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封建社会中的一夫多妻现象比比皆是,《红楼梦》作为封建时代的经典代表作品,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物对一夫多妻现象的不同认知和行为体现,达到深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产生这一社会现实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中的一夫多妻现象比比皆是,《红楼梦》作为封建时代的经典代表作品,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物对一夫多妻现象的不同认知和行为体现,达到深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产生这一社会现实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3.
邵凤丽 《民俗研究》2008,(4):136-151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可见,所渭凡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发凡”即阐明全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而“起例”是对编纂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冯宁 《神州》2012,(23):19-19
《红楼梦》被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包含丰富的中国特色历史文化知识,具有很强的可解释性。那么,译者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注释成为一种有效的补偿策略,这对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以及有效定位读者心中的期待译本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待嫁的中国姑娘习惯于把白纱作为婚服的首选,当西式婚礼成为中国家庭普遍接受的一种形式,在南洋华人社会,却依然保留着结婚时行“上头礼”的传统。大喜之日,父母要用红线替孩子束发,甚至至今仍有人为儿女穿戴上明朝礼服完婚。这看似奇怪的仪式背后,实则隐含着海外华人忠、孝、节、义无处安放的悲凉。  相似文献   

6.
卢毅 《百年潮》2013,(1):25-30
近来有关中国梦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其实早在80年前,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刊物——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就曾围绕此话题发表过一组文章。1932年11月1日,杂志主编胡愈之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函400余份,提出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文婕 《神州》2011,(8X):37-37,40
在《红楼梦》众多丫鬟形象中,平儿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美,但历来的评论者多是从文本出发,着重从这一艺术形象的为人处世、性格因素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去探究。笔者通过对平儿在《红楼梦》中生存地位和高鹗所续后四十回中结局的分析,深入探佚曹雪芹笔下平儿的最终命运以及产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1885年,慈禧刚好50岁,作为女人已算个小老太太,作为一个政治家恰是深谋远虑的好年纪。此时的慈禧根本顾不上远虑,近忧就够她盘算的了:10年前,日本人攻打台湾的"牡丹社事件"令大清失去了对琉球的控制;洋务派的"海防论"由此  相似文献   

9.
桃子 《世界遗产》2010,(4):26-35
<正>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西南法尔斯省,是最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迹之一。波斯波利斯那些废旧的石基,见证着古波斯帝国曾经四海来朝的辉煌,曾经傲视寰宇的柱顶石雕动物们从高高的石柱上跌落下来,散落四方,静静地诉说着一个文明古国的沧桑……  相似文献   

10.
吴情 《沧桑》2011,(6):127-129
《红楼梦》里贾宝玉对众女儿的痴性至情为无数人言说,这个被称为“混世魔王”、位列“诸艳之冠”的宝玉,在现实世界的劫难中行走,看遍美好真性毁灭的悲剧,他是“现实世界中的怪癖之人,精神王国里的受难行者”。本文主要立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论述贾宝玉对世事“拯救不得,逍遥不忍”的精神矛盾,及其隐藏在为天下女儿“葬情”的痴性下,“成人与孩童”的角色挣扎,以此一探《红楼梦》言说的人类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1.
象山石浦是个历史悠久的渔港。石浦算得上是"三代同堂"——最老的石浦老街,保留着渔村古居和石板街道的模样,如今已经开辟成为景区;在老街的一侧是石浦老城,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貌;在老街与老城之外,还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城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句子转移到了语篇的层面上。语言学家们已不满足于对单个句子的分析,而是从语篇衔接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即以韩礼德的篇章衔接理论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所译的英文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使用的衔接差异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从中西思维的角度,审视汉英主语省略和重复存在差异的可能内在成因,旨在揭示英汉语篇在衔接上体现出的各自特点,从而发现差异背后语言文化、思维层面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许多描写年青闺阁女子以情事或婚姻来打趣对方的场景,是小说中旖旎动人的闺阎女子日常生活情景的一部分。这些对于闺阁女儿私密情话的描写出现在礼教对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束缚异常严酷的明清时期,其实并不然,我们认为它既是明中叶以来人们追求个性解放思潮在女性生活领域引起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尚情美学理想追求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卢超 《风景名胜》2011,(6):80-81
千古情,情千古。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杭州情调,良渚粗犷、西湖柔美、宋代奢华,亘古未休,生死轮回;八百载绵绵不息的儿女情怀,岳飞悲壮、自蛇催泪、梁祝化蝶,荡气回肠,后世传诵。而通过现代的高科技和世界顶级的舞台表现手法,再现这些历史文脉和传奇故事,正是来自于宋城源源不断的灵感、创意和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述海外者很多,但是属于真正记述实地见闻者少之又少,除从来华胡商交流所获外,更多是听闻或辗转传抄,导致一些文献所记与海外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本文通过对比海外考古调查所见资料和中国文献记载,对文郎马神国风俗和真假忽鲁谟斯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6.
买小英 《敦煌学辑刊》2007,3(4):324-327
"猴子与乌龟"的故事在中国西北、东北、东南地区均有发现.如:1、福建的<海母丞相>、2、吉林的<猴子和乌龟>、山西的<树梢猴心>、山东的<哪有闲心挂树稍>、蒙古族的<乌龟与猴子>;3、上海的<乌龟与梅花鹿>;4、藏族的<猴子与乌龟>、<猴子和青蛙>、<乌龟和猴子>;5、陕西安康的<猴子和鳖打老庚>、6、朝鲜族的<兔子与乌龟>,7、日本的<猴子的鲜肝>等,都是"猴子与乌龟"故事的异文.  相似文献   

17.
《华夏地理》2008,(4):176-189
如果你从迷人的法国村庄克罗泽的中央垂直向下打一个100米深的洞,你将到达一处令人联想到007电影中地下魔窟的地方。一条宽3米、灯火辉煌的隧道呈曲线伸向远方,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高大的洞厅,里面装满了重型钢结构、电缆、管道、电线、磁体、管件、连杆、步梯和各种谜一般的部件。  相似文献   

18.
秦亮 《丝绸之路》2011,(6):58-61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故事与观点这一对核心元素应用于节目的生产过程中,使电视栏目凸显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分析了故事与观点作为数字时代电视栏目制作核心元索产生的原因,对不同电视栏目的叙事特征及观点形成过程进行解决,提出了一些制作策略,以期帮助电视栏目提升质量,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更有效地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从方志发展历史来看,方志文化已远远超越狭义的物化文化范畴,广义方志文化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方志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全方位建设方志文化要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着眼于大文化概念,促进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者协同发展。在物质文化上,以志鉴为中心,开发多元方志产品,为方志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在制度文化上,依法修志,创新工作机制,为方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神文化上,内修志德,外营识志、用志氛围,推动方志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雷天宇 《神州》2013,(7):4-4
喜欢读余华,因为他现实,他的小说里有人生,人生里有故事,故事里有沉淀。喜欢他的《活着》,因为它冷峻——是深重的悲剧命运的集合,也因为小说里处处皆是的人性的关怀。美国作家艾米丽这样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纵观小说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不禁让我想起了日本导演黑泽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