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秋10月的北海依然如火如荼,北海律师团为了争取排除刑讯逼供的非法证据,在法庭上与公检法人员斗智斗勇,来回的拉锯使得庭审绵延了一月之久。律师再度受辱被打,律师团一度提出暂停履行辩护职责,及至10月24日,十余位律师集体对北海案中参与刑讯逼供的警察提起控告程序。  相似文献   

2.
“蒲案”发生时的二三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大兴 《纵横》2008,(12):14-15
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蒲案",是指清末陕西省蒲城知县李体仁因极端仇视民党的革命活动,借故捣毁县教育分会,对县高小师生,非法抓捕,刑讯逼供,妄图破坏同盟会组织制造出来的血腥惨案。此案发生后,经革命党人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斗争,迫使清政府不  相似文献   

3.
高珊 《沧桑》2011,(1):183-184
2009年4月13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在第二部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中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同时还对被羁押人员的人身权利保障作出了规定。从这一计划中看出,我国又开始重新重视起刑讯逼供问题,并制定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来遏制刑讯逼供,但同时也应看出,要完全消除刑讯逼供,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就从刑讯逼供的根源出发,对刑讯逼供与口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提出解决刑讯逼供这一问题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1964年秋,河南省信阳地区(今信阳市)光山县,发生了一起所谓"冒认官亲"案,一时不仅光山全境闹得沸沸扬扬,而且还波及其邻近几个县和信阳地直机关。这是因为这一案件不仅牵涉的人多,有的被逮捕判刑,有的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有的挨批斗,有的被公安人员传讯调查,弄得人心惶惶,坐卧不安;同时还因为此案涉及邓颖超同志的籍贯问题:办案人员曾声称:邓颖超同志的家乡不是光山,也不是信阳,光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在办理天津教案中的心理矛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国藩曾长期被视为卖国贼,主要根据是他在处理天津教案中的屈辱退让。在办案将了未了之时,便“一时舆论大哗”。仓植写信指责他说:“诚恐上损国体,下失民心,为今之计,当不应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军阀盗宝案层出不穷,如1928年大军阀孙殿英的东陵盗宝案就曾轰动中外。但在此案前一年发生在陕西凤翔的一起盗宝案,其规模和盗得的文物件数及珍贵程度都不亚于东陵盗宝案。《斗鸡台盗宝案始末》讲述的就是这一盗宝大案。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讯问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从身体或精神上进行折磨,以逼迫其作出有罪供述,这种刑讯逼供作为封建司法的罪状之一,早已受到广泛批判。但现实中刑讯逼供仍然屡禁不止,酿成许多当世冤假错案,却足以提醒我们此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的艰难性。一、中国古代的刑讯逼供我国的刑讯逼供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据清末法学家沈家本所著的《历代刑法考》记载:"拷  相似文献   

8.
王晶晶 《沧桑》2010,(5):50-51
刑讯逼供在我国的司法领域中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是花样不断翻新,由简单的肉刑演变至今的变相肉刑来折磨被询问人的身体与精神。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司法领域的毒瘤,对于司法公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且也是老调常弹,很多学者也已经对刑讯逼供做过分析。本文从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出发来谈谈对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老战士戴煌     
正20年前的一个上午,北京什刹海文采阁,《当代》召开我的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作品讨论会。戴煌来了。高高大大的戴煌,大嗓门儿,苏北口音的普通话,发言声震屋宇。会议气氛凝重,与我的报告文学内容有关。湖南娄底市人民代表颜跃明在市人大会议上提出罢免市长案,被非法拘禁214天,刑讯逼供,受尽折磨。与会作家评论家自然义愤填膺,铿锵声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后一个领刑的核心人物,王维工的被判死缓,意味着上海社保案的审理终结53岁的王维工相隔两年再次现身,已是长春市中院被告席上的重犯。这是"上海社保案"最后一个领刑的核心人物。2009年4月17日,王维工的审判日,庭审选择在长春市中院的一个小法院,仅王的前同事、办案人员等少数人参加。他的家属虽赶到长春,但未获准到庭旁听。  相似文献   

11.
陈娟 《环球人物》2020,(7):88-91
她是人类学博士,写悬疑小说,推理“刁爱青案”“黑色大丽花惨案”等真实大案,受网友追捧当得知南医大杀人案告破的消息时,何袜皮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在南京大学读书时的往事。当时她读新闻系,一个女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两起著名悬案:一起是1996年的南大刁爱青碎尸案,另一起就是1992年的南医大林伶案。  相似文献   

12.
一起在制造者看来天衣无缝的车祸顶包案,在事发13年后因经济纠纷被顶包者——高和平揭发检举,矛头直指河南省现任司法厅厅长王文海。而王文海回应称,“这是一起明显的阴谋”  相似文献   

13.
散木 《文史精华》2003,(11):21-28
曾参与斡旋北平和平解放的民主人士张东荪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活跃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他受到批判,紧接着又在一起匪夷所思的至今其真相尚难完全曝光的“叛国案”中声名狼藉,从此淡出,被人遗忘。而殃及张东荪和郭沫若子女后人的“X社案”同样给人以历史的反思。请惠阅《从“张东荪案”到“X社案”》一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中,中纪委刘丽英可谓是一个如雷贯耳、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许多腐败大案查办,许多腐败高官的落马,都是与刘丽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刘丽英一向以办“要”案“硬”案著称。她到中纪委后,即参与了“两案”审理江青集团的工作,与江青打了3年交道。以后她又负责查办了许多涉及高层的重大案件。如江苏无锡邓斌非法集资案、辽宁沈阳市的“慕绥新、马向东”案、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案等,查处了一批涉案高官。  相似文献   

15.
洪振强 《安徽史学》2006,22(2):81-86
沪案交涉是由执政府担当的,但执政府为延长其政治生命,只知利用五卅运动中的"民气"以对内,并没有真正谋划沪案交涉,导致交涉主张不统一,交涉策略不明朗,交涉步骤不一致;同时,各外交官员在开展外交时也进行"内争",相互推诿卸责,导致沪案交涉延宕;江苏地方官员和各派军阀也以外交之名,与中央一起争夺上海地盘;此外,沪案发生时,上海无军政大员负责的现状也影响到了沪案交涉的开局.这些才是沪案交涉无功而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牧惠 《文史天地》2002,(4):42-42
一位病人,昏昏沉沉之中,觉得灵魂随风飘荡到一个官衙,仔细往里瞧,都是或鬼或神(人与鬼神区别何在?皆属纪晓岚的鬼话连篇,且不计较),知道自己是到达阴曹地府了。他跟随着“人”(原文如此,可见人鬼难分)流从侧门进去,没有人禁止;又随便坐廊下,也没有人干涉他。往大堂上看,只见那时人来人往,阎王爷左手拿着生死簿,右手执笔办案。有的案子三言两语就了结了,有的得讲几十句乃至几百句话才结得案,同入世间办案的做法没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1945年,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南方局的工作,亲自追问了一起由国民党军队在江津县制造的严重扰民的“炮击乡长案”,使凶手受到了惩办。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南方局的工作,亲自追问了一起由国民党军队在江津县制造的严重扰民的“炮击乡长案”,使凶手受到了惩办。  相似文献   

19.
两起并购案2006年,中国企业界是在一片喧嚣声中度过的。这一年,有两起并购案引发了强烈地、持续地关注。其中之一,是凯雷收购徐工案,另一起则是洛阳轴承重组案。这两起案例,都是待字闺中的老牌国企如何改嫁的故事,表面上看与民企似乎没有太大关系,但整个故事的演进却已昭示了民企在国民经济中那尴尬却又真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山东烟台发生了一桩美籍职员史鲁域琪纵车轧死该市黄包车工人杨禄奎的案件。这桩看起来好像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当时却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