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远航世界的创举——20世纪郑和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600年前,与世隔绝的东方大地,一扇通往西方海洋的大门打开了。启动这扇大门的人,就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从1405—1433年的28年间,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远航东非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所率领的船队,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之严密,技术之先达,航程之远,影响之巨,都是举世无双的。  相似文献   

2.
彭勇 《郑和研究》2007,(1):14-21
2006年,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究之余热,借中国“航海日”确定一周年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机,郑和研究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本年度出版专著近10部,专业论文约百篇。本年度郑和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总结、争鸣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朱巍 《郑和研究》2006,(4):67-70
位于长江口东海之滨的江苏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开放的外贸政策使其曾有“六国码头”之誉。在明代郑和下西洋的28年中,太仓又成为郑和船队的起锚地和归舶港。在郑和航海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面向大海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因为覆盖了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大海,是蔚蓝色的。而我们这期的主题就是大海,那片久违的蔚蓝色。  相似文献   

5.
郑和在海外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600年前,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历经“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的事迹蜚声海内外。近年来笔访问了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国,寻觅或实地考察了当地的郑和寺庙(包括郑和清真寺,以及与郑和有关的或纪念郑和随从的庙宇,下同)和遗迹,参加了当地纪念郑和的各种活动,搜集了有关郑和的传说。下面着重汇报以下本人在海外有关郑和的见闻,并联系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作此文纪念之。  相似文献   

7.
翟杰 《郑和研究》2005,(3):47-50
郑和下西洋期间,与亚非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开创了一个中外交往的盛世局面,其表现之一就是,或为各国朝贡方物或为贸易所得的大量域外珍宝运至中华,所谓“明月之珠、鸦鹊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期间(1405—1433)曾立3个碑:通番事迹碑、天妃灵应碑和南京静海寺(残)碑。这三碑是郑和出使的第一手资料。本分析此三碑,并对照其他现存的出使随员马欢、费信及巩珍的作,发现郑和此三碑记录出使事迹之正确性很高。这三碑,加上马欢、费信及巩珍三作结合起来,给我们以确切的郑和出使总结,可用为进一步研究的准绳和基础。这是郑和研究必要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明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由福建鑫海冶金有限公司捐建,福建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设计制作的郑和巨雕。日前在福建长乐闽江口郑和广场落成。  相似文献   

10.
当雄伟的郑和船队驶进亚丁港时,“王闻其至,即率大小头目至海滨迎接诏赏赐,至王府行礼,甚恭谨感伏……”,随后“在彼买得各色雅姑等异宝,大颗珍珠,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株,……”,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并未被记录在亚丁历史中,然依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中之记述,仍能在当地重拾阿丹国的昔日光景。  相似文献   

11.
吴京 《郑和研究》2001,(1):45-48
今年3月下旬,中国台湾吴京博士,应“东南亚海洋事务协会”(SEAPOL)组织邀请,专程前往泰国曼谷出席该组织恭办之“亚太地区扩大海洋研讨会”,以“Zheng He——A Lesson From History”为题,报告郑和下西洋光荣历史伟绩,弘扬郑和之和平友好精神,获得与会学专家一致赞赏与好评。午餐席闻,出席的各国贵宾和与会人士众多,场面伟大,盛况空前。报告之后,澳洲吴隆高大学教授曹曼伊博士即席宣称:郑和不仅远到东非,而且也到达过澳洲。比历史上库克船长发现澳洲尚早两百年。兹征得吴京博士同意,将其报告之中稿交本刊刊登以飨读。  相似文献   

12.
本人曾于《三论美洲由郑和船队发现的见解》中提及,根据《岛夷志略》记载之地名位置资料,《四夷广记》在西南夷一章提及郑和船队船员之周老人所说,一些郑和船队曾到达的国家就是位于西非。  相似文献   

13.
郑办 《郑和研究》2002,(2):14-14,6
为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协办的2002年郑和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南京金汇大酒店举行。出席会议有中外研究郑和的著名专家学者80多人,提交论文及讲演报告70篇。  相似文献   

14.
郑和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舟师近3万人,先后七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之中,行程10万余里,到访亚非三十几个国家,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足迹之广,造船与航海技术之先进,都是当时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时间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对于人类世界的贡  相似文献   

15.
中巴车奔驶在去北部清迈市的路上,时至深夜,车上的人都睡了,除了华人司机阿通,还有我。车是阿通家的私车,坐满了阿通的家人,包括他的夫人和三个子女,从法国回泰探亲的侄儿和侄媳。车上还有阿通家一条叫“烟”的狗。他们利用周末去有北方玫瑰之称的清迈省度假,那里的温泉也很有名。而我没那么轻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找到郑和在泰国的后裔,全部的线索只有一张写着清迈街道和门牌号码的纸片。  相似文献   

16.
江苏之旅——郑和大航海宝船建造与出海基地 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 明初所设“龙江船厂”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造船工业基地,是全球仅存的未经挖掘的600年前造船工业的化遗产。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600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探询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7月我在南京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时候,请教郑和研究领域资深专家,但是对此都十分谨慎。他们看了我新出的一本《郑和七下西洋》,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新意,鼓励我的研究,我深受鼓舞,便将一点想法展示于众,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有关“郑和航海中Vc来源”的问题,笔者已有《试论郑和航海中Vc来源》和《关于“郑和航海中Vc来源”一文的补充》分别刊发于《郑和研究》1998年第一期和2000年第一期。就郑和率领的数万名人员长期航行于茫茫大海,为什么没有像阿拉伯和欧洲海员一样得坏血症的问题,笔者对流行比较广泛的说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间,7次率领船队远航,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在当时,其航海船舶数量技术之先进,  相似文献   

20.
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下,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