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坚 《钱币博览》2007,(3):39-41
“书法”,“书”即文字、书写;“法”则为方法、手法。所以“书法”不仅仅是表达某种含义的符号,而是能体现境界、神韵、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辞海》对“书法”两字的解释是“用毛笔字书写的方法,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的确。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傅建敏 《神州》2013,(13):91-91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一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它更是文人雅士借以表达心声的一门独特的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而汉字作为中学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符号,书写规范与否,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能否真正提高。书法与语文同属于国学范畴,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然而,现在中学虽设有书法课程,但大多形同虚设,没纳入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有必要加强书法教育,书法学习的重任便落到了语文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3.
孙晓丽 《神州》2013,(7):138-138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一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它更是文人雅士借以表达心声的一门独特的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而汉字作为中学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符号,书写规范与否,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能否真正提高。书法与语文同属于国学范畴,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然而,现在中学虽设有书法课程,但大多形同虚设,没纳入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为此,书法学习的重任便落到了语文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4.
汉文字的书写得以升华为一门艺术,毫无疑问地是与汉字的特质、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密切相关。这是已为许多研究中国书法者所深刻揭示的。同样,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是解释书法艺术本体及其产生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研究,其中也包括书法史论的研究,似乎已经把所有的古代书法遗迹都当作了古代书法艺术现象,而忽略了书法艺术也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谁会怀疑这一过程是由人来主导的。这个“人”使文字的书写发生着质的变化,同时也使其自身由写字的人质变为艺术家。换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造型艺术。它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文字,是为了用文字来记载事情,传达和交流思想。但中国文字的书写,不但要求写字,而且要书写美观。这样,日积月累,又慢慢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它既有实用性,又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作为书法艺术,它的主要功能应是供人们欣赏。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历来被誉为:无声的音乐,有情的图画。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由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神韵,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钱币书法代表了时代书风,上下五千年,钱币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记录着华夏文明与沧桑,经过艺术家之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币文化艺术。出于防伪需要,古钱币多统一书写文字,且由书法名家题字或皇帝御书。钱币书法由于设计精美,内涵丰富,流派纷呈,所以极具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艺术门类,而书法在这些门类中经过三千多年的洗礼已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中国历代书法始终伴随着学、诗歌等艺术形式而存在着,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书法都成为不可替代的书写工具;而且是化传播的一种手段。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着一种信仰,他们把对道教佛教的信仰通过书法表达出来,道教佛教因此与书法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8.
书法上章——此番要讲的是秦代书法了。书法本是一种两栖文化现象,它脚踏两只船,一只“船”曰“实用”,一只“船”曰“艺术”。从古今扯不清的皮,盖缘于此。  相似文献   

9.
张成永 《神州》2011,(8S):108-108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桎梏,初中书法教学这一灿烂文化被打入冷宫,一是对写字的育人功能缺乏清醒的认识,二是缺乏科学有序的指导,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失误。因而学生书写行规不齐,中华千年艺术瑰宝得不到很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0.
正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汉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一般把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偶,音韵平仄对称,内容上相互关联呼应,形式上彼此排比对称的两句话组成的文体,称为对联。由于它的形式独特,语言鲜明,音韵和谐,内容风趣,具有诗的神韵,再加上优美的书法,从而成为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王慧莉 《神州》2013,(19):86-86
《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但是,现在学生书写汉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字迹潦草、东倒西歪、刮风一边倒、书写姿势不正确等等,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能找出写字漂亮的作业,在有六七十个学生的班级那是屈指可数。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书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正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发展历史。书法以毛笔、宣纸、墨汁等为工具材料,通过对汉字的书写,以其特有的、合乎美的规律的造型形象和笔墨韵味,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思考,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9月,"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3.
王凤霞 《神州》2012,(14):89-89
写字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它需要有独特的写字热情,过硬的写字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是需要教师及时帮助充电、耐心指导和严格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写一手漂亮字,才能将中国几千年汉字艺术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孙阳春 《神州》2011,(8S):163-163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书法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可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书法又是以写字为前提,写字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这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汉字的书写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作用,还是重要的交际手段,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写好字。多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抓好写字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马建冬 《神州》2013,(5):241-241
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硬笔字当属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板书示范也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板书对学生的写字水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往电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的今天,写好字的教师是凤毛麟角,新一代教师的“三字”能力每况愈下。教育部2013年1月18日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通知附件中的实施建议与要求中明确提到“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各科教师都要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这应该是对教师提高板书书写能力的一个警钟吧。  相似文献   

16.
饶胜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0-62
扇面石刻碑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画、诗词、印章等文化符号篆刻于石碑扇面之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虽不及水墨丹青、墨书朱印的扇面艺术般绚丽多彩,但石碑扇面经过书丹和镌刻相结合加工艺术的处理也是熠熠生辉。所谓“纸无千年寿,碑能万年存”,扇面碑于其方寸之间集成了书法、诗赋、雕刻、篆刻等文化艺术符号,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神州民俗》2010,(6):102-105
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受到关注。严格讲,演讲并不是一种纯艺术。它的本质是“当众讲话”。但它又带有“演”的成份,这就让它和“表演艺术”沾上边。所以,“演讲”完整的定义应该是:“当众艺术地讲话”。  相似文献   

18.
拍后综述     
《收藏家》2006,(12):88-92
11月24日,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圆满结束,总成交4.47亿元,继续高居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榜首。“食斋珍藏中国书法”、“静观居藏近现代九家珍品”、“存仁堂藏瓷器工艺品”和“李安深收藏、纸币”等私人收藏最受瞩目,成绩喜人。中国书画嘉德首次推出的中国古代书法专场—“食斋珍藏中国书法”,以100%成交的喜人结果,传达出书法收藏市场趋热的信号。一幅郑餯的隶书七言诗更以44万元成交。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抽象的画面结构,一直被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所关注和喜爱,但古代书法的市场价位却长期与绘画作品的价格差距很大。专…  相似文献   

19.
古阳 《收藏家》2008,(5):95-96
书法如节奏化了的自然,是以情为上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反映人类生命的艺术。绝不可与平时的写字等同起来,所谓写字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已。书法则是一种艺术创作,好的作品会使你意想浮游:时而飞临峡谷江河;时而游走险石绝壁;时而进入烟雨茫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为中国所独有的一门艺术学科.它以自己的千姿百态的艺术生命和穷极变化的风格神韵所产生的规律和法度,经由继承和创新过程而形成并著于世.书法,因汉字的书写特征所具有的艺术传统,是历经几千年的漫长的继承和创新而取法、取势、取意,且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操、意志、风格、素养和时代精神的.书法,其艺术形式,表现在久经不衰的书体演变中.几十种以至近百种书体在应用的基础上,又规范为盛行的篆、隶、真、草、行及诸杂体,伴随着社会进步和艺术创作的时代需要而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