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所谓法币,就是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的本位币,因为辅币每次授受的数额可以有一定的限制,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故称为有限法偿,而对于本位币的授受则无限额,无论多大数额,对方均不应拒绝接受。那么,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施行了“废两改元”,时隔两年以后,又为什么要实行法币政策呢?法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何?国内、国际的反响和影响又如何?本文就从这些方面作一扼要叙述。一关于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细说起来可以胪列好几条,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 ,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于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其法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与影响等分别进行考察和分析 ,并求教于学界同仁。一、法币政策的实施背景1 93 3年春 ,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确立了以银元为国币本位单位的新的银本位制 ,然而 ,“废两改元”仅仅是着重解决了银本位制下的货币本位单位问题 ,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仍未统一 ,…  相似文献   

3.
1914年时,北洋政府曾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币制,并铸造了总重为七钱二分的壹圆银币为国币。由于袁世凯复辟称帝,《国币条例》未能很好贯彻.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五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改采汇兑本位制,实施了法币政策。这既是国民党统治初期的一项重要财经政策,又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改革。对它究应如何分析和评价,在三十年代实施之初,学术界和各有关方面就有争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意见也颇有分歧。截至目前为止,关于这方面公开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与各省地方政府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政策的直接导因,是为了制止白银外流,但实施统一的法币政策一直是南京国民政府整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步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制止白银外流只是法币政策实施的一个契机。本文试图以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为中心,对法币政策实施前后中央与各省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正一法币施行之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为减少自身损失,各主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放弃金本位,禁止硬币流通,导致世界银价暴涨。当时中国以银为币,所以受祸颇巨:通货紧缩,失业增加,资金外流,破产迭出,国库收入剧减。自1934年7月起,仅三个半月之间,白银外流达二万万元以上。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将外流罄尽。有鉴于此,国民政府于1934年10月15日下令征收银出口税及平衡税,借以制止对外汇率之上腾及银货之公开流出,暂时缓和了危机。但此种临时救急之举措毕竟不能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物价呈现出愈涨愈猛的态势。这与战时国民政府不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战争导致的国内商品供需失衡,中日货币战带来的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失调,进一步促使通货膨胀不断升级。货币价值的不断下跌与外汇价格不断走低,对近代中国和远东政治经济局势产生深刻影响,不仅出现了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并存的乱象,也迫使国民政府采取不同的外汇政策,并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寻求外汇援助。  相似文献   

8.
英国与中国的法币平准基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对中国平准基金态度的演变 ,也是英国在远东与日本矛盾逐步激化、对华政策逐步趋于积极的过程。 1 93 5年中国实行法币政策时 ,英国没有加入中国平准基金。 1 93 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 ,英国对该问题仍持消极态度。随着远东局势的演变 ,1 93 9年英国政府为英商银行加入中国平准基金提供担保 ,1 940年同意英商银行加入乙种平准基金 ,1 941年英国财政部直接供款加入中英美联合平准基金。 1 945年中英美平准基金的解散 ,则标志着英国在中国货币金融领域影响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1935年的法币政策,将几十年议而不决的币制改革付诸实施,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币制改革由理念、设想、计划最终落定为现实,因于多种因素的刺激,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经济困难尤其是美国白银政策推行后导致的白银危机,是法币改革的直接催化剂;中国货币体制与外部世界日渐暌违,也不断刺激着国内币制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探究,法币改革的实施,与中国经济基础逐渐增厚相关,经济总体上的不断成长,对弹性货币政策形成一定期待,而且为币制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论国民政府的法币价值稳定政策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币制度是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日军试图摧毁中国抗战能力而制定的,所以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时不能忽略其对抗战的作用。国民政府应对日本货币攻势的措施之一是稳定法币的信用,其二是防止日方的外汇夺取。本试图通过考察战时体制下国民政府的法币稳定政策、日本攻击法币的状况和法币作用的变化以及英美法币援助政策,汪精卫政权的储备银行券和法币的对立等,探讨国民政府战时法币政策的意义和局限性。以及战时货币政策遗留的影响和战后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大国,银两和银元是货币的主体。银两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货币制度。以白银重量计值。以两为计算单位。故称银两。但银两的成份极为复杂,使用也不方便,所以,到后来只作记帐单位而不做为货币到市场流通了。银元是一种铸币,有一定的模式、重量和质量,最初是由墨西哥输入的;光绪年问,中国开始自铸,由于银元使用起来比银两方便,到中华民国,已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美关系由疏及密的重要转变时期。从国民政府方面看,它的对外政策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与多个列强保持大致均等的关系到逐步全面追随美国的重大转变。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对美政策是与其国内国际总的政治目标相适应的。这些目标概括说来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抵抗日本求得最后胜利”;(二)“阻止中国成一赤化之共产国家”;(三)争取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在国民政府看来,要实现上述三大目标,莫不与美国的支持和援助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只有得到美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援,中国  相似文献   

13.
论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援朝政策石源华国民政府对流亡在中国的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始终是支持的,但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具体支持方式和政策有所变化。抗战八年间,随着中国战局的变动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援朝政策的重点、内容及其取得的结果,大致上经...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的时期。中共外交工作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展起来的。对美关系在中共对外交往中占有特殊地位。虽然中共与美国建立官方联系是战争  相似文献   

15.
民国的银行和法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音 《纵横》2000,(12)
文学史上的“鲁迅时代”(五四至抗战前夕,或者更广一些,向前延伸到1898—1936年),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史、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就是开始设立银行和发行现代纸币的时代。 在《鲁迅全集》里面,多次出现“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的字样,以及“中券”、“交券”、“中交票”(意即由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等。这都是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非正常的法币流动现象,这主要是由日本的策动引起的,另外也与大后方的经济处于弱势有关。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先以向中国大后方走私倾销货物等方式来获得法币,然后再到上海法币外汇市场套购法币外汇基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是将从沦陷区收兑的大量法币,以高价诱购物责的方式驱逐到大后方,待此项法币用尽后,又设法换取法币,并随时用以抢购大后方物资。日本策动法币流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大后方的金融崩溃。但日本虽在抗战前期套购了大量法币外汇,在抗战后期诱购了大批大后方物资,它促使大后方金融崩溃的目标并未达到。这是因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金融援助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国民政府的对日物资战也配合了对日货币战。从根本上讲,摧毁中国的金融体系也超出了日本的国力。  相似文献   

17.
简论边币与法币的同时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不同货币体系的货币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是一种颇为奇特的经济现象。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就长期存在着边币与法币的同时流通的现象,成为当时边区财政金融工作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拟对有关边、法币同时流通的一些问题作一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发动芦沟桥事变到占领广州武汉,为敌之战略进攻阶段。(二)从广州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战略相持阶段前期。(三)从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日本战败投降为战略相持阶段后期和日本走向崩溃时期。现对这三个阶段的情况作一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由崔国华主编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近日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计36万字,13章,内容涉及战时财政和战前国民政府财政概况,战时财政收支系统及一系列政策,田赋收归中央并改征实物政策及战时专卖、税制等多项政策演变、完善,稳定战时金融诸项办法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制定并非偶然,主要矛盾的变化,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日积极性等原因使得中共制定出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事实证明,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国最广大的人民,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