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亲情如水     
佚名 《南京史志》2010,(12):1-1
“你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 “不要你管!” “你是我儿子,不要我管?不想让我管,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2.
从当下的文化剖面看,冰水和热水的差异出现是源于口感、饮食习惯的差异,但如果将问题置于历史中考量,就会发现这些说法不一定成立。因为水质和饮食习惯随着历史发展、文明演进而不断变化,但在这中间为什么西方人没有形成喝热水、东方人没有形成喝冰水的习惯?而且,西方人喝冰水隐含的一个基础的前提是直饮水的出现,而中国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发展出健全的城市直饮水系统,这又是为什么?我的回答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与水     
尚望 《丝绸之路》2013,(1):42-43
在中学的课堂上,曾读过一篇已经记不清作者的文章:“左公柳拂玉门晓,塞外风光好;过瓜田碧玉丛丛,遇羊群白浪滔滔……大漠观绿洲,恰似仙人岛。”及至成年来到了新疆,又听人传唱:阿克苏的山、阿克苏的水、阿克苏的山水实在美;托峰积雪白皑皑,大河奔流气势伟……等我驻足阿克苏,才真正体会到这种传唱不谬,是奇丽绝佳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专写了张宗昌花钱“仗义”的一面。而张“仗义”之钱何来?还不是刀口下的民脂民膏么?如是.本文的行文就有商榷之处了。但只要作者提供的是史实.如何看待.相信读者自有主见。  相似文献   

5.
水问 问水     
赵亮 《神州》2010,(11):84-85
水,自古至今都是个恒久的话题。童年的神话里,我们佩服大禹治水的坚韧和智慧,名著的典籍里,我们欣赏水淹七军的气魄和壮怀,乃至于在奶奶蒲扇的轻摇下,我们还依稀憧憬水漫金山里爱情的刻骨和坚定……水,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丰沛的,肆虐的,大开大阖的。何时我们需要担心水的枯竭?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陆小曼,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平暂住,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平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哦?有那么重要?我倒要见一见!”  相似文献   

7.
我已活到近九旬了,常自询生而何为?日:为人(己)为人(他)。人不为人还能算个人吗?两年前曾形成一文,久思有所增补,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鬼子藤井和许多日本老兵一样,几十年来对自己的家属只字不提关于战争的事,更何况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人埋藏在心里的事越深就越难以启齿。我不断去他家,终于敲开了他的心扉。其实他一点儿都不倔,很有思想,还很有观察力。他问他,你当过军人吧?当过军人的人,都特别规矩。这种规矩不是害怕,而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产生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我早注意你了,我还想问你呢。话人正题,我问藤井:“我问了你多次‘去过中国吗?’你怎么总不回答我呢?”老头儿笑了笑算是回答。我又问:“你当年知道去中国干什么吗?日本国有人管去朝鲜和…  相似文献   

9.
邹曈 《南京史志》2009,(1):21-21
昨天的三丁包子意犹未尽,今天的瘦西湖又是扑个满怀。 中午草草地吃完饭,在旅店里看了会儿电视,就到扬州的瘦西湖去了。对于这样一个地方,我并没有太多的兴奋之情。杭州的西湖我去过多次了,每次去都有新的体会,并且不会厌倦,西湖在我的印象中是很深刻的:薄雾轻纱,白堤横挂;苏堤翠掩,岸头荷花。  相似文献   

10.
香港是一个可以赋予人巨大能量的地方,疲惫的人可以在这里恢复斗志,这是我无数次往来香港的原始动力。在过15年,香港还会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香港将投我以怎样的表情?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11.
我不禁愕然:"敌人"?一个人?二万人呢?党派?民族呢?政府?历史呢?这里有连串的混乱,巨大的混乱!我不禁想起,前几天一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对我说:国人的历史观,需要彻底反思!  相似文献   

12.
心灵之歌的发掘 1987年2月,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我去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机关采访。他们在介绍报道线索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名字:市政协委员山本秀夫。乍一听,脑子里条件反射似地出现一个问号:山本秀夫。日本人?报道一个日本人?在我的脑海里,日本人给我的印象,与其说是不敢恭维,倒不如更直截了当地说是很糟。然而现在,  相似文献   

13.
水味杂陈     
彭一郎 《山茶》2011,(8):26-26
是甘甜可口还是难以下咽?看似毫无差别的水,却能呈现截然不同的味觉“个性”。完全纯净的水并不会唤起人的味觉,我们从水中品尝到的诸般滋味,都来源于混入水中的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4.
看到这个题目,不少人一定以为我写错了——怎么会是“张益德”呢?直该是“张翼德”呀!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对自己说过,“有了钱和时间,我就带着心爱的人去环游世界”?但事实是,你留在家里,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可能一年去度一次假,时长不过三五天,目的地是海岛小镇或者某个异国都市。环游世界?这梦想像情人,永远和你若即若离。  相似文献   

16.
当你乘汽车或坐火车经过河西走廊,常常会看到一座又一座的桥涵从你脚下闪过,桥涵的上游和下游是鹅卵石铺底的扇形河床,无论旱季、汛期,这些河床总是干涸的。这些公路桥铁路桥总给人多此一举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糗事一箩筐     
《南京史志》2014,(11):62-62
去理发,店里的发型师不停地劝我办会员卡。 我机智地说:“我只是路过,并不是本地人,办了卡以后也没法用的。” 发型师说:“不用担心,你是哪里人?下个星期我们会去你那儿开个分店的。”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现在这种混杂重叠很好,我不会再去强调纯粹性。很多人讲我是中国。扯淡。你怎么知道什么是中国?中国的概念一直在变,中国文化的概念一直在变,中国人的概念也一直在变,对不对?什么是中国?你要回到哪个中国?"  相似文献   

19.
魏雯 《南京史志》2013,(11):25-25
“哼哈二将”原是一个书名,写了两个调皮活泼的人。我们班也有一个“哼哈二将”组,那他们到底是何许人也?哈哈,请听我娓娓道来吧!  相似文献   

20.
九月放歌     
季节中的九月,因为一个节日的到来,而显得分外的晶莹透亮。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站在我的身旁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是谁,在林荫道旁与我促膝长谈?是谁,在深夜人静时,还在我们的作业本上牵拉出美丽的红丝线?是您,我敬爱的老师;是您,我亲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