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可染(1907-1989年),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此幅《秋山红遍》为李可染晚年所画,题材鲜明,以积墨加积色,层层积染,塑造雄浑之势。虽然红色为画面主调,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山水》册(共十开),为天启四年(1624)元旦所作,实并非董氏真迹。据考,该年四月董其昌才抵京。同时,该册对题均节录自董氏及明清书画著录著作与晚清文学笔记中,其第二开对题,与故宫博物院藏董氏癸酉(1633)夏五所作《董范合参图》轴题跋相同。再考《山水》册笔法,嫩弱飘浮,墨色平淡,与典型的董其昌风格相差甚远,更无其生拙秀逸之气;而《董范合参图》轴,用笔亦尖劲细碎,全幅墨气滞涩,艺术水准远不及故宫博物院藏董氏十二年前所作《仿古山水图》册,亦无法企及董氏卒前一年所作的《关山雪霁图》卷。可见,《山水》册和《董范合参图》轴非董氏本家之作。  相似文献   

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陵画家龚贤(1619—1689年)的《溪山无尽图》卷,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编号‘京1-4052”,纸本,墨笔,创作年代“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是一幅“27.4×725厘米”的山水长卷。 1996年夏,故宫绘画馆举办《明清金陵画家精品展》,我得以看到此卷,并抄录下图后长达三百余字的龚贤自跋。多年前,徐邦达先生曾经向我提到过此卷,只是无缘寓目,现多年夙愿得偿,兴奋不已。参观回来之后,我便写了一篇短文,简要地介绍此卷,发表在香港《大公报》副刊《艺林》第1245期(1996年  相似文献   

4.
石涛(1642~1707年)十岁始读书,也开始习字和学画。“暇即临古法帖,而心尤喜颜鲁公。”他的书法奠基于此。“又学画山水、人物及花卉、翎毛。”他学画的兴趣很广。“十四写兰”,稍后从“武昌夜泊山陈贞庵先生学兰竹。”画学师承,所知仅此。及东下江左,即来往于宜、歙之间,交流日广,又得登眺黄山,于是眼界大开,而画学日益进。今观其二十六岁所作的《十六阿罗应真图卷》和此顷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藏有王鉴康熙壬寅年(1662)仿黄公望《陡壑密林图》轴。王鉴在王时敏处得以目见黄氏原件,其对临或师仿黄氏此轴至少有六次,现存世四件,为立轴三件、册页一开,各各不一。检视康熙元年王鉴《陡壑密林图》轴,与同年所作《仿宋元山水》册相比,笔墨不及后者板实圆厚,非典型的王鉴笔墨特征,同时,《陡壑密林图》轴中题跋的墨色、行笔亦不如《仿宋元山水》册。作者基于这一结论,再结合王季迁原藏黄氏之《陡壑密林图》等存世作品,尝试进一步厘辨清初“四王”存世作品的真伪。  相似文献   

6.
西泠秋拍12月17-18日在杭州举行,有5个专场1100件书画精品。此次秋拍推出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吴冠中等人的近百件书画精品。今年是黄宾虹诞辰140周年,本次秋拍推出的黄宾虹精品有《山水写生册》,这是他85岁时的铭心之作,潘天寿题写签条,此册为藏家秘藏,这次首次面世;《渭南词意图》和《蜀山图》是黄宾虹1933年出游川蜀大地后回到上海所作,两幅作品均为五尺整纸,其中一幅在《黄宾虹年谱》和《荣宝斋》第三期中刊出。还有他的《层叠岗峦图》与《仁山智水图》,前者作于80岁,后者作于84岁…  相似文献   

7.
《史学集刊》1984年第3期载有陈邦怀先生所作《敦煌写本丛残跋语》一文。该文第三部分为《唐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跋》(以下简称《陈跋》)。据介绍得知:此“敦煌唐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为一照片,作者得之于天津云山阁古玩店,押角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和“本斋真赏”印章二方。残卷仅存六行,“行十三字,字大如拇顶,草书极精,经、注连写,经文大字,注文字稍小”。两章之间以○为区别。  相似文献   

8.
拙文《石乾小考》(载《文物》1999年第4期)中所引“春云离离浮纸肤……”一诗(以下简称“春云”),在未经仔细论证的情况下,断为石涛所作,实误。今据所得材料订正如下: “春云”一诗原作者为文征明。此诗初见于文氏《甫田集》卷六,题为“题高房山横轴”,款“征明为子儋题”。另张丑《清河书画舫》“绿字号”亦载此诗,为“高克恭《秋山暮霭图》”的题跋。吴升《大观录》卷十八卷载《高尚书青山暮霭图卷》,后亦录此诗跋,款为“征明为子儋题”。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此诗名为“题高彦敬云山图”,款为“文征明为朱子儋题”。按“朱子儋”其人,姜绍书《无声诗史》卷  相似文献   

9.
帅好 《炎黄春秋》2012,(7):74-78
1959年秋天,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展,命名"江山如此多娇",随即在广州、上海等七大城市巡回展览。以"为祖国山水立传"为帜的画家李可染,登上了"爱国李家山水画"的旅程。他在当年《美术》杂志上撰文表达:"画画不单是依靠‘视觉’、‘知觉’,更重要的是还必须画‘所想’,由‘所见’,推移到‘所知’、‘所想’。"传承了千年的绘画"隐逸"传统,曾经熏陶了李可染的中青年时代;1950年代,包括李可染在内的中国画家不再"隐逸",开始活跃在公众视野中,放大"所想",为红色江山树碑立传。"杏花春雨、黄山烟云、幽谷鸣泉、无锡梅园、  相似文献   

10.
赵榆 《收藏家》2003,(12):60-61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2003年拍卖会于11月2日收槌,全场一共成交1048件文物艺术品,成交总额14266万元。一、此场拍卖会创下多项第一(1)此场拍卖会一共推出1382件中国书画,是拍卖市场有史以来一场出现中国书画数量和精品最多的拍卖会。诸如:近现代画家有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册八开》、《山水册四开》;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山水册十二开》,被誉为中国书画四件珍贵罕见的名作(即“四大珍罕”)。古代书画有曾经被《石渠宝笈》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16件,这也是一场上出现国宝级艺术品最多的拍卖会。  相似文献   

11.
陈子凤 《收藏家》2009,(4):37-41
浙江湖州向以山水清远著称于世,而“高弁苍苍,可闻天语”的弁山因其北滨太湖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风光,历史上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来此驻足,吟诗作画。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王蒙曾隐居弁山,创作了被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的山水画杰作——《青弁隐居图》,弁山从此更名噪海内外。湖州市博物馆藏章紫伯等人所作“法华饯别图》卷,向世人徐徐展示了发生在湖郡弁山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2.
张伯驹重金购卖《游春图》《游春图》为隋代画家展子虔(公元550─604年)所作。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赏春的情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山谷)看了此画作诗道:“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游春图》对唐代李思训等画家影响很大,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开创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游春图》绢本设色,经历代皇家贵族及收藏家的辗转珍藏而保存下来。张伯驹先生购买这一稀世珍宝究竟花了多少钱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1982年的一天,伯老的夫人潘素女士为我详谈了当…  相似文献   

13.
杨新 《文物》1999,(10)
1984年我在美国访问时,曾到纽约拜访华人收藏家王季迁先生,观赏他的藏品如武宗元《朝元仙杖图》等。其间,季迁先生拿出一个画轴,并说:“请你看看这件宝贝。”我接过画轴,看外签上写着:“宋赵伯驹青绿山水。”先生说:“这是我随便写的,不足为凭,你看了画再说。”画展开后,幅面纵143、横55.5厘米,青绿着色,画山水楼阁,无款(封三)。先生问:“怎样?”我答道:“好画。与今在台北故宫的《明皇幸蜀图》同一风格,不知何人所作。”先生深表赞同,甚至认为二者出自一人之手。之后我仔细观察画面上每一个细节,终于在画幅右侧破损处辨认出了半方印章,“廷晖”二字隐约可识(图一)。我认为这应是作者名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06,(4)
东方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金融与收藏”李可染五幅保真精品专场拍卖会已于2006年3月17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圆满结束,此次拍卖会由爱艺网(www.artlover.com.cn)策划推出,五件作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568.15万元。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大师不但在山水上为中国画树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人物动物画方面同样对当代画坛造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显现出黑、满、崛、涩的艺术内涵。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了新的格局,他的作品的意义早已经超…  相似文献   

15.
“龟头”一词在苏轼笔下凡两见。其一,见于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所作的《书赠古氏》(1082年)一文:“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规模,东荫修竹,西眺江山。”这是苏轼第一次使用“龟头”。其二,见于其在儋耳(今海南儋州市)所作《与郑靖老书》(约1098年):“近买地起屋,五间一龟头。”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海南出版社1992)认为:“按繁体字,‘灶’与‘龟’形近,恐为笔误。  相似文献   

16.
庐山博物馆收藏的《五百罗汉图》,系清代康熙年间浙江山水人物画家许从龙所作。成画时原为200轴,共画500个罗汉形象,故称《五百罗汉图》。现存112幅,每幅画面纵274、横125厘米,是我国现存唯一巨幅多轴式《五百罗汉图》(图版柒、捌)。许从龙,字佐王,号虎头,浙江嘉善人,后移居江苏常熟。生卒年不详。据清代鱼翼《海虞画苑略》记载:"许从龙,字佐王,嘉善人。山水花鸟,得法宋元。尤工仙释神,奇异状形,匠心而出,不资粉本,自成一家。初以当事荐入南熏殿,继而需次府通判,适康熙丙戌会试,遵旨许捐职,现在谒选者,以外帘效用,故得充誉录官,向无此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公元385—433)是我国古典山水诗派的奠基人,在他那充满奇致逸韵的山水诗中,景物描写与理语陈述相映生辉。其《山居赋》即云:“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所谓“厥美”,便是指自然景物之美;而“奏理”意谓在山水审美时悟得人生至理。“赏心”一词曾数次出  相似文献   

18.
石星 《黑龙江史志》2013,(21):163-163
李可染的写意人物画虽不像"李家山水"那样名扬天下,但也别具特色。虽然李可染在他的著作中没有对寒山拾得题材的诗画做详尽的阐述,但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李可染曾经接触和研习过梁楷、因陀罗和罗聘以寒山拾得为题材的画作,并先后两次创作极具价值的《寒山拾得图》,使二圣题材的诗画得以概括、总结、深化,在这一过程中,李可染的书画技巧和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4,(3)
米芾(1057—1107),初名黻,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曾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北宋著名书画家,善画山水。他认为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被前人的陈法束缚,缺少新意,曾提出“天真”、“巧趣”、“生意”、“意趣”、“神采”等概念,主张“借物写心”(引见米芾《画史》),让画家的感情、主观见解自然流露,不受传统形式的限制。他把水墨大写意用于山水画,独创了“米点山水”的技法。当时人们评论他的画说:“元章所作山水,……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时出新意”(《中国画家大辞典》)。这种画法是对五代以来,以荆浩等人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的补充,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20.
释两方汉代官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皋猷左尉 此印为铜质,鼻纽,边长2.1×2.2厘米,白文四字(见附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罗福颐先生主编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一书(以下简称《征存》)列此印于卷二“汉初期官印”之三“郡县乡里官印”部分,编号为359。《征存》对此印所作注释谓:“汉书地理志广陵国有高邮,东汉属徐州广陵郡。皋猷殆即高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王人聪先生在《两汉王国、侯国、郡县官印汇考》(载于其与叶其峰先生合著之《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