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明一统志》的版本可以分为三类,即天顺五年(1461年)内府刻本及其翻刻本、嘉靖增修本、万历万寿堂刻本及其翻刻本,而此三个版本存在许多差异。但每个版本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嘉靖本提供了有关兴都、承天府建置沿革的最后原始的资料和世宗建构其父献王皇帝身份的新史料,万寿堂刻本提供了多数府、州的税粮数字和明代后期政区沿革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一统志是记载全国性的总志,明朝建立后,统治者认识到编修一统志的重要性,从洪武到天顺近百年间数次编修。本文通过对明一统志编修情况的阐述,论述了《大明一统志》的编修体例、史料价值及其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新公布的《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收录有M1·1242号残叶,整理者未予定名。根据《永乐大典》卷五二〇一原字韵“太原府”条,M1·1242号实应定名作“《元一统志·太原路》刻本残叶”。该残叶为元代杭州官刻本,虽然仅存片纸,但由于现存元刻本残卷并无此叶,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具有较高的方志学研究价值,可供校勘《元一统志》辑本等使用。《元一统志》卷帙浩繁,多达1300卷,能够在西北边陲的黑水城发现其残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明诏旨》碑现存曲阳北岳庙洪武碑楼内,按碑文所示,该碑立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但从其碑首的形制和纹饰看,应为唐碑改刻而成,作者分析认为其可能原为唐太宗祀北岳庙的祭文碑。  相似文献   

6.
随着明政权的日趋稳定 ,洪武六年八月 ,朱元璋同意了翰林词臣提出的建议 ,从洪武六年九月到七年五月纂成了一百卷的《大明日历》 ,稍后完成了仿照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之体的《皇明宝训》 ,使左、右史记言、事的史学传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一国史纂修的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也开启了明朝国史纂修史上《实录》和《宝训》连带纂修的重要修史制度。这一时期编纂的《日历》名称和体裁虽与唐、宋的日历相同 ,其实它只是利用了它们形式上的特征 ,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日所录事”。  相似文献   

7.
题桂萼撰《大明舆地图》是重要的明代地图,其"明白切要,具见体国经济至意"。然而对该图的成书、图、图纪等内容,学界目前仍不甚了解,该本对其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四册《一统志》抄本,编纂体例与康熙年间《一统志》馆总裁徐乾学制订的《大清一统志凡例》相契合,政区立目、建置沿革的下限均为康熙初年,户口及田赋等统计数据均与乾隆八年刊刻的《清一统志》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该抄本形成于徐乾学任总裁官时期,也就是在康熙三十三年前。该抄本成书年代的确定,有助于深入了解康熙年间《一统志》的修纂过程和体例变化。该抄本也是研究清初云南历史地理相当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一直是多元发展的,如何“一体化”就成为国家治理的大问题。以少数民族统治天下的元朝,认识到国家治理的困境,以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治理国家,以《一统志》纂修为标志,建构正统的合法性,并力图把新纳入版图地区通过编纂志书的方式合法化。《一统志》与其他官修史书一起,通过官方书写的方式,确立其政权合法性来源于“大一统”的意识形态,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跃升。明清两朝对“大一统”亦有自觉追求,分别纂修《一统志》。《一统志》纂修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官方编修,场馆、经费、人员有保障,且由最高统治者钦定,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面是好口碑,一面是渗淡的票房,在看似蓬勃的中国电影市场里,这就是许多“诚意之作”的宿命  相似文献   

11.
《大明集礼》为明朝第一部礼制全书 ,由于内容未备 ,洪武初修而不刊。到嘉靖九年前后 ,明世宗为祭礼改制的需要 ,把《大明集礼》正式刊刻、传布 ,并对明代后期朝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氏朝鲜编修的内容最为丰富、门类最为齐全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是在中国地方志书《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的影响下产生的地理志。其在篇目设置、志书结构、编纂方法等方面,都仿照了中国方志学家的做法,却少有创新和改进,体现出中国与朝鲜半岛古代文化交流中一脉传承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中偶有谬误,文章对其中的一些谬误作出分类举例并辨析之,白于学界,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尚书义考》系戴震研究经学的重要作,然整理本在校勘、标点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标点,有未明句义、词义、典故乃至破句、破词;有未明语法乃至割断谓宾、割断谓补、错解句关系;有强奸人意;有其错莫名。章就该书问题指出古籍整理应当审慎,以免蹈。明人多刻书而书亡”之复辙。  相似文献   

15.
《大明一统志》是一部明代官修的地理总志,成书于英宗天顺年间,原刻本向因刊本稀少,流通不广,读者难得一窥。顷悉本书已由三秦出版社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司礼监刊本)影印出版,这对于探索我国历代总志的源流,以及考察明代的历史地理沿革都有帮助。学术界以往对《大明一统志》一书的研究还很不够,今人尤少论及。值此影印本刊行之际,笔者不揣浅陋,仅就个人一己所知,谈谈本书的成书背景,补纂情况,有关著录和流通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本书的学术价值,谈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一、从《衰宇通志》到《大明一统志》有明一代地理总志的编纂前后有三次,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的《大明一统志》(三秦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卷34《汉中府》中关于西乡县的沿革有误。其载“在城东南二百二十里,本汉城固县……后魏改丰宁县,寻又置洋州及洋川郡,隋大业初州郡并废。”早在唐代史书修撰已明了“魏”不同称呼,明代所谓的“后魏”为“北魏”,洋州及洋川郡设置并不在北魏,而在西魏废帝二年。据《北史·周本纪》载:“废帝元年四月,达奚武围南郑月余,梁州刺使宜丰侯萧循以州降武”,照此史书的记载顺序,北周代西魏而立,并照中国历史年表来看,此当为西魏之事,废帝为西魏废帝。萧循未投降时,今汉中地区(包括南…  相似文献   

17.
《白虎通》是汉代经学的重要作,历代流传多有阙佚。清人陈立为之疏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华书局收入《新编诸子集成》予以出版,由吴则虞先生点校,沈啸寰先生修订。经过两位先生的辛勤劳动,《白虎通疏证》整理已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另有一些可能是校对疏忽,也一并指出。  相似文献   

18.
《大明高僧传》的撰者释如惺是明代著名的佛教史学家,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释如惺重校刻了释心泰《佛法金汤编》十六卷,编撰了《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和《大明高僧传》八卷,但生平事迹却湮没无闻.通过对释如惺的法名、法号,可知生平时限,住寺,业师和著述等进行考论,我们对他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释如惺以僧人史家之使命,为高僧存史和正法永续,勤于著述,续佛慧命,值得后人景仰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自卷一三九六五至一三九九一,凡二十七卷,收戏三十三种,但后来仅存三种。钱南扬先生对这三种戏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作了校注,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永乐大典戏三种校注》一书。笔近读此书,深感功力之深、用心之细、校注之精审,实在值得后辈学习。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地方笔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一并提山来,请人家教正。  相似文献   

20.
黄侃日记已有两种整理本出版,我们对其中出现的断句错误、错别字以及校录错误之处作修订,并对部分问题进一步分析致误之由,如不熟悉黄侃好用古字的习惯,将“呼隙”改为“罅隙”等。总体而言,后出版的中华版并未做到后出转精,反而增添了一些苏教版中没有的错误。结合近年新见的黄侃日记手稿,后续的整理仍可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