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泉 《黑龙江史志》2013,(23):326-327
大学城建设是在我国城镇化步伐中较为典型的建设项目,随着大学城的建设的迈进,处在其周边的城市边缘地区也逐渐发生变化,附近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明显变化,农村劳动力亦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本文以花溪大学城建设发展状况为例,分析研究大学城建设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的作用,并对如何有效发挥大学城的辐射效应从而带动周边城市边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在研究二者互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障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实现良性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孙长伟 《旅游纵览》2013,(9):174-175
本文大量收集、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北安市农村城镇化建设提出具体对策及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起到微博的作用。一、重视对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规划,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要合理科学的进行规划,只有在规划上做的好,才可以在小城镇建设中避免出现无章可循的问题,才能使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形象工程、千城一面、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杂乱无章的开发用地、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等问题,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再度发生,一些不发达地区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的作用,科学规划城镇建设,避  相似文献   

4.
基于面板数据,从综合系统-子系统-要素等三方面定量测度省域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程度,深入剖析城镇化不同要素对农业与农村系统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更加明显,对农村生活系统影响的弹性系数大于1的地区比重分别为58.06%和64.52%;土地与产业城镇化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负向影响较为明显,弹性系数小于0的地区比重分别为29.03%和38.71%;②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建成区比重对人均耕地面积、乡村劳动力比重和人均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产值和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呈显著正相关;③通过深入分析近30年省域城镇化对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于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等战略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其铭 《人文地理》1988,3(2):35-38
农村地理学是当代重新日益受到重视的一门地理学分支学科。它以农村为研究对象,以协调农村地区的人地关系为其研究核心。李旭旦教授生前对农村地理研究极为重视,并阐述了农村地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渊源,农村聚落地理及农业地理是农村地理的传统研究内容,现在已扩及到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探讨,村镇建设与农村城镇化,农村环境,农村人口变化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立 《文史博览》2016,(4):60-62
当前,颍上县经济社会正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而广大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正面临"人的城镇化"问题的瓶颈制约。解决颍上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立足颍上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认识教育及其发展的公益性,原则性,差异性等基本因素,充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唤醒农村留守儿童的自觉意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自强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丽华 《神州》2013,(1):30-30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在城镇化的建设及发展中,相应文化的建设成为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目前城镇及农村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对完善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华 《神州》2013,(2):14-15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在城镇化的建设及发展中,相应文化的建设成为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目前城镇及农村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对完善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美红  彭蓬 《风景名胜》2021,(5):0347-0347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谐发展、节约集约、产业互动、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也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城镇化。近些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也受到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展现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走向。在这个背景下,农村原本的经济形势备受冲击,想要实现乡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近况,寻觅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策略以及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下的新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在当前这个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下以旅游发展进行乡镇建设,进而以江湾镇为例,重点探索其如何突破困境,发展优势,进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镇化不是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绍风 《人文地理》1998,13(2):24-28
人口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哪种提法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人口城镇化必然要求较大规模的人口乡→城异地迁移,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更强调人口的就地转化。人口城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只适用于部分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大部分现有的农村是不可能工业化、也不可能城镇化的。所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针,必须提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农村工业化或乡村城镇化。并且,人口城镇化还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等多重使命,需要作出系统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又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如何既转移农村人口又不对现有的城市带来大的冲击呢?推进农村城镇化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本文立足实际,对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可对其他产业起到良好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利于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布局多元发展,能够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经济项目。为摆脱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文章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总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障碍,指出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存在模式同质化、商业合作不深入、监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文化宣传不到位五方面问题,并围绕这五方面针对性提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可行性策略,旨在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在精准把握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从而驱动乡村经济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余中亮 《区域治理》2021,(2):146-147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改善.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环境破坏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一方针为黑龙江垦区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建设有特色的城镇化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休闲时间更愿意出门旅游,进而催生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行业,且这一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因此,有必要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策略。本文分析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特点,深入讨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切实发挥乡村生态旅游的价值,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任园园 《风景名胜》2021,(6):0096-0096,0098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改变,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善,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本文当中,首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美丽乡村的概念和内涵作出了概述;其次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常见问题作出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宇凯 《风景名胜》2021,(2):0309-0309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已作为推动特色城镇化一项重要力量,同时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遭到严重破坏。在农村地区,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 80 亿吨,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没有足够的水处理系统。在农村地区,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厨房、浴室、洗衣房和厕所。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广受关注且争议较大的研究议题.在尊重城镇化模式多样性与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下,本文构建了一套表征城镇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协调关系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和四川省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快速发展阶段,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匹配,整体协调性并非逐步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协调模武多元化;受自然条件、区位、行政区类型和人口迁移影响,协调性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基于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指标,尤其对发达地区,采用综合指标来分析更合适.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当今中国城镇化的实际出发,在高度重视民生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城镇观。其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思想、以民生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经济与政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基本特征,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应正确运用习近平城镇化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人的选择,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意识,破除制度障碍,同城同权,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权利;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以城带乡,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快速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带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城镇化的深层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籍制度改革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标志着困扰人们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屏障开始瓦解。这一改革的继续推进,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多个方面将产生无可置疑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农村城镇化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小城镇建设能否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业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城镇化运行机制的转换、“二次转化”人口的拓展及小城镇遭遇发展难题等三个方面,探讨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城镇化所产生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