖藏钱币应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入藏。窖藏中发现一枚径21·7、面穿8·3、背穿7·7、厚1·3mm,重3·3克的“五金”铜钱。该钱“五”字篆书、“金”字隶书,文字粗壮、深峻,面具内外郭,穿孔斜削,面穿大于背穿,平背。形制与四川以往常出的铁五金相同,两者应为同期之物,铸地拟应也在蜀地。根据川东奉节①、川西温江②出土的铁五金多伴随铁开元、乾元、广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