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国文化于意识相互交流的产物,美国华裔文学中对中华文化的不同层面表述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市场,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华文化与思想的传播。本研究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中心,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仁爱思想进行了分析,在简述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国华裔文学中出现的博爱和孝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希望在深层次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的前提下,更好地认知仁爱思想,进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地发扬。  相似文献   

3.
太阳和月亮在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中被塑造成为令人神往的正面形象。而在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中却存在着比作家文学要复杂得多的现象,比如日、月神话中,太阳有时是给人以亘大帮助的崇高形象,有时却异常残暴、凶恶而丑陋;在同一个民族,既有找太阳的故事,又有射日射月的神话;有的把太阳、月亮看作同性;有的太阳是男性,月亮是女性,而有的则相反……过去,对这一些现象,只单纯从文艺的  相似文献   

4.
正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曾说道: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常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里。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文学可以当作是人类性灵的反照,一位作家的作品,就可以算作他个人的精神反映。实际上,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发表。我想,只要在作品中投射了作者心灵上发生的思想的文学作品,都是流传千载、传诵不绝、让不同时空的读者产生共响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王福和 《古今谈》2006,(4):45-48
1850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多余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生活不得志,情感不得志,英年早逝的“多余人”丘尔卡图林的形象。1921年,中国作家郁达夫在《沉沦》中塑造了一个性格抑郁,情感孤独,过早告别人生的类似人物“他”的形象。1924年,郁达夫发表散文《零余者》,开始为自己作品中的同类人物寻求名分。1932年,郁达夫将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翻译成《零余者的日记》。于是,他笔下的类似的形象就被称为“零余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的地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文学地理的角度阐明了中国文学的地区差异与地域特色,分析了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及环境作用机理,并对文学与地理结合的"环境文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文学在地理分布上有着南北之分、东西之异、地域之别。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学及其地域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文学作品创作内容和作者创作灵感的诱发的影响,对文学作品风格与地域特色差异的影响,对文学流派及其地域文学人才的形成以及文学中心分布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作为生活条件塑造着作家的文化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间接影响文学作品风格是环境影响文学的主要机理。文学艺术与地理、环境、生态等科学结合,是21世纪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7.
贾颜冰 《神州》2013,(24):13-13
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和看客形象。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张纯如的英文书写基于大量的口述采访和历史考证,其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深植于心。书写华人相关题材和探求历史真实,构成张纯如书写的两条基本脉络。她试图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达成某种书写默契,去揭露一些本应被铭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被遮蔽了的事实。张纯如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相似文献   

9.
范莹 《神州》2011,(10):23-2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外还有着怎样新的话题?本文将从王安忆、铁凝、张洁和迟子建等几位作家及作品入手,尝试着对女性与我们民族历史、女性与传统伦理、女性与社会底层等“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进行思考和阐释,洞见在“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寻求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0.
有人考证说,中国最早的文学是“杭育杭育派”,诗歌也就是在扛木头的过程中产生的,这就是中国诗歌的雏形,所以说,文学起源于劳动。这就说明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产生的。当然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文学素养、学识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现代作家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的人生、思想、生活、婚恋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这些都对其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现代作家那些带有浓郁自传性的悲欢离合的婚恋故事,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创作,而且在其作品中都得到了明显的反映。中国现代作家是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婚恋…  相似文献   

11.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帆 《神州》2014,(14):23-24
在传统的文化中,狼背负着臭名昭著的“恶狼”名声,是“凶狠残暴、忘恩负义”的代名词。进入20世纪,鲁迅的一系列作品以深刻独到的视角实现了狼形象的初变。80年代以来,狼得到了更大比重的刻画。本文将在对以往文学中“狼”形象梳理的基础上,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对这一系列流变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安宇鹏 《丝绸之路》2012,(24):79-81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藏族作家阿来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傻子意象,本文阐述了这一特殊意象所蕴涵的藏族传统文明与聪明人所象征的现代文明的对视.作家通过傻子这一意象所显现出的笨拙的智慧,表达出对民族传统文化式微的深深忧虑.在此基础上,阿来传达出试图通过文学书写的方式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隐喻期翼.  相似文献   

14.
贠蒙蒙 《神州》2014,(6):26-26
女性是自古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但大多都是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女性,当中国的思想开始解放对女性的束缚减少以后,女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描写女性,关注女性的命运,她们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从性别上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她们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男性是主体,而她们是客体。作家方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身心深受伤害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无力的悲情"他者"。  相似文献   

16.
张红花 《沧桑》2009,(1):237-238
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拍”都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在这两部作品中,涌现出大量的商人形象。本文试从三个层面来探究这一文学现象的文化成因,从而深化我们对文学与文化以及明代中后期时代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44年3月,太宰治在杂志《新若人》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散华》。这篇作品是作家怀念死于二战战场上的青年友人的产物,令人意外的是,这篇与时局联系比较紧密的作品,在太宰文学研究中却一直较少被批评界提及。本文将从杂志特点、时代言论倾向和小说人物的两种“死”三个视角,探讨作品与作家的战争理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具备悠久历史的的文明古国,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行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派别,为中国文学史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文学创作是塑造新作品的主要过程,作者在创作时要考虑很多复杂性的因素,才能综合保证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价值。语言环境是文学作品创作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起不仅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外在感染力,也影响力广大读者对作品本身质量的评判,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着作品价值。本文介绍了语言环境的本质内涵,总结新时期语言环境的艺术性特点,详细分析了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于晓楠  向沁  杨冬  曾晓辉 《神州》2013,(17):31-31
沈从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湘西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对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湘西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对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