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侨乡密集、华侨众多,是广东省情一大特色,然而,广东旧志素来对华侨均未作专门记述。新中国首届大规模修志中,已出版的广东三级志书(省、地、县志)十分重视记述华侨,《广东省志》、《广州市志》均设分志《华侨志》,重点侨乡的市县志对华侨、侨务都予以记载,有的地方还编纂出版了专志华侨志或利用修志中收集的华侨史资料编写中间成果。本对新志记述侨情的编纂特色和记载内容予以评述,旨在对修志工作中这一领域的开拓性工作作一回顾,并向社会推介新志记述侨情的内容和存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明朝各代,北方蒙古各部屡犯山西,其中俺答部尤甚。嘉靖十九年(1540)山西巡抚都御史陈讲在太原县"行文修筑"22个堡寨,实为防御之必须。此事在明嘉靖三十年(1551)、天启六年(1626)、清雍正九年(1731)、道光六年(1826年)四部《太原县志》里都有记载。《太原市志(一)》(太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无记载。一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原县志》卷之一"堡寨"目记22个堡寨: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队伍的千军万马里,原山西省阳城县志办公室主任刘伯伦,可称得上是“富于学而肯勤其力”(阮元:《广东通志序》)的人才,人称“志痴”。在方志界,他也是一个颇有贡献和成就的方志编纂工作者。自1981年从事方志编纂工作以来,他主编了《阳城县志》,  相似文献   

4.
南通海安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480多年前的春秋晚期,那是一段关于诸侯在郧(今海安立发)会晤的史实。关于诸侯国在郧相会有三种说法。其一为鲁卫相会。1997年6月版《海安县志》第7页大事记记载:“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  相似文献   

5.
苏仁山其人其画苏仁山(1814—1851年),出生在广东顺德杏坛乡,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寿年37岁。生前,正是清末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国是日非,仕途无望,族权压制,爱情失意,这种种不可逃避的现实,把他逼成疯疯颠颠的,精神也似乎失常。宋代的梁楷、明代的徐文长、八大山人、现代的石鲁、晚于苏仁山三年后出生的世界画坛巨人凡·高,生前都是半疯颠状态,凡·高还住过疯人院。苏仁山也是这疯族一员,清醒时画作规整清秀,疯颠时胡涂乱抹。创作成为他的自觉行为,没有丝毫的功利成分。由于自幼随父学画,勤学苦练加上超乎常人…  相似文献   

6.
本届修志初期,方志指导部门大致规定以三种方式在志书中记载不同类型的人物:一是已经去世的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立传记载;二是官员士子、革命烈士、劳动模范等,列表收录;三是在某些方面作出贡献的仍健在人物或达不到立传标准的去世人物,在志书行文中以事系人。与其他志书一样,《金湖县志》也按此身体力行。如今,《金湖县志》已面世6年。实践证明,记载人物的三种方式是成功的,也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一部180万字的《黎城县志(1991~2003)》实为《黎城县志》的续志。该志朴实、严谨、科学,其框架设计和载述内容与时代同步,真实记载了黎城县十几年来社  相似文献   

8.
任波  褚建平 《黑龙江史志》2003,(6):F003-F003
挠力河是乌苏里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有关挠力河的记载始见于明代典籍 ,旧称诺雷河、诺罗河。《吉林通志》释“诺罗”为“水鸟众多” ,《黑龙江省志·地名录》和《饶河县志》释为“流荡不定”。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黄锡惠教授最新研究结果 ,“诺罗”满语为“鸟兽栖止地”之意。关于挠力河源头的记载 ,说法不一。《依兰县志》( 1990年版 )所附《吉林依兰道全境图》以挠力河支流大泥鳅河为源 ,其《清代三姓副都统辖区图》的记载则是位于今北兴农场境内的七里嗄山附近。同一部志书中两幅图对挠力河源头的记载并不相同。伪康德二年成书的旧《宝清…  相似文献   

9.
陈瑸历史价值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尔巽的《清史稿》卷227《陈瑸传》,用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陈瑸的事迹,连横的《台湾通史》卷36《循吏列传》和其它卷多处记述他的政绩,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的省志,漳州、泉州、台湾、雷州、长沙的府志以及古田、台湾、湘潭、海康的县志,更是详细地记载了陈瑸在当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由广东省博物馆、佛山博物馆联合编著(杨式挺主编)的《佛山河宕遗址—1977年冬至1978年夏发掘报告》,已于2006年8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图一)。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5,(2)
本届修志伊始,大家就熟知闻喜县名。因为方志界在宣传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性时,经常提到柴泽民任驻美大使,美方曾送给他《闻喜县志》和《柴氏家谱》。意思是连“老外”都重视地方志的收藏与使用,国人为什么不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呢。人们重视《闻喜县志》的新编,并希望《闻喜县志》编得好,是有缘由的。可喜的是,《闻喜县志》确实不负众望,编写得很成功,很有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都很突出,记事亦很朴实简练,质量是上乘的。我不想全面评价《闻喜县志》,仅就其内容写法上的几个特点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章认为李白诗南陵迁居地不在唐属宣州宣城郡(今安徽南陵),而在东鲁(今山东兖州)。因为《曲阜县志》和有关东鲁的家园、子女、会友、游览等七十余篇诗中均有记载,而安徽《南陵县志》和宣城、繁昌、铜陵等县的史志中却没有记载南陵在唐属宣州城(今安徽南陵)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安阳地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以安阳为名的地方有近二十处,其中河南豫北的安阳,向来是黄河流域的重镇,并且为殷墟所在地,因而久著史册,驰名中外。安阳的沿革、山川、人事、古迹等,在《安阳县志》、《续安阳县志》与《彰德府志》、《河南通志》上都有记载。但是对“安阳”名称的来历,一直没有妥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一、明清时期锦屏境内的学校据清乾隆《贵州通志》、《开泰县志》、光绪《黎平府志》、民国《贵州通志》记载,明清两代,今锦屏县境内有下列学校:铜鼓卫学在铜鼓乡铜鼓村。明洪武三十年(1379年),朱元璋派儿子楚王朱桢率兵镇压古州上婆洞林宽(锦屏启蒙人)领导的侗族人民起义后,在铜鼓这个“介乎五开(今黎  相似文献   

15.
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县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以往学者对其在光学、算学、天文学领域的成就研究甚多,却较少对其在舆图测绘方面的艰苦探索进行专门探讨。因此,本文以邹伯奇主持测绘的同治《南海县志》舆图为中心,结合其论述、往来书信、诗文等材料,探讨邹伯奇主持县志舆图测绘之历史背景,并围绕他与弟子在地图测绘中的实践和思考,一窥其以《南海县志》舆图试法,构筑方志舆图测绘科学准则的不懈努力,以及他在地方志城图测绘领域的卓著成就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1738—1801),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乾嘉时期名的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他一生以极大的热情献身于地方志的编修和方志学的理论探求,总纂和参与编纂了《湖北通志》、《和州志》、《永清县志》、《毫州志》、《天门县志》、《常德府志》、《荆州府志》、《顺天府志》、《麻城县志》、《石首县志》、《广济县志》等11部地方志。  相似文献   

17.
在老成都的春节民俗活动中 ,最喜庆、最吉祥的一项是什么 ?那就是正月初一那天 ,游喜神方(喜神所在的方位 ) ,到武侯祠。喜神是中国民间神 ,又叫“吉神”或“佳喜神” ,据说产生于唐代。千百年来 ,人们祭祀喜神 ,是为了祈求喜神保佑 ,全年吉祥如意。全国不少地方 ,春节期间都有祀奉喜神的风俗。不过 ,老成都祀奉喜神的方式 ,与别处不同 ,独具地方特色。据清嘉庆二十一年 ( 1 81 6年 )《华阳县志》、同治十二年 ( 1 873年 )《重修成都县志》、民国二十三年 ( 1 934年 )《华阳县志》等书的“风俗”篇记载 :正月初一清早 ,全家人早早起来 ,家中…  相似文献   

18.
《麻城县志》记载麻城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笔者研读四版《麻城县志》,各版各有所长,清康熙九年刻本《麻城县志》、乾隆六十年刻本《麻城县志》、光绪八年刻本《麻城县志》文风相通,整体风格相似。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尤其是续编,贴合时代特色,增加了党政、新式教育、新式交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泰州市高港区志》是2000年5月江苏省政府和省地方志编委会规划的区志之一,也是高港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志书。高港区成立于1997年。有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一千多年间,高港地区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环境因地处大江之滨,也名副其实地几度沧桑。高港区是由县级泰兴市和县级姜堰市各划一部分乡镇组成的,在《泰兴县志》和《泰县志》编纂时,这些乡镇都不是记述的重点,同时地级泰州市还没有编出详述市区的志书,因此编纂《高港区志》,全面记述高港地区一千多年的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无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民国《赤溪县志》作为广东省赤溪县历史上纂修的唯一一部县志,详细记载了从清同治六年(1867)设厅以来到民国初年间赤溪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地情。客家方言书写在该县志中占了很大比重且尤为精彩。比较同时期周边地区地方志中方言的记载,《赤溪县志》客家方言书写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深入分析民国《赤溪县志》中客家方言的书写,特别是客家方言的取材来源、内容成分、取证引证以及方言所附的客族源流史,可知民国初年赤溪地方精英人士正是通过对方言进行加工和阐释,以期建构赤溪地方文化形象尤其是客家形象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