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文学研究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各种文艺批评理论把重心转向文学作品本身,试图找出文学作品区别于其他文化形式而作为“文学”特有的本质属性,从而趋于内敛,以至于形成所谓的“精英文学”,有了高雅和通俗之分,与大众脱离,甚至出现了文学理论的“终结”。但随着文学及其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趋势的有限性,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学形式发生变化,大众文化兴起而发生文化转向,成为“文化研究”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薇钞 《神州》2012,(33):17-17
文学概论中的区域性风格并不等同于作家创作个性,地域性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依赖于独特的地域特点,还和作家内心深处的文化根性有关系。欣赏地域性文学作品,不仅仅要在文本内通过文字来欣赏,还需要跳出文本,融入到文学创作主题的地狱文化环境中。在具有明确地方母语特性的文学风格、本地特色的鲜明审视、地域性文化风格的普遍性等方面上,区域性文学作品可以引导民众的共同意识,以区域性的文化特色探究人类文化长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贬谪文化演进至北宋,在贬谪动因、受贬人数、严酷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唐人的若干差异,而贬谪文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努力走向超越的精神意向,与文学的关系最为紧密。诸如文体选择的谨慎性、情感表达的多层次性、作品传播方式的隐蔽性等文学新动向,较为有效地消解了高压政策带给文学的负面影响;而置身逆境的旷违心态和超越意识,作为北宋文人共通的心理诉求,反映在审美情趣上,与“中和”接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与“平淡”、“乐易”同构。由此,人格、心态、文学,在精神上气血相通,相辅相戍。眨谙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至北宋已臻于成熟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俄罗斯历史、民俗、文学对语言的影响,认为广大俄语学习者,尤其是俄语专业大学生,不应仅掌握该语言的结构,更应了解文化因素,从而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自如地使用语言。俄语学生应该认识和了解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它的历史、文化、民俗和文学。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同时属于文化的范畴,它在文化现象之中是比较特殊的。  相似文献   

5.
张文翰 《神州》2013,(23):45-46,48
为了更加丰富比较书法文化知识,通过对《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帖》之间平行或交叉的比较,重在浅析三者之间的载体:文学人生中渗透着“至痛、至哀、至闷”的文字情感。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进而领悟三者文学文化的内涵,解读他们各自闪光的“人生哲学”,也许在精神上会获得一种新的境界,也许在心灵深处会产生长久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丰富比较书法文化知识,通过对《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帖》之间平行或交叉的比较,重在浅析三者之间的载体:文学人生中渗透着“至痛、至哀、至闷”的文字情感.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进而领悟三者文学文化的内涵,解读他们各自闪光的“人生哲学”,也许在精神上会获得一种新的境界,也许在心灵深处会产生长久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青春旅行文学作为旅行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的体裁样式和发展趋势。以《下一站·济州岛》为代表的青春旅行文学作品蕴含“自然之美”、“体验之美”与“记录之美”等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走进乌衣巷     
徐柏林 《文史天地》2006,(11):61-64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中唐大诗人刘禹锡对“乌衣巷”的千古名句。读后遥想联翩,心驰神往。今年四月,我应中山文学院、中国文化出版社、香港文学促进协会等六家单位之邀,参加“烟花三月下扬州”国际文学笔会,途经南京,走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与强势文化取代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全球过上了一体化的生活。但全球的趋同性和普适性只能是相对的,绝不能使全球达到一致化、整齐化。因为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学应该如何建构?  相似文献   

10.
李丹 《神州》2012,(8):4-4
20世纪中期,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悄然兴起,文学领域的相关争论便自此展开。对于诸如什么是文学经典——“中学和大学里系统研读的作品”的观点,有学者反对,有学者赞成。本文以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为出发点,对上述有争论的几个观点,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对于家族文化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一系列的史学以及相关文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对家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最近的几年里,有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在当前,对于文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家族文化的研究存在整体研究不足的这一现象,文学方面的研究同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不相互统一,都有各自的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移民文学”术语的权宜性特征;从定义和身份认同两大层面对“新移民文学”概念和内涵进行剖析,认为“新移民文学”概念蕴含了很大的悖谬,从身份认同角度考察,则尤其明显;探讨了“离散华文书写”和“华语语系文学”替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鱼尾狮作为新加坡的形象标志,充满了丰富的少为人知的吊诡。即使是梳理现有的文学书写,它们对鱼尾狮的本土意象叠加、冲突等也令人兴趣盎然。从见证、记载历史,到对自我、族群文化困境与危机的忧心,再到想当然地对自然生态的捍卫,再到国家、政治、文化认同的变迁,鱼尾狮显然从它诞生时的文化意义上的瘦弱到如今变得羽翼渐丰;但同时,其中的吊诡却也如影相随,“纪恶”的同时却也加强了“恶”,反思其缺憾和内在认同的同时,却也强化了它的文化意涵。本文力图剖析新华文学中这个独特的本土意象。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27日,“亚洲散居(Diaspora)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立教大学池袋校区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学者、作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立教大学观光学部交流文化学科、大阪大学全球协作中心和日本华侨华人学会主办,在日本马来西亚学会、多文化关系学会、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京都大学地域研究综合信息中心和地域研究联合(JCAS)大学与学会的合作与协助下召开。“散居”(Diaspora)一词在古希腊语中译为“散落的种子”,原指流亡海外的犹太人,后来用以描述种族在较大范围内的迁徙移居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散居族裔与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的适应、冲突和融合。散居文学就是移居作家的文学,散居作家特有的“双重身份”赋予他们独特的“双重视角”。散居作家们游离于本土与全球之间,为“跨文化”对话提供并拓展话语空间,同时也能促进本土文化更具有全球性。本次会议,以日本的个案(日华文学)和作为散居文学已经确立研究地位的马来西亚的个案(马华文学)加以比较,并将视线延展到同样不为人知的朝鲜半岛。不仅局限于狭义的文学性,更重要的是围绕着移民社会与地域社会变迁、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纠结、双语创作与文化迁徙、本土化与散居等主题,分两个专题组进行讨论,以此推动交流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范莹 《神州》2011,(10):23-2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外还有着怎样新的话题?本文将从王安忆、铁凝、张洁和迟子建等几位作家及作品入手,尝试着对女性与我们民族历史、女性与传统伦理、女性与社会底层等“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进行思考和阐释,洞见在“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寻求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6.
新年好心情     
杭州西湖的“申遗”,将这个“自然和文化高度复合的产物”,又一次推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这次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类别是“文化景观遗产”。西湖的无与伦比正是她2000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深度,“申遗”的“破发点”就在于让世界读懂西湖与中国文学和哲学绵延不息的文脉。本期推出西湖专辑,聚焦西湖“申遗”,“西湖24小时”里的人们装点着这片中国最著名的湖山风景,演绎这处“活着的文化形态”别样的风韵。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13,(11):50-50
很多东西遭遇市场化“串味”后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比如文学。在告别政治意识形态,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消费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学也很快走向世俗化,甚至开始向媚俗跌滑:作家的角色意识南拯救向虚无倾斜,启蒙理想和道德精神一落不起,  相似文献   

18.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并不以为口头文学为“文学”,致力于将当时的民间口头文学书写为书面文学。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从事这一转化的工作。在过去,广大民众不识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民间文学只能在口  相似文献   

19.
危舟 《南方人物周刊》2013,(21):109-109
这是一本隽永的诗人随笔,但我更愿把它当作一本省世的文化批评,这个实用为王的时代,需要这样的警示。叶匡政对当下的文化症候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忧虑。他说这个时代的文化已失去那种勃勃精气,只剩下庸常的因袭和麻木。我谈到文学,他说,“我们的文学早已丧失了目睹与记录黑暗的力量,留下的只有对生命的漠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宽泛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过去 ,广义的文化被更多地使用 ,而 2 0世纪以来 ,各种媒体所说的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 ,即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本文所说的“文化”也指狭义的文化。笔者认为 ,志书作为全面记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性著述 ,是地情的文化载体 ,应努力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也就是在志书中应加大笔墨记述一地的文化现象 ,而又不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