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清代捐纳制度的考鉴性研究,当首推许大龄先生1947年在燕大的硕士学位论《清代捐纳制度》。清代官员的引见履正和题本书对捐纳行为每有记载,本试图利用雍正朝引见官员履正和题本等相关资料对康熙、雍正时期的捐纳制度作番考析,以为许的释。  相似文献   

2.
捐纳是清代官吏选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封建吏治腐败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借助捐官执照这一实物,对清代捐纳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弊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捐纳和捐输均为清代国家在常规财政收入之外汲取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但研究者往往将其混为一谈。二者在政策依据和政府反馈、款项收益、款项数额、道德色彩、财政管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捐纳相比,捐输是臣民并非出于义务地将财产直接或间接捐献于国家,政府事后可能酌情奖励。清前期政府有时参照捐纳事例议叙捐输,嘉庆朝起政府比照捐纳事例为特定捐输制定细则,咸同以降各省所设捐局往往同时收取多种不同名目的捐输和捐纳,由此二者愈发不易区分。捐输的复杂制度变迁并未改变其与捐纳的差异,因此准确的概念界定、严格的区分和系统的制度比较是推动捐纳与捐输研究深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清初名臣陆陇其在选官用人方面主张鼓舞之道和变通选举,他提出的清理仕途,严格考察,辟召以及停止捐纳保举的疏通选政方法与清代传统选官制度相比,有一定的灵活性与优越性,这些选官与选政方法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垦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因此,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开垦是第一等的要务,自然受到了特别重视,国家垦政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关于清代垦政,许多学者已有深入研究,但因广西垦田捐纳而引发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却未能被纳入到清代垦政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美国学者罗威廉曾对此案作过一定探讨,遗憾的是,此文对广西垦政具体情形的  相似文献   

6.
捐纳制度在清朝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很大一部分人通过捐纳制度做官。它始于顺治朝,完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冗滥于咸丰、同治两朝,终于宣统朝。它与科举、荫袭、保举同为清朝选拔官吏的四个重大途径,存在了两百多年,对于清代的社会政治,尤其是晚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捐纳制度有很大的弊端,并间接导致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边缘地带的行政治理:清代厅制再研究》一书,以清代独有的地方行政制度——厅制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形成过程、各种制约因素以及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厅制是清王朝为解决“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超大规模”与“有限政府”这两对结构性矛盾,在各种“边缘地带”实施国家治理的弹性制度与空间。该书推进了清代地方治理和政治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国家建构、疆域形成、边疆治理、国家认同等成为学界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突破。但是,国家力量如何深入边疆?国家治理如何抵达最边远的区域?历史疆域如何向主权完整的国家领土演进?清代深化边疆治理的主要方略有哪些?学界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仍存在缺憾。为此,我们试图以边疆史地的视角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越交界的滇东南边疆地区的国家治理时空演进进行研究,作为对上述缺憾的补缺和实证研究的尝试,以期能开拓边疆治理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伍跃的日文新著《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一书由京都大学出版会出版,成为这一领域最新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该书共十章(包括序章与终章),40余万字。作者利用了各类文献与档案资料,一方面从制度史的角度探讨了利用捐纳取得入仕与铨选的资格、取消或减轻处分、升官晋级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的人们对捐纳的观察和利用,研究捐纳作为社会流动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书上,有句话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我们试一研究清代二百余年中,官吏的捐纳制度,就是一种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虚衔到实衔、由涓涓细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终至积重难返,对于社会起到严重破坏瓦解的作用。一、清代官吏的任用概况清代承明代的政治体制,随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因革损益,其对官吏的任用,大概可分为四个途径:①学校教育与制科登进清代关于人才的培养是在中央、行省和府、厅、州、县三级设学校以培养人才,北京沿明制设国子监(明初名国子学,后分为北监和南监),入学的人统称监生,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滇东南边疆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三个时期在行政区划设置、军事防御体系构筑和基层社会组织治理方面的国家建构与整合进程。该过程体现在边疆地区国家治理与国家认同的互动关系之中,彰显边民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炽热之心。  相似文献   

12.
田一平 《史学理论研究》2022,(6):133-137+160
大运河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清代是大运河治理的集大成时期。为治理河务,雍正帝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整饬康熙末年运河治理中存在的弊政;另一方面,通过河政改革,协调河、印关系,实现河、印“一体”。通过此次治理,大运河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力地维护了清朝大一统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7月11—13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以"清代边疆及清史其他重大问题研究"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清代边疆研究、明清史研究、清代人物和制度研究等问题展开研讨。清代边疆研究。马大正作了"深化清代边疆治理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对深入研究清代边疆民族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李治亭论证了"古代边疆如何定义""清代边疆与历代有何  相似文献   

14.
王夏刚 《史学月刊》2006,(7):118-120
清代档案里,关于谭嗣同的材料较少,目前能够见到的,主要是他的履历档案和任职四品军机章京时期留下的一些材料,这些档案,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关于谭嗣同科举经历、捐纳候补官、擢选及权限的情况,可以使我们对谭嗣同走上维新变法的过程和在“百日维新”中的作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笔依据上述材料,在以往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谭嗣同及同时代人的记载,试对其中的某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财政史是清代经济史研究中起步最早,最为基础的领域,史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谓是成果丰硕。然而,清华大学的倪玉平教授知难而进,穷二十年之功,专注于清代财政体系的转型研究,最终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相继出版了《清代财政史四种》丛书(下文简称《财政四种》),分别是《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清朝咸同年间的财政与社会》《清朝嘉道关税研究》《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和《清代  相似文献   

16.
正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清朝时候,山西山阴县有一个叫蒋渊的人,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史书中没说,笔者估计很可能是个商人,因为他有着商人一样精明的头脑——当朝廷开了捐官先  相似文献   

17.
监狱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治理工具,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然而直到清代晚期才出现了第一部关于监狱管理方面的著作—《提牢备考》,从中可以看到清代的治监理念,以其对当代中国监狱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唐、清为中国历代王朝治理西域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其治理诸端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王朝国家建构及清末民族国家建构转型之发展流变。文章以国家建构为主题,从唐、清西域治理之比较切入,从唐、清二代于西域治理之族群文化背景、天下体制、羁縻制度、治边法制及近代转型等五个基本方面展开具体分析,通过比较唐、清西域治理之异同,阐明唐代于清代西域治理之规定性、清代于唐代西域治理之连续性以及唐、清二代西域治理的相异性,为当代新疆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哲孟雄"是清代乾隆以后锡金在汉文史籍中的称呼,《西藏志》等史籍对其与西藏交界均有记载。作者结合各种史料记载,对乾隆末至光绪初年藏哲边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对白木戎与哲孟雄的关系进行了考辨,认为白木戎并非哲孟雄;对西藏与哲孟雄早期界址、帕克里地方三处卡隘、哲孟雄与其他邻近地方的边界以及一些史料中的错误进行了考辨;还对清朝对藏哲边界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清朝对藏哲边界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但由于后来国家治理能力的衰减,其管理逐渐松弛。  相似文献   

20.
正"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汉书·礼乐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032页)。教化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化直接关乎地方风化、社会秩序、国家治理,乃至治乱兴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历代的统治者均十分重视教化。清朝统治者也倡教化以稳定社会。关于清代教化的研究,自清季民国以来,渐有成果零星出现,但多以各类专门研究中略有涉及为主。如孙俍工《戏剧作法讲义》(亚东图书馆,19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