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中华遗产》2009,(7):10-10
仅仅为了满足现代人好奇的心理,或者为了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我们去挖一个帝乇陵,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针对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秦始皇陵何时开掘的话题,秦俑馆前馆长袁仲一说:“让秦始皇陵永远安静地在那儿,这是一个最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1):22-22
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因为富强的价值,是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富强是手段,是为了人的平等,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但是,你现在耍把所有的东西部变为富强,那你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所有文化的力量都消解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华遗产》2008,(11):10-10
北京有着7039处人文遗存、3400年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却没有多少让别人感到值得购买、可以购买的文化产品,着实令人生叹。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华遗产》2014,(2):8-9
“过年是心理需要。”——面对近几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抱怨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解读道:“其实,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理需求。春节的各种文化元素之所以能够带给我们难以忘却的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够遵守习俗中的规则,年复一年地强化这些规则,并在这些规则下相互认同,进而在相互认同中擒获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华遗产》2009,(6):10-10
全球约1/5的居民已经无法用肉眼看到银河,无法感知宇宙的宏大和我们自身的渺小。这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华遗产》2015,(1):8-8
“如果你总拿材质、成本来计算文化价值,那只能说明你没文化。” ——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存谈到收藏的乐趣时说:“今天很多人开始涉足文化投资,但有多少人是出于真心喜欢就要打个问号。收藏真正的快乐足文化带来的享受,而中国人对材料有传统的喜好,这就抑制了艺术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华遗产》2013,(9):8-8
“对汉学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日本自身的研究。”日本著名汉学家町田三郎谈到自已关注中国文化的初衷时说:“恕要研究口本的思想史,就绝不能仅仅研究日本的种道、神社等,而是必须将日本思想史放到中幽占代思想在东亚的传播这一大背景中去加以研究。毕竟没有了汉文,日本的历史也就无从写起。”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华遗产》2009,(9):10-10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繁体字被遗忘或泯灭,是非常可惜的,就好像股市3秒钟压垮一群人,这群人的生命没有了。在大陆使用繁体字的人少,但是繁体字内部蕴含的能量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华遗产》2012,(6):8-9
“文化不能一味‘啃老’。” ——近年来,各城市打造“名人榜”的现象蔚然成风,“争死人不如争名人,争名人不如争虚拟人物”。对此,专家表示“善待传统文化的遗存,需要今人的钻研与承袭,而非利益驱动下的‘啃老’式的挥霍与利用,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文化破坏!”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华遗产》2008,(2):12-12
当我们看到春运的紧张与繁忙时,我们应该想到那不仅仅是一场务工农民或城里人回乡过年的行为,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华遗产》2011,(7):8-8
——有人说电影《功夫熊猫》是拿中国瓶子装美国酒,上海大学教授石川对此发表评论说,历史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始终是相互碰撞、相互更新的关系,比如佛教,比如二胡、唢呐、笛子等域外传入的乐器。外来文化的进入,并非丝毫不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但总的来看,它对本土文化实力的提升是一种促进。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22):22-22
现在我们社会的文化生活非常地丰富多彩,有喜欢红歌的,也有喜欢流行歌曲的,还有喜欢摇滚乐的,这一点与向左、向右转没有任何关系。——关于“唱红”的争议,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这样回应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对乡村公益、对本土文化发展有兴趣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好的想法,我们都可以提供平台帮助他去完成。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中华遗产》2011,(6):8-8
“概括地说,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都会对中国人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内容和方向。” ——在谈到如何理解当前以红歌、主旋律影视剧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泰表示,红色文化中有很多优良的革命传统,比如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是值得后人去纪念和继承的。但有些“红”却是“极左”思潮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华遗产》2009,(11):10-10
中国文化不能只剩小“调料”,这只能让人“买椟还珠”。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说:“中国传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精神的文化。中国象征也好,中国元素也好,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要有精神来贯穿。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华遗产》2009,(8):10-10
在学术界耳熟能详的遗址,只是少数人面对、观摩,这是一个文化资源浪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金鹏教授道出了大遗址目前面临的尴尬。他说:“大遗址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历史的实物见证,但有些往往不能公开地展示给普通民众。即便是生活在遗址上的居民,甚至也并不知道本遗址的真实面貌,更遑论远离遗址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华遗产》2008,(9):10-10
一个伟大的都市 不完全看它接待了多少高贵的客人,还要看它接待了多少精神流浪者,而且让他们在那儿可以和平共处,这非常了不得,长安是一种非常好的中华文化的文化模式。著名作家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名城长安的文化格局造就了中国人的宽容心态,尽管有的时候也极端,但是这个长安的心态用一种非常复杂的隔代遗传的方式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所以中国人总体上说起来比较大气。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神州》2010,(2):4-4
“……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2009年12月23日早晨8点47分,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节目正在直播。与往常一样,两位主持人晓君和小畅在播放流行音乐间隙,使出浑身解数,用上海话聊天逗笑。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晓君在节目中认真的回应了以上语调。此语一出,引发了网友关于地域歧视和“大上海主义”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华遗产》2011,(1):8-8
“用童谣和童戏,把孩子们从电子游戏的世界拉出来!” ——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说,现在一些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而疏远了传统的儿童游戏,有关方面应加强对童谣的保护,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因为童谣有不少都是配合着游戏唱的,边唱童谣边做游戏,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华遗产》2014,(9):8-9
“我在艺术中摸索中国哲学。”——艺术家蔡固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九级浪”上谈到自己的创作特点时说:“大家很容易说我在中国文化里找元素使用,陶瓷、纸张、火药。但那可以说是表面,其实我是更在意中国哲学在自己艺术里的摸索,比如易经,变化才足根本,变化才能真实,固守不变对我来说是不真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