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瑛 《丝绸之路》2012,(12):98-99
明代中后期,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达官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扇,尤其以被称为“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也创作了大量扇面书画精品流传至今。本文以沈周山水扇面为赏析对象,描述了沈周画作的绘画风格及画中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折扇起自宋元,兴于明清,扇面绘画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明清书画家上承元代山水画的巨大变革,师法前贤,使折扇的扇面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又一载体。本文考述折扇的由来,将其与“便面”团扇作区分,对折扇及扇面在明清的演变作了阐述,并以一些典型作品为例,列举、赏析了明清两代较为常见的一江一岸式、一江两岸式和山石林立式三种扇面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扇面是中国书画的形制之一,它和斗方、中堂、对联、于札、册页等形制一样,迎合了人们收藏和欣赏的不同需要。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小小的扇面书画,成为艺术品,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扇化源于战国时期。随之所形成的扇面书画艺术经过近二千年演进,逐渐成为中国书画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尤为明清时代盛行的折扇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卷舒便利的折扇于北宋年间传入中国,至明永乐年间开始在民间流行,成为文人雅士精致生活的象征。扇画亦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扇骨的精美工艺更映衬出折扇的丰富美学内涵及人文亲和力。本文择取湖州市博物馆藏最具代表性的8把折扇,探讨了其基本样式、扇面装饰方法及扇骨的制作工艺等。  相似文献   

5.
吴县洞庭山明墓出土的文征明书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洞庭山清理了明代许裕甫墓(清理情况见本刊本期简讯)。墓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是文征明书画折扇。扇骨为乌木,十二股,长31厘米,扇面为泥金,高20.3、宽55厘米,虽在尸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失光泽。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有名的书画名家,在他数量众多的传世作品中,书画扇面占了相  相似文献   

6.
折扇原称折叠扇,又称聚头扇。文献记载宋时由朝鲜传入我国,当时就有在折扇上作画的记载了。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说到:“马远竹鹤、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今折叠扇式无异”,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折扇实物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所画的大型折扇。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目前所见最早出于书画家之手的折扇实物也在明代,是由吴门派书画家沈周、吴宽等人创作的作品。在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书画家们竞相在扇面上献艺,留下了无数精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清宫折扇,大多是清宫廷画家或王公大臣、皇子、皇帝们的书画扇。另一种是用料、做工都非  相似文献   

7.
正折扇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集于一身而深受历代文人书画家们的喜爱。扇面上的书法、绘画,虽因尺寸所限无法挥洒长松巨木式的雄阔,但惟其如此,更需精心布局、尽力描绘,方能在小小扇面上展示出作者的功底和境界,故此绝大多数书画扇都很精美,与高轴大卷相比,亦不逊色,别有一番动人韵致。此外,一柄成扇其扇骨的选材和制作也颇有讲究。二者结合,造就了这种传统书画中特殊形式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马庭顺 《收藏家》2000,(9):48-53
明清两代的扬州,由于盐业和漕运的迅猛发展,有力推动了商业、手工业的兴盛。官衙的倡导、豪商巨贾的奢侈以及各阶层市民的消费,大大刺激了这一地区手工艺品的生产,漆器、玉器、金属器、刺绣、竹木器、雕版印刷、制笔、制扇等,无不穷极天工、争奇斗艳,在全国享有美誉。扬州博物馆馆藏近千件折扇和书画扇面,正反映了当时制扇业的高超技艺和风雅气  相似文献   

9.
针对明代"文俶"及清代"永瑢"折扇画面上的虫蛀、残缺、脱色、掉粉,扇骨残损、断裂等病害,借助电镜纸纤维分析等科学手段,对补纸材料的选择、金笺的固色、扇面原折印褶皱处虫蛀洞的补缺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制定了扇面清洗、揭离、补缺、全色、接笔的修复方法。同时,在扇骨的修复实践中,探寻与运用"贴肉""续筋""榫卯接骨"等古法,还原修复了扇骨断裂与缺损前的原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人在折扇上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与实践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还原修复古代折扇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遒 《收藏家》2014,(4):88-88
<正>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扇面》。这件扇面是由易元九先生于1982年捐赠给长沙市文物工作队(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年经市文物工作队移交长沙市博物馆保管部至今,为国家二级文物。易元九(1911-2000年),字家勋,号元九,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精通诗词书画、篆刻,同时也是一位鉴赏家和收藏家,曾多次把自己的藏品捐赠给国家,化私为公,充实了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书画收藏。朱士瑛(生卒年月不详),字文友,明末画家,传世作品少,有《西园雅集扇》现藏故宫博物院。《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纵17、横51厘米,纸本设色,为写意兼工笔画。扇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扇博物馆收藏有一类象牙贴面扇,内容、题材、技法、装饰具有特色,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扇面书画有别,是一种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情趣而制作的外销工艺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沈周、王铎的两幅扇面书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沈周、王铎的两幅扇面书画苏岩我国扇面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它糅文学与书画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透过小小的扇面,可以看到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河南省博物馆所藏明代绘画大师沈周的《涧水村居图》和清代著名书法家王锋的《殷生·小园子贴》...  相似文献   

13.
大约是在12岁的时候,偶然在一位邻居家中——那是位旗人名宦的后裔——看到人家在瓷青折扇上写金字,工整的写经小楷,按照每行回二的格式书写,是那样的清隽潇洒。那金粉是用白芨调过的,与瓷青扇面相得益彰,非常好看,于是羡慕不已。小时候胆子大,居然在东四牌楼的南纸店买了两柄瓷青面折扇,  相似文献   

14.
扇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商周之时形制已备,汉代普遍流行。从形制上看,扇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柄扇,一类为折扇。柄扇上有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柄,以便执拿。柄扇又有竹、羽、蒲扇以及以素绢和罗绫等物制成的纨扇之分。纨扇即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因...  相似文献   

15.
饶胜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0-62
扇面石刻碑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画、诗词、印章等文化符号篆刻于石碑扇面之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虽不及水墨丹青、墨书朱印的扇面艺术般绚丽多彩,但石碑扇面经过书丹和镌刻相结合加工艺术的处理也是熠熠生辉。所谓“纸无千年寿,碑能万年存”,扇面碑于其方寸之间集成了书法、诗赋、雕刻、篆刻等文化艺术符号,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扇面画作为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扇子的实用性与书画的观赏性予以巧妙的结合,既提升了扇子的品位,又赋予日常生活用品独有的情趣和文化内涵。相较于长轴大卷,扇面画实属小品,而恰恰因为这一点,艺术家们反而得以无拘无束、自如挥洒的发挥,尽情地在扇面之中表露出真实性情,将其最真实、最生动的艺术品格引于笔端。旅顺博物馆历史悠久,书画类藏品极为丰富,更是藏有"四王""海派"等一代名流的上乘之作。本刊上期刊登了该馆收藏的山水类扇面画,本期继续介绍。  相似文献   

17.
扇面绘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其精致、小巧、独到的绘画形式和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备受人们珍爱。本文以舟山博物馆藏扇面为例,从清代扇面绘画的题材内容、构图艺术、情感传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清代扇面绘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斐蓉 《收藏家》2012,(7):49-56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经由最初的实用品发展到纯艺术欣赏样式的,唯有扇面书画。扇面书画载体独特,形制别样,轻巧便捷,十分适用于文人雅士之间的礼尚往来,因此受到历代书画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正>扇面画作为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扇子的实用性与书画的观赏性巧妙地结合,既提升了扇子的品位,又赋予日常生活用品独有的情趣和文化内涵。相较于长轴大卷,扇面画实属小品。而恰恰因为这一点,艺术家们反而得以无拘无束、自如挥洒的发挥,尽情地在扇面之中表露出真实性情,将其最真实、最生动的艺术品格引于笔端。扇与书画何时结缘,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早期扇面是由实用品演变为艺术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2016新年的钟声,"水墨汤湖——湖北当代中国画扇面邀请展"拉开了汤湖美术馆新年展览的序幕。50位中国画画家,以精心绘制的厚礼——百幅扇面迎接新年的到来,展览在突显扇面画艺术笔墨菁华的同时,表达了艺术家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景的祝福。扇面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形式,有圆形团扇和折式折扇等多种形式,集艺术鉴赏与生活实用为一体的独特形式深为历代民众所喜爱。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