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璋 《羊城今古》2002,(1):59-60
广州芳村区花地街有三间古老的祠堂——谢氏大宗祠、碧溪谢公祠、(俗称北便祠)和观潮谢公祠(俗称南便祠)。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广州市郊区第一区农民协会首先在芳村中市的观潮谢公祠成立,成立那天,当年的《民国日报》有详细报道:“广州市郊区第一区农民协会经过筹备多日,已于8月15日成立开幕,是日假芳村谢家祠举行开幕典礼。”  相似文献   

2.
“绮亭公生祠”又称“百豫坊生祠”“绮亭陈公祠”等。它位于南海市西樵镇简村。简村为清末著名华侨实业家陈启沅的故乡,当地陈氏后人传说此祠堂系陈启沅为纪念其父“绮亭公”所建的“生祠”,故有“绮亭公生祠”之说。又因当年祠堂边陈启沅还建有由十七幢  相似文献   

3.
傅公祠位于太原市北城区东缉虎营街东段路北,即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院内。是1917至1918年(民国六至七年)间为纪念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爱国主义者傅山(1607—1684年)专门营建的一处规制宏敞、格局新颖的园林式祠堂。沿祠园西边约二十多间碑廊内陈列过许多古代石刻。七十年来,虽经旧时代的不断摧残和建国后兴建等原因,这里已见不到石刻,人们  相似文献   

4.
致力于考述成都武侯祠碑刻沿革与现状的《武侯祠碑刻之沿革与现状》的(一)、(二)、(三)等文,已先后刊载于《四川文物》和《成都大学学报》。本文为其续篇。至此,祠内1949年以前镌刻的碑刻除唐代镌刻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外,已全部整理完毕。唐碑之沿革与现状,因其内容庞杂,拟专文考述。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墓地祭祀普遍.《论衡·四讳》记有:"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汉书·朱邑传》亦载:"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帝王陵墓建有陵(祠)庙,另有寝殿、便殿等设施,其他等级墓葬则修建祠堂以供祭祀,渐成风气,"广种松柏,庐舍祠堂"(《潜夫论·浮侈》)、"中者祠堂屏阁"(《盐铁论·散不论》)、"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汉书·龚胜传》).祠堂还有享堂、食堂、斋祠等名称,随着推广普及,其作用也得到延伸,蔡邕在《郡掾吏张玄祠堂碑》中即言:"先考积善之余庆,阴德之阳报,乃于是立祠堂,假碑勒铭,式明令德,以示乎后."[1]关于汉墓地祠堂,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墓地祠堂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翻阅《眉山县志》(民国12年版)时,读到三苏祠的来历,是从元代改宅为祠。后历代官员为苏祠修整扩建,达到新中国前的规模。后又翻阅了1988年和1992年两版县志,也记载了三苏祠从古至今的一些史实。  相似文献   

7.
访袁崇焕祠     
田瞳 《丝绸之路》2012,(5):60-61
2010年,我在北京过春节,依着兴趣遍访名人故迹。因住在广渠门,距离最近的一处便是袁崇焕祠。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后移居广西藤县,万历四十七年(1619)上京会试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天启元年(1621)初被召进京朝观,时值努尔哈赤虎视中原,边关吃紧,袁崇焕胸怀壮志,主动请缨,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8.
忠县白公祠     
忠县白公祠,位于县城西三华里处,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祠堂。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陕西下邽人,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白氏于贞元中举进士而开始迈入仕宦之途。先后在朝中作过翰林院学士,迁左拾遗,  相似文献   

9.
高氏诸“略”与章氏《山堂考索》崔文印南来高似孙所撰诸"略"与章如愚的《山堂考索》.都是在著录和考订古代文献方法别开生面的著述,在我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高似孙的诸"略"高似孙字续占,号寮,浙江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进士...  相似文献   

10.
一1917—1918年,为纪念清初启蒙思想家、爱国主义学者傅山先生,山西省府在太原市东缉虎营街路北(即今山西省政协大院)营建了一处园林式祠园——傅公祠。建园初期,这里曾供群众游览,后因祠园内之组碧楼改为山西绥靖公署接待各地军政要员和贵宾的高级招待所而被封闭。据考证,我国  相似文献   

11.
祭祀北宋良将杨业夫妇及其后代英烈的祠堂——杨族祠堂坐落在山西代县城东北 20公里的枣林镇鹿蹄涧村。该祠也称杨令公祠、杨令公庙、杨将军祠、杨将军庙、杨家祠堂等。因杨业殉国之后,宋太宗曾赠其谥号“忠武”,故当地多称“忠武祠”。 杨族祠堂背依雁门山,南眺五台山:“襟覆宿之灵,带滹沱之秀,周围沃壤,左右流泉”,景致幽邃,清雅宜人。是迄今所知仅存的由杨业后裔主持建造的杨族祠庙。现整个建筑群虽曾历尽沧桑,但保存尚属完整,弥足珍贵。 众所周知,杨业故里本不在代县,那么,杨业后裔是何时定居于鹿蹄涧村并形成今族的?村名鹿蹄涧其来由是什么?杨族祠堂创自何时,数百年来发生过哪些变化?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所写《象祠记》中的象祠遗址,近日在黔西县被正式发现。《象祠记)是王阳明先生著作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选入了《古文观止》一书,其开篇句就说“灵博之山,有象祠焉”。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所注和贵州《大定府志》所载,“灵博山在贵州黔西县境”。据此,黔西县组织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发现灵博山就是该县素朴镇内的“麟角山”,因山下多住彝族人民,彝语又称“山”为“博”,故又叫灵博山。“灵博山”原本建有以纪念传说中舜皇帝之弟“象”的祠堂,为当地彝族先民世代供奉,后于清初吴三桂剿水西时毁掉,于…  相似文献   

13.
郭茂倩《乐府诗集》将郊庙歌辞列为乐府诗之一类,郑樵《通志·乐略》也将《郊祀歌》视为乐府颂声,而迎送神乐歌在元代郊庙歌辞中占有较大比重。元代大量的地方祭祀迎送神乐歌主要寄存于祭祀碑文和祠堂记文中,如元代胡元塏的《孝女祠送神曲》则见于《金溪二孝女祠碑记》中。此类祠庙迎送神乐章在《全元诗》有部分收录,但并不全面。此外郭丽、吴相洲的《乐府续集》从《全元文》中也辑考了一些祠庙歌辞,如《乐府续集》所收录的倪瓒《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见于《全元文》中《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并序》,郝经的《殷烈祖庙乐神诗》则见于《殷烈祖庙碑》中,在《陵川集》卷三十四中列为碑文类。按照《全元诗》和《乐府续集》的辑录方法,元代还有大量的迎送神乐歌未从碑文或祠堂记中辑考出,现从《全元文》和元人别集中辑考元代祠庙祭祀歌辞35题48章(首),将其分为庙碑祭祀乐歌和祠堂祭祀歌辞两类分别辑录以补《全元诗》和《乐府续集》之阙。  相似文献   

14.
2016年7月7—8日,国家方志馆"魅力中国"展览大纲暨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国家方志馆"魅力中国"展览大纲》以及《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意见(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国家数字方志馆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1917—1918年,为纪念清初启蒙思想家、爱国主义学者傅山先生,山西省府在太原市东缉虎营街路北(即今山西省政协大院)营建了一处园林式祠园——傅公祠。建园初期,这里曾供群众游览,后因祠园内之组碧楼改为山西绥靖公署接待各地军政要员和贵宾的高级招待所而被封闭。据考证,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此住过几天。  相似文献   

16.
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工艺品种,也是潮州民间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乡村的祠堂民宅,无论梁架、额枋、闪门、屏风乃至一般的家居陈设,均能见到那精雕细琢、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黄公祠是潮州木雕中杰出的代表。该祠建于潮州木雕处于鼎盛时期的清代,是一座结构严谨的四厅...  相似文献   

17.
夏寿康,字仲膺,今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龙王墩人,生于1871年。其世代不事农商,以读书为本,教馆为业,故时人誉为“书香门第”、“诗礼之家”。夏寿康之父夏葆彝,字子琴,号文宿,笔名井字山人(因房于井字山下,故名),由拔贡而孝廉而进士及第。张之洞督鄂时,对其甚为器重,多次被任命为府考及秋闱房官。后由吏部签发浙江钱塘县令,病逝于任所。葆彝平生著述颇多,所著《井字山人诗存》四卷曾付梓。寿康赖其兄福康教养成人。福康字伯渠,长寿康10岁,博览群书为当时士林之秀。福康进士及第时,族人拟在祠堂前竖两枝旗杆,正待举行典礼,其母出而阻之日:“祠…  相似文献   

18.
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江对岸的离堆山顶,原有一座明、清时代几经毁而重修的忠贤祠,乃是当地百姓专门为祭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京兆尹鲜于仲通、叔明兄弟,以及宋代权篆阆中、新政的马存、唐庚、刘成德等忠贤之士而建造的祠堂。祠宇早已拆改建成嘉陵村小学,但尚遗存清道光初年重修祠堂时树立的一块记事碑。碑系硬青石,高142、宽86、厚15厘米,碑阳镌刻《重修离堆山忠贤祠记》,碑阴刻捐资建祠人姓名及钱数,字迹清晰完好。此碑为道光二年(1822年)端午日忠贤祠落成时,由保宁府教授李义得撰文、南部县新政坝县丞沈寿榕作书,据《益州书画名人录》载:“沈寿  相似文献   

19.
《文史月刊》2005年第6期曾经有述,田际康先生曾在《傅公祠的今昔》一文中写道:“傅公祠作为太原名胜之一,在创建的初期,尚供人游览,其后便成禁区,较长时间为杨爱源的军事机关占据。前后在这里住过的有九世班禅、张学良、冯玉祥等名人。”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查考,除九世班禅、冯玉祥(资料已分别在《文史月刊》2005年第6期、第3期刊载)外,傅公祠在成为山西绥靖公署高级招待所后,在组碧楼住过的人还有很多,其中名人不少。现对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阎锡山频繁交往的有关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罗文彬,字质安,别置植庵,号香草园主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生于贵阳田家巷,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于昆明。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次年成进士。历任清朝政府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祠祭司章印,会典馆纂修,图书总纂处提调,云南永昌府知府等职。他一生吏艺双馨,秉直清高,励精于朝廷与书画。著有《平黔纪略》、《盐法志》、《援黔录》、《家礼便览》、《香草园集》等书。光绪初年,主持修缮贵阳扶风山阳明祠,不惟复其旧观,且亲手摹刻原有的石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