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汐 《湖南文史》2012,(10):38-39
从青楼女子到举世闻名的画家、雕塑家,潘玉良(1895—1977)的经历堪称传奇。她的油画《自画像》在香港佳士得艺术拍卖会上拍出1021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国内女画家的最高纪录,而她离开中国后的40年风雨沧桑,也随着《白画像》的拍卖再次浮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
周龙 《神州》2013,(24):238-238,240
潘玉良是我国旅法最早的著名女画家,她先为青楼女子,后是小妾,人生充满了苦难和艰辛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旅法油画家所绘的油画是融汇中西的绘画风格,是油画民族化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潘玉良的艺术一直受着情感的影响,通观她的绘画,总是萦绕着一丝惆怅,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人生经历造成的她孤单、忧郁的心绪。了解她绘画的艺术风格与作品中的哀愁情绪,阐述了一代女画家的精神面貌及其绘画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钟山风雨》2013,(4):F0002-F0002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原名陈秀清,江苏扬州人,后改姓名为张玉良。1913年,随丈夫潘赞化改姓潘。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1年考取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继续深造。1925年她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得以到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潘玉良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1929  相似文献   

4.
石楠 《江淮文史》2000,(4):75-87
杨千嬉“出世” 杨光素到达巴黎的时候,张紫屿早在一年多前就住进了坐落在巴黎东南郊若赫日市的养老院,他无法帮助她。她虽身无分,举目无亲,却一点不伤感。她向张紫屿的学生陈胜武借了200法郎,就去朝拜她心仪已久的艺术圣殿卢浮宫。  相似文献   

5.
庐隐,原名黄英,1899年5月4日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1934年5月13日因难产逝世.卒年36岁。这位在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坛上与冰心同样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虽早已辞别人世,但她跃动于作品中的叛逆思想和炽热情怀却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她的文学成就为众人所瞩目,然而她的童年,她的婚恋却饱尝酸辛,几经磨难。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史研究馆馆员。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屈义林老先生,以九五高龄。亲自撰写了一本四十余万字的生平回忆《义林奇遇九十年》,近日已由中国香港东方艺术中心正式出版。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回忆录。屈老用质朴而优美的字,叙述了他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经历,介绍了他同诸多艺术大师和社会名流徐悲鸿夫妇、蒋兆和、潘玉良、何鲁、程千帆夫妇、吕凤子、黄稚荃等人的君子之交和真挚友谊,  相似文献   

7.
对于民国传奇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作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本文以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为代表的一般符号学理论为工具,结合索绪尔、艾柯等人理论研究,发掘潘玉良作品《我之家庭》中的隐藏符号,对暗含阐释项进行梳理和探讨,进一步推论人物存在和空间设置的意指建构。  相似文献   

8.
邓朝源 《江淮文史》2006,(6):116-135
前不久,潘玉良的一幅画以近百万元的高价被拍卖。可是曾几何时,潘玉良的大量画作,在异国他乡的地下室里,胡乱堆放,因为有人认为“遗作大部分系人物裸体,艺术水平不高”。直到外交部、文化部、中共安徽省委联合行动,数以千计的艺术珍宝才回到祖国。《回忆“画魂”归来路》,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信奉"盖棺定论",但对于项英,虽牺牲60多年,却似乎仍未有"盖棺定论"。今年78岁的项苏云已经看淡了很多。她愿意到新四军纪念馆去参观,却很少参加关于新四军的各种研讨会。"我对父亲的资料了解不多,我不愿以项英女儿的身份参加辩论。对父  相似文献   

10.
小猴子     
和我同住的有一个跟画家学画的年轻学生。她在我楼下,白天睡觉,晚上画画。因为她特别瘦,暗地里我叫她小猴子。  相似文献   

11.
张文蕊 《文物天地》2023,(S1):74-78
“美成在久——潘玉良艺术研究展”于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7月3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举办,展览呈现了国内外近十家艺术机构收藏的200余件珍贵藏品和相关文献,旨在对潘玉良个人艺术风格的时代必然性和艺术经历的发生过程追本溯源。本文对此展览的理念、研究和态度作概要说明,思考与总结策展对学术研究的视觉转化和展示实践。  相似文献   

12.
1那是在1943年初冬的昆明。那天一早,陈香梅到驻昆明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部采访。她年方19岁,是岭南大学文学系毕业的高材生,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女记者。 虽说是新手,陈香梅已很快适应了采访生涯,习惯于跟其他报社记者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气氛。 本来,她完全可以依靠在中国驻美国旧金山领事馆当领事的父亲,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她却偏要自强自立,靠自己的本事闯天下。小姐不做,她要当记者。 她工作得非常刻苦,新闻报道自不待言,副刊还不时发表她的散文和随笔。细心的读者,偶尔还能在刊物上见到她写的一两首小诗。文章虽不起眼,陈香梅却…  相似文献   

13.
应一平  王君霞 《文博》2009,(5):77-80
本图场景开阔,内蕴深长。山水地缘中隐伏着历史、人文信息,“采石”只作为古溪长卷的点题。吴道苏灵活运用传统山水画“三远”相互交织、虚实相生的空间分布,巧妙融合了文人画的清雅澹远与风俗画之醇浓亲和,形成景随步移、通幅皆成妙境的诗画意象。面对这幅虽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及画作,却引发我们探赜其奥秘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4.
谢景兰是贵州辛亥革命老人谢根梅的大女儿,她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曾就读于杭州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948年,她和前夫画家赵无极一道作为战后第一批自费留学生到法国留学,进入巴黎的国家高级音乐学院,专攻作曲和声乐,是法国老一辈音乐大师埃德加瓦列斯在巴黎的唯一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曾为好几个芭蕾舞作曲,也曾为好几部影片配乐。50年代初,谢景兰的专业似乎偏向于音乐与舞蹈。或许与画家长期相处,耳德目染,学到了极其宝贵的绘画技巧与经验。1957年,谢景兰回国访问半年,返法后,突然开始她的画家生涯,而她…  相似文献   

15.
诗祖 《福建旅游》2004,(11):15-17
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李璘 《丝绸之路》2003,(8):42-43
去新疆旅行,却清晰地触摸到甘肃。初到乌鲁木齐,便以甘肃人的名义去拜访名的考古学家新疆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穆舜英。言谈间,舜英先生说她虽出生于上海,丈夫却是甘肃人。物考古研究所所在的北京南路,有幢  相似文献   

17.
慈禧在清末新政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改革意愿直接导致了新政的启动、开展及其转向预备立宪。在此过程中慈禧具有强烈地改变现状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她对新政和预备立宪采取了较多的支持,因而新政时清廷虽日益窘困,但改革却仍继续。  相似文献   

18.
正林河图是曾经听过我的课的中文系博士生,当时她完成的一篇书评是写《张门才女》的。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中国史学者曼素恩教授撰写的,叙述了张门多位才女的故事。2019年12月,林河图却送给我一本她的新著《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广东旅游出版社,2019年),我不禁感叹她眼中的12位大清才子,个个鲜活生动,有别于多数学者笔下的描述。虽说是"别处"的人,分别生活于清初、盛清和清末,却又何尝不隐约地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9.
张瑞芳和她的胞姐妹大豹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是1938年入党的中共党员,人们不知道的是,张瑞芳还有个1936年入党的胞姐张及和她同年入党的妹张听。姐妹住后来从事的工作虽有所不同,但在性格和成长道路等方面却有许多相近之处。她们出生的家庭,无论以过去,还是...  相似文献   

20.
正最早的画院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后蜀,至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宋徽宗虽然不是位雄主,却绝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的主持下,画院画家在后蜀黄荃富贵工细的画风基础上,结合了吉祥昌盛的寓意和写实记事的功能,画风庄重、典雅,遂成为中国之后几千年来延续在宫廷绘画之中的固有特征。自南宋之后,朝代更迭,虽再未设立图画院,但是宫廷绘画的活动并未停止,而被各个统治者以各种名目保存下来。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画家供职于宫廷,为皇室服务,这才使得宫廷绘画制度得以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