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地域文化对恽南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领袖画坛的杰出的艺术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是时代的骄子,而且是环境的产物。清初知名画家恽南田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的思想品格、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从艺道路、绘画理论、创作风格等,无不受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江南地域文化如何施影响于恽南田的绘画。一踏着家乡的土走上艺术道路恽南田家乡江苏武进(今属常州)的画家,对他帮助最大的,莫过于堂伯父恽向(号香山)。作为一名明朝的遗民画家,恽向在清初画坛继续发挥  相似文献   

2.
清初的花卉画,与当时的山水画一样,也分别沿着摹古和创新的道路前进。但其势力似不及山水画盛。画家人数和派系也远不及山水画多。大体说来,只有王武、恽南田和蒋廷锡三家。三家中艺术水平最高而有创新精神的是恽南田。恽南田(1633—1690),初名格,字惟大,一字寿平,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瓯香散人、东园生等。江苏武进人。擅长诗文书画。诗文称"毘陵六逸"之首。书法学褚遂良、米芾,自成一家。画承家学,自小从伯父恽本初学画山水,后学"元四家"以及明代沈周、文征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帝六次南巡,为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加强清政府对江南地区的统治,每次南巡都把"安抚士子,笼络人心"作为重要任务。1705年的第五次南巡,康熙在江南贡院以常州为主题进行"御前召试",亲自主持、亲自出题、亲自监试,这场"皇家诗会"立足江南,面向全国,推介了常州的安宁、富庶和人文,表现了常州之美、常州之饶、常州之典,成为历史上常州城市推介的荣耀时刻。清代常州能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文派、词派、诗派、画派、医派的"中国高地",成为引领全国文化和学术风潮的"标杆城市",与其人文传统和内在底蕴,是一脉相承和赓续迭进的。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被迫在沿海沿江开放通商口岸,生活在上海和广州这两大沿海城市的画家最先接受了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就是在这个国家和社会都处于双重困顿的结点与瓶颈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谈京津画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了三本画册,即《海上画派》、《岭南画派》及《京津画派》。  相似文献   

6.
朱浒 《东南文化》2008,(2):62-68
海上画派于清末在上海兴起,成为近代美术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衔接了海派肇兴的时机,在地理上对海派形成了一种包围,在文化心理上对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加快了海派的形成进程。战争对早期海派画家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平天国壁画中的民间因素,也被海派绘画所吸收,成为海派审美趣味转变的主要来源。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对早期海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岭南文史》2011,(4):2-F0002
2011年10月13日至20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上海豫园管理处共同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海上潮岭南风——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图1、3、4)。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至今,常州博物馆参与发掘的各类考古工作已逾百起,发掘地点涵盖常州(含武进、金坛、溧阳)全区,出土各类文物数千件,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均有所获。其中新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成路明墓、恽家墩汉墓等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恽家墩汉墓位于常州市兰陵迎宾路福海大饭店(原工业展览馆)院内,为一座长50米,宽40米,高6~7米的巨大土丘,因地近恽家村,故名恽家墩汉墓。解放前后,该墩屡遭劫难,出土了大量的釉陶罐、印纹陶器及青铜器、铁器等。2007年12月24日至2008年4月17日,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同时也为进一步摸清恽家墩的内部结构和剩余文物资源,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常州博物馆对恽家墩汉墓进行了科学发掘,收获颇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简报的撰写工作。该简报内容共有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性发掘的墓葬数量较多,共清理汉~六朝墓葬36座;第二个亮点就是出土各类随葬品特别丰富,共计292件,其中可修复的达179件,其中不乏精品,成为常州市博物馆的展品首选。简报将汉代墓葬形制分为竖穴土坑(19座)和砖室(16座)两大类,作者以M13、23、25、26为例,对不同类型的土坑墓进行介绍;又以M5、7、12、...  相似文献   

10.
萧平 《收藏家》2002,(1):34-39
中国的画派,大都是以时代地域划分的。对于江苏来说,历代画派之多,在全国大约是位居首位的。仅以清代为例,就有“金陵”、“娄东”、“虞山”、“常州”、“扬州”、“京江”诸画派。上海原属江苏,照理“海上画派”也应在列,因为时过境迁,又另有专文论述,故不入此列了。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一百多年前.作为岭南大都的广州,穿着烂褛的大襟衫.两只空荡荡的大裤筒.支楞着两条颤抖抖的瘦腿.把辫子也憋直了,力不从心地撑起南中国经济,文化的半爿天。在粤讴咿哑的广州城里.眼窝深深,嘴唇厚厚的“咸菜道人”一类的本土画家.摇头晃脑地拾着唐诗平仄叶韵的牙慧,蘸了墨抹了一块石头,再点两三只麻雀.撇几叶疏竹。于是自鸣得意“颇有任伯年、吴石仙笔韵。”  相似文献   

12.
王振 《丝绸之路》2011,(2):75-76
本文简单回顾了俄罗斯巡回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遵循的美学原则和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其代表画家的部分作品及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巡回画派对俄罗斯甚至世界美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炯 《沧桑》2009,(2):246-247
本文通过明清中西文化交融大的历史背景,介绍以西洋传教士为主所形成的海西画派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梁桂元 《福建史志》2001,(1):62-66,47
任何画派的形成,都有其开创、传承的源流,并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因袭、嬗变——兴盛或消亡。本文撷取一脉,专研福建诏安画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漓江画派的音乐美研究,分析了音乐和美术都是情感的表露;音乐和美术的创作源泉都来自生活;音乐和美术都从民间汲取营养。提出了在现代的艺术流派中,广西的漓江画派是音乐与美术融合的经典。同时,论证了在艺术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综合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画派这一概念的内涵,从时代、题材、师从、技法等对金陵八家和金陵画派的画风作一比较。认为明末一些金陵画家称其“金陵八家”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7.
陈继玲 《史学集刊》2012,(5):118-125
国内学者对美国文化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领域,鲜有从艺术活动的角度考察美国文化的意义。在某种层面上,艺术活动可以反映一个时期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观念。从19世纪中期流行于美国的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景画的剖析入手,可以洞察这一时期美国的主流意识观念。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在文化上的自我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在这个阶段,美国不仅加强了国家认同,而且意识到在文化上需要脱离欧洲的影响,形成独立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勉唐画派     
在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名录中,藏族唐卡画派勉唐派传人丹巴饶旦和格桑次旦赫然在目,他们既是师徒,又同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  相似文献   

19.
顾美珍 《收藏家》2014,(10):2-5
<正>倪耘(?—1864年)字芥孙,号小圃,石门人,骧子。克承家学,花草翎毛尤工,兼得外祖方兰坻意。抚摹融化,秀逸入神,与秀水陶锥庵山水称双绝。《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其为方薰外甥。幼承家学,写照外兼作花草,一尘不染,秀骨天成。简写山水,亦颇静致。画法恽寿平与秀水陶淇称双绝。书法梁同书。咸丰八年(1858年)与吴大徵、周闲、黄鞠、包栋、陶淇结  相似文献   

20.
<正>岭东指今之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三地,泛称大潮汕。百年来,此间画人众多:士宦画家、有职业画家、文人画家,还有闺秀画家,人数不下三四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