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与张兆和自1933年结婚,到1988年沈从文逝世,共同生活了55年之久。但沈从文也是个多情而浪漫的男人,先后追求过几个女人,他曾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求漂亮的女人。……女人虚情假意,不能说真话。”其实,这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无非人性人情而已。沈从文曾经有过一段淡淡的婚外情,“第三者”人称“福建玫瑰”。  相似文献   

2.
柯云 《文史月刊》2004,(7):43-44
湘西,之所以闻名国内外,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奇特山水和特异风俗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有关。大凡到过湘西的人.无不留恋湘西:读过沈从文作品而未到过湘西的人更是渴望湘西。有人问:沈从文关于湘西的作品为何如此逼真、感人至深呢?那是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湘西人”。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美丽的凤凰县城苗家小木楼内,原名沈兵焕。父亲沈宗嗣,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和文化人,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书香熏陶。  相似文献   

3.
其实,旅行者们干里迢迢、络绎不绝去参观、瞻仰的“沈从文故居”,可以说既是“沈从文故居”,亦不足“沈从文故居”了。自沈从文15岁不到离开这鹰位于风凰古城中营街的四合院后,这座于1886年间由沈从文祖父沈宏福筹资修建的大宅院,已数易其主,最后一任房主杨氏,以1300元的价格,卖给了沱江镇房屋管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用毛笔在莱单上写下莱名,萧乾唤住转身欲走的伙计:“这个莱单您给我吧,我再给您抄一遍。” 萧乾的第一个文学师傅是沈从文,他们结识于1931年。当时,萧乾正在辅仁大学同安澜合编《中国简报》,经国文课老师杨振声介绍,去采访沈从文。已是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对这位文学青年十分热情,头一次见面便请他到东安市场下馆子吃饭。沈从文从伙计手里要过菜单,用毛笔在上面写起菜名。萧乾很崇拜这位作家,见他写的一手秀逸的书法,急忙唤住转身欲走的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以“文化怀乡”之精神不懈跋涉与求索。小说《龙朱》体现了沈从文认同原始自然人性、希冀重塑民族性格的艺术追求。文章以文学地理学为视角,拟论述沈从文对湘西世界“原乡神话”的诗意建构。  相似文献   

6.
《纵横》2013,(10):31-35
教会学校里的爱国青年周有光和沈从文分别娶了苏州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和老三张兆和。用有光和沈从文成了连襟.他给连襟玎义了个外号叫“乡下人”,沈从文则叫他“周百科”。这本是家里的玩笑话,结果流传出去,成了一段趣闻。  相似文献   

7.
田频 《神州民俗》2007,(10):54-5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思想,是他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边城》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的隐痛。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沈从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文章试从作品中呈现出的死亡形式的多样性、作者对死亡采取的淡然态度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揭示沈从文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相似文献   

9.
“死亡”是沈从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频频出现的死亡描写源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文章试从自卑情结不能释然、“希腊小庙”难以建构、美好人性无法延续三个方面来探究沈从文小说中死亡意识的现实溯源。  相似文献   

10.
成家 《钟山风雨》2010,(4):40-43
沈从文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他的一生起伏跌宕,写满善良真诚、自信倔强、柔情傲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平淡朴素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田名瑜与沈从文的师生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10日的《光明日报》“文荟”版发表了钱世明先生的《读田名瑜〈送沈从文序〉》一文。因《送沈从文序》占据了一半的篇幅,剩余的文字便语焉不详。遍读各版沈从文传记,亦未见有田沈师生之谊的记载,颇有忽略不“记”的意味。然张兆和先生曾谓钱世明曰:“个石先生于从文影响甚大。”田名瑜与沈从文两人的友谊也持续了70余年,直至彼此去世。建国后即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的田名瑜(1890—1981年),字个石,与沈从文同梓,皆系湖南凤凰籍人。田公年少时,乃闻名乡里的顽童,寻衅打架,聚赌哄人,但到了十六七岁时,忽然改邪归正,投拜到本地…  相似文献   

12.
1923年,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著名作家,代表作《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1岁,脱离军阀陈渠珍部队,带着“寻找理想,想读点书”的念头,冒冒失失来到北平.几番周折后,为了便于到北大旁听,住在西城的庆华公寓.这是一间贮煤间改成的“仅可容膝”的阴湿屋子,沈从文给它起名为“窄而霉斋”.沈从文一生荣辱起伏,跌宕迁徙,这个斋号,却几乎用了一生.  相似文献   

13.
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到其民族传统文化和其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影响。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别具个性的小说大师,以《边城》为中心,构筑了一个独特、美丽、神秘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湖湘楚巫文化、道家文化和湘西民俗文化的影响。同时,沈从文的小说也显现着作家对这些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知道沈从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西方伯乐”的马悦然先生,在沈从文先生逝世后三天,以《中国人,你可认得沈从文?》为题,发表了一篇表达自己扼腕之痛的悼念文章。马悦然先生是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为了使沈从文得到他应有的世界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前些年他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甚至努力将沈从文作品译成瑞典文。译著在1988年8 月出版,可是沈先生却在5月去世了。上一年文学奖颁布时马悦然曾说:“等着看明年,我对明年最有希望。”然而沈先生等不到下一个十月就走了,中国失去了产生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机会。 到现在,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根     
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追根溯源,有助于知茂叶,晓长流。湖南省的西部“边城”凤凰与贵州省的“东大门”铜仁,不仅山水相连,而且人文有缘。凤凰县出了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沈从文,当我们沿着他的家史向上追溯的时候,发现沈老先生的祖籍在铜仁。沈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兴衰变迁、家族文化,以及湘黔二省交界之地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氛围、风上人情,对沈从文先生的文艺观、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密切的联系,现将对沈从文先生祖籍、家世考查、考证的有关材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九世祖官铜仁明宣德丙午年(公…  相似文献   

16.
赵连赏 《收藏家》2022,(12):17-20
许多人的印象中,沈从文从一位著名的文学创作者的生活中,半路出家,突然“转业”到了文化史的研究之中,并且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过程,充满了传奇和神秘。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人们猜想的那样。这当中,有沈从文特有的天赋因素一面,更重要的是与他长期对文物的学习和积累紧密相关。按沈从文自己的话说,他对文化史“一直有兴趣”。正是沈从文的这种对文物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才使他学有所成,成为大家,并开辟了一条利用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解决学术研究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他执著地追求生活,依恋人生,热爱自由。他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审美心理,他注重人格的独立。在情窦初开时,他追求完美的女性,乐此不疲。在追求张兆和时,历时四年情书不断,却没有得到一个字的回音,可谓情圣也。在他执著的追求下,终于和张兆和结为秦晋之好。结婚后,沈从文写过一篇《水云》的散文,他说:“我要的,已经得到了。名誉或认可,友谊和爱情,全部到了我的身边。”这时的沈从文正在新婚蜜月中,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一个作家的责任,他抓紧时间创作了名作《边城》、系列《湘行散记》。从1933年至1946年,沈…  相似文献   

18.
每一想起沈从文先生,伴随往事浮上心头的,是他那令人终生难忘的话:“人既必死,就当于生存时知所以生。” 写作课 早在中学时代就读过沈先生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景色以及他传奇般的生活历程,使我心驰神往,思慕不已,而有缘相识,则是我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那时他在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芷江县文物馆内珍藏着一块长2.07米,宽1.05米,厚0.1米,青石质地而价值非凡的石碑,这是沈从文先生一生第一次为人书丹立碑,并且是他青年时期惟一留世的书法真迹。这块光彩熠熠的石碑无疑是后人研究沈从文先生的书法和早期思想的活档案。整块碑文共641字,正文591字,标题为“芷江县警备队队长段君治贤墓志铭”。石碑落款处刻着“潭阳(今芷江)邓其鉴撰文;渭阳(今凤凰)沈从文书丹;渭阳沈岳焕(沈从文原名)篆额”。立碑时间“民国十年(1921年)岁次,辛酉二月谷旦。”石碑记叙了警备队长段治贤不平凡的人生简历。段治贤,黔阳人,生于光绪五年十…  相似文献   

20.
正三十年前,沈从文(1902—1988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故事,也值得后人纪念。比如童话般的爱情传奇,比如他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比如令他博得大名的小说《边城》,再比如他在古代服饰文物研究方面作出的成绩,等等。目前关于他的讨论甚多,角度也各不相同,但似乎并未真正地、完整地了解沈从文,笔者试图重新认识沈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