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潘鲁生  王佳 《民俗研究》2023,(1):18-25+156
中国有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生生不息。历史上,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包括宫廷文人艺术与民族民间艺术;近现代受西方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学术研究的自觉被激发;21世纪以来,快速城镇化引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思考,学科建设提上日程。我们应立足国际视野,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框架下,建设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这个被誉为“中欧花园”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但是,就在这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有着三千多个博物馆,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无数被当作文化遗产保留并使用着的教堂。年过半百的我,融入到奥地利的民间生活中,愉快地度过了70个日日夜夜。在对奥地利的民间考察中,我参观了二十多个博物馆,三十几个教堂,十来个古城堡,让我不能不承认奥地利在文化上是一个不能小看的大国。更让我感动的,是奥地利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他们不是把文化遗产与民间生活隔离开进行保护,而是让历史文化遗产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让现代人去亲近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历史文化遗产,享受历史文化遗产。这让我看到了奥地利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上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奥地利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当文化遗产与现代人,文化遗产与民间生活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才得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这个被誉为“中欧花园”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但是,就在这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有着三千多个博物馆,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无数被当作文化遗产保留并使用着的教堂。年过半百的我,融入到奥地利的民间生活中,愉快地度过了70个日日夜夜。在对奥地利的民间考察中,我参观了二十多个博物馆,三十几个教堂,十来个古城堡,让我不能不承认奥地利在文化上是一个不能小看的大国。更让我感动的,是奥地利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他们不是把文化遗产与民间生活隔离开进行保护,而是让历史文化遗产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让现代人去亲近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历史文化遗产,享受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国,中国的历史变幻莫测却从不间断,源远流长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因为中国不仅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异常艰难繁重的国家。传统节日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越是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传统节日文化就越是丰富多彩。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多达2000多个,堪称世界上传统节日最多的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保卫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本文以保护我国传统节日为出发点,浅谈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维系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
浙江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 以古籍善本的品种与数量多为馆藏特色, 浙江历史上地方志的编纂又居于全国的前列。浙江图书馆馆藏历代《浙江通志》刻本、手稿众多, 这就更需要我们对浙江方志文献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科学整理和深入的研究, 使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重点介绍了馆藏《嘉靖浙江通志》《康熙浙江通志》《雍正浙江通志》《民国浙江续修通志稿》《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遗产,简单地理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包括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在有形遗产中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中,有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和  相似文献   

7.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22,(4):25-35+125
编纂非遗志是方志学中一个全新的课题。二轮志书编纂中极少数省市志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述,其中《浙江通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创新体例,纵横结合,较好地处理了非遗志与项目本体所属行业分志深度交叉问题:表述章法上继承旧志“考”体传统,使用考据方法记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对传统体裁“考”体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考据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无考据难以正本清源,非遗名称、起源与发展、保护所在地等都需要考证,考据便是非遗志无法回避的章法,也是方志学如何扬弃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考据必须使用第一手资料,间接资料容易出错。文章以浙江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志》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编纂体例与章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三轮修志编纂非遗专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章运 《旅游纵览》2022,(19):187-189+193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活化的新动力和新机遇。本文将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化过程中的主观文化意义及其客观利益主体的诉求进行融合,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其旅游活化模式与运转机制,并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驱动与生活化传承的创新发展策略,构建活化路径,以期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促进浙江传统技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浙江乃“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这是清代初叶,人们对浙江的赞誉.文物之邦也就是文化之邦,文化发达的地方,实际也是对浙江历史发展的总概括,对浙江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总评价.因为当时的浙江,确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一种典型地区.当时的浙江是现代浙江的昨天.弄清“文物之邦”因何而云然,对研究中国的昨天与关注浙江明天的人,都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可以展现一个地区的文化脉络,也是评价该地区文化深度与厚度的要素之一。对待历史功能在现代社会发生了一些转变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还是改善开发是学界引发广泛讨论的论题。而冻结与封存并不能体现文化遗产的价值,尽管茶马古道的部分历史功能已经消逝或改变,但其在过去近20年问已经以一个文化标签的形式进入了大众文化视域,成为一个区域形象符号。树立品牌建设观念,遵循文化品牌建设的原则、规律进行综合性的保护与利用,是此类跨区域、跨民族、跨文化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有着两面性的,它在否定过去、传统之时,又可能"发现"或"发明"过去、传承新的价值。一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大多数民俗艺术都丧失了其固有的社会与文化功能;另一方面,恰恰是现代性意识赋予了它文化遗产价值与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两种价值是民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功能转换与价值转向的前提。民俗艺术要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的血肉、肌理之中,就不能仅仅成为文化遗产或画廊中的"纯艺术",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统"与"审美转向"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将文化遗产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起来。浙江湖州石淙蚕花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困境、机遇及其应对,为阐述现代性文化逻辑下民俗艺术的功能转换与价值转向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李丕宇 《民俗研究》2013,(4):107-113
"洋风建筑"在近现代传入中国至今约有450年的历史,曾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然而因外来性的缘故,它在中国的文化遗产地位依然有异议;尽管如此,就历史性和现实性两方面看,"洋风建筑"无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是构成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邓媛媛  刘宇恒  谢秋 《旅游纵览》2022,(24):121-12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乡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文将农业文化遗产地优先纳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因此,探究农业文化遗产地空间分异规律、价值重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布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开展。文章依据浙江各地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历史演进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分为9大农业文化遗产区,分析浙江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异,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价值重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仁颖 《风景名胜》2021,(8):0074-0074,0076
中国是一个拥有 5 000 年历史的文化大国,聪明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发生了冲突。同时,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和历史文化名称保护对社会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素和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去年七月先后在北京、昆明召开的“中国文化遗 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九九年昆明年会”,与会专家分 别达成《北京共识》、《昆明宣言》,再次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决不 能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经 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本文试图以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指导,对深圳文…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已不仅是“守旧”和“拯救”,更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机部分被赋予沟通历史与现代的社会使命。因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价值认知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协调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重要议题。同一时期实施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和西安大明宫丹凤门的保护利用工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其引发的社会讨论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呈现方式、公众交流机制有调整空间,以更和谐地融入现代化城市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研究钱币,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学者对钱币的研究,和对一切古铜器研究一样,是采用金石学、考古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收藏和鉴赏,客观上起着保存古钱币文化遗产的作用。到了现代,我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钱币学家,他们努力发掘祖国辉煌的钱币文化遗产,把钱币学与货币史紧密结合起来,以探讨钱币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并古为今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但是中国钱币研究与中国金融研究的关系,以及其地位和作用,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就这一问题的学习谈些肤浅体会,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教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陶瓷生产最早的国家,陶瓷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是历史形成的事实。传统越窑青瓷生产、传统龙泉窑青瓷生产的传承与积淀,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千百年来浙江青瓷文化遗产。作为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让公众科学地认识青瓷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护传统龙泉窑青瓷生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首先提出,其产牛背景是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发育成熟,社会历史、长期资源和文化内涵需要整合与概括。文化遗产理念是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文化、文化未来规律的表现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可保证人类文化正确与合理的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巨大的内在价值在时间坐标系里将与文化、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