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华经典文化灿烂而博大,它积淀的文化底蕴对青少年在学习、为人方面和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积极引导青少年在快乐中学习经典,在熏陶中接受经典文化的感染是目前教育者教育任务中的重点。我们应创新运用经典文化,引导学生用经典文化来强壮筋骨,打亮生命底色,不辜负龙的先人。  相似文献   

2.
李平 《丝绸之路》2010,(10):46-48
宗教禁忌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在漫长久远的传统社会中,宗教禁忌对于"自然"之人转变为"文化"之人,对于人类群体新成员的社会化与内在化,具有如同催化剂和杠杆一样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引言在欧亚草原,马在人类生计的中心地位贯穿于整个全新世,它在草原人民文化和经济生活中无所不在。我们认为,人类和马不断演化的关系对于草原的聚落形态和游牧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对经典的推崇对于国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不可置疑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有着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经典诵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小东 《神州》2012,(7):343-343
语文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育又是一大难题,因为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刘达 《神州》2012,(31):233-233
在知识经济和网络化的今天,经典阅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穿越”“玄幻”等个性化读书主题。个性固然重要,但是经典不可遗弃,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在经典的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快速前进的今天,如何把世界经典、中华民族经典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7.
姬健伟 《神州》2012,(16):190-190
作为历史和文化创造者的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历史中。历史对于人类理解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现在,进而规划自己的未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离开历史(经验),人类将无法生存。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连续体,了解过去可以帮我们找到事件在历史坐标中的位置,从而预测、展望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经典信仰是人类文化信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经典信仰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弘扬该社会信仰文化和信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个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主流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会穿衣穿衣行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服饰也有他自己的变迁史。民国是中国处于新旧思想文化变更的重要时期,通过比较近代服饰习俗的变化状况进而探究服饰文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说明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象征作用,思想文化的变化与服饰变化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尚书》是我国一部主要的文献资料,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到秦穆公的历史事实,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信"字出现了7次,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先秦诚信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乾 《神州》2011,(26):20-23
建国后,中央政府组织了多次国家级的文艺评奖、汇演,各省、市级政府亦纷纷效仿。这些演出除了起到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普及、艺术传承乃至此后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双百方针"指引下的音乐周的作用亦是如此。毫无疑问,对于这类文化事件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历史功用做出适当的、客观的评述,对于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对于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或教训,对于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乾 《神州》2011,(11):20-23
建国后,中央政府组织了多次国家级的文艺评奖、汇演,各省、市级政府亦纷纷效仿。这些演出除了起到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普及、艺术传承乃至此后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双百方针”指引下的音乐周的作用亦是如此。毫无疑问,对于这类文化事件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历史功用做出适当的、客观的评述,对于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对于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或教训,对于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史前遗址中,我们会将与文化遗存共存的大量其他遗物和遗迹看作是人类行为所致,比如将动物骨骼看作是人类狩猎或食用的庖厨垃圾。就像用静态方法分析器物工具一样,其实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考古遗址也一样,它们在发现时也早已处于被弃置状态,从被古人类栖居到被发掘出来的漫长岁月中,饱经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的种种动力作用,沧海桑田,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因此,单凭发掘过程中所获得的表面印象而做的结论,难免与遗址本来的面目有很大的出入。埋藏学和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就是要把影响遗址和文化遗存堆积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区分开来,从而能比较客观和全面地了解古人类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本文作者是最早提出遗址形成过程概念的美国考古学家,他认为一处考古遗址是由人类文化的和自然动力过程共同塑造的。自遗址形成阶段开始,文化动力和自然动力就无时不刻地对文化材料产生影响,它们决定了文化遗存保存下来的条件和机会,并直接影响到考古学家对它们的解读和古人行为复原。遗址形成过程,特别是遗址废弃后的扰动会导致考古记录呈现一种被扭曲的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图像,造成我们了解和重建过去的偏差。由于考古遗址的改造和扰动不存在有没有问题,而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的考古记录向我们展示的并非是一种凝固的远古社会形态,而是受到破坏后的扰动状态。在本文中,作者对如何研究形成过程,分辨自然动力和文化动力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在考古发掘中分辨遗址形成过程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美国考古学家伍德和约翰逊指出,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文化遗存和遗迹的关系以及它们和遗址自然迹象关系的准确辨认和判别,是我们这门学科的基础。如果我们误读了这些关系或对这些关系做出了错误的解释,那么我们就无法得出可信的考古学结论。  相似文献   

14.
雨凡 《铁军》2017,(11):49-49
经典著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人类思想与知识发展进步的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回到经典,又从经典再次出发的过程。经典是启迪智慧照亮人生的太阳,阅读经典就是与巨人同行。想当年,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废寝忘食,博览群书,他座位下的地板上都磨出了两道印痕。  相似文献   

15.
吴华忠 《神州》2014,(5):111-111
<正>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我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者总是臆断人类生活在自然世界之外。环境史质疑这种假设,并且坚持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对自然施加着影响,同时自然也对我们具有影响。这种新的观念聚焦在三套相互作用的变化之上:地球的各种系统(气候、地理、生态系统)伴随时间的变化,自这些系统中谋求生计的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文化态度的变化及其在艺术、意识形态、科学和政治中的表现。这门新的历史学在其方法上是跨学科的,而在其含义上是跨国界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遗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的产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存在,见证着人类发展的里程,同时也承载和延续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讲,古物、文物和文化遗产,这些保护对象名词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只是一种表象,我们应该看到名词变化背后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即内涵和外天险发展,是保护方法和保护理论进步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利用科学发展观来进行指导,从而使文物保护工作得以持续的发展下  相似文献   

18.
在种类繁多的文化特征中,文化人类学家,尤其是考古学家往往会碰到一批又一批的人类古墓葬.对于前者,探究墓葬宗教仪式诸方面的内涵是其主要的出发点;而就后者来说,即是从考古遗存形式上的模式分析入手.换言之,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家从人类自身开始,探寻着社会中的社会文化模式及规律; 相反,考古学家则必须从那些遥远的人类“遗物”着手.本文以原始材料为基础,从时空分布上来考察台湾史前的埋葬模式.(见图1;有关遗址的详述见附录1)我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将如何把台湾史前时代中的社会文化的变化揭示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9.
马国强 《神州》2012,(36):5-5
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最高价值,它的含义是“圆满自足”的“自然而然”。在道家看来,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道家的自然思想,在今天更加显示出其重要的警示作用和启悟价值。对于现代人类寻找新的文化对策,抵消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防止人类进入异化状态,都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刘亚文 《神州》2012,(12):98-99
在农村小学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可以有效的弥补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白。同时经典文化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勤劳善良的美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