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执意要确立梦寐以求的、以日本为领头雁,带动亚洲NIES,由ASEAN和中国作为后盾的“雁行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投资地区分布和产生结构的梯度转移,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保持经济、技术上的优势,有助于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长期效应来看,由于“雁行模式”所具有的致命缺陷,对东亚等发展中东道国乃至日本本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将带来深刻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日资的进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总体格局来看,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我国所占的比重虽不大,但增长势头良好。明确我国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研究其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机制,对我国改善投资区位条件,提升在日本全球化生产格局中的分工地位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投资动机和区位要素两个方面来考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机制。在此基础上,最后对地理上与日本临近的东北三省予以特别的关注,就如何吸引日资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外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图将日本经济外交的缘起置于战后初期东亚的整体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认为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同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政策的这一转型影响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及贸易模式,并推动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今天的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东亚模式开始为全世界所瞩目。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乃至2008年卷入全球金融危机,又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东亚模式、并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区域发展路径,这不仅事关东亚,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淡化政治对立、深化经济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东亚国际关系日益明显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术界对东亚文化交流、东亚经济一体化、东亚共同体的建立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个学科来说,单独关注中日关系或者中韩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学术发展的需要。“日本学”、“韩国学”如果能不断相互借鉴、融合,  相似文献   

6.
7.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一度作为东亚经济牵引车的日本酝酿已久的重大经济外交方针,但这一构想却因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在实践中举步维艰。日本亚洲认同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地区政治安全机制的匮乏、对美优先的经济政策方针和东亚区域经济结构性障等都成为束缚日本推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重要羁绊,束缚着日本“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经盛鸿 《民国档案》2005,1(2):98-104
1939年10月日本当局在南京组建"中国派遣军"后,由新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华中日占区发动与推行了一场"东亚联盟"运动.它既是石原莞二在"9·18"事变后提出的"东亚联盟"理论的实施,又是日本当局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摆脱对华战争的泥潭,而提出的对华新的政治谋略运动.这场运动在华中日占区的起伏与变质,表明了日本侵华战争日益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9.
李明月 《神州》2013,(7):172-172
全球汉语热潮的影响下,各地学习汉语的热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日本人学习汉语也成了一大流行。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属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成果较显著的领域之一。而汉语学习热潮不仅影响着学习者,对于教学者和研究者也是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在日本进行阶段性的汉语教学之后,发现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常出现的偏误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针对"在"字结构短语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这粗鄙的文章可以为教学者带来一点帮助,为对日汉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赵银凤 《旅游纵览》2023,(17):162-164
本文通过研究数字旅游经济开发与运营模式,发现其中存在技术与场景应用融合不充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不完善,数字化转型成本和收益难以平衡,旅游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旅游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政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开展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探索可推广模式;培养旅游业数字化人才,优化人才培育机制等四个方面的策略,旨在提高“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旅游经济开发与运营模式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贾春阳 《攀登》2010,29(3):35-40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美国加快了向东亚转移战略力量的步伐,这一动向值得中国关注。本文通过对近代以来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美国东亚政策的来龙去脉及其主线,并对美国东亚政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预研。  相似文献   

12.
史桂芳 《史学月刊》2006,2(12):56-62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日本国内和中国伪政权统治区曾分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东亚联盟运动。东亚联盟运动以“王道主义”为指导理念,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文化沟通”为基本内容,从思想上、文化上为日本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服务。日本的东亚联盟以尊重中国的“政治独立”相标榜,比日本国内其他侵略理论和“兴亚”运动更加具有欺骗性。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东亚联盟运动则与新国民运动相配合,旨在加强伪政权的统治,为投敌行径制造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门洪华 《攀登》2010,29(3):2-9
本文梳理东亚秩序变迁,以此为线索探求中日关系的演变历程,评估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分析其症结所在,并就如何稳定和发展中日关系提出建议。作者认为,中日之间历史问题复杂、现实问题交织,未来相互影响巨大,当前中日关系的调整只是消除或缓和长期政治冲突的部分后果,如何避免两虎相争的困境依旧是摆在两国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议题。作者建议,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具战略性的大国风度处理中日关系,思考如何构建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稳定框架,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的关系,把共同利益追求提升到战略层次,将互利共赢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目标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14.
Public calls for a more aggressive regional response to China’s pressing of its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typically couched in terms of the threat posed to freedom of navigation. Yet this invites an obvious question: If freedom of navigation, a vital interest for nearly every country in the region, is at risk, why has the regional response to China’s actions to date been so limited?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one compelling explanation lies in the economics of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East Asia. Put simply, the risks of freedom of navigation being impeded are frequently overstated, and a more sober assessment of these risks can reduce the incentive that countries have to take more dramatic action.  相似文献   

15.
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汤建中  张兵  陈瑛 《人文地理》2002,17(1):8-12
边界是划分不同政治实体及其管辖地域的政治地理界线。国际边界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屏障和中介两种效应,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角度,可划分出封闭型、半封闭型和开放型等边界类型,不同的边界类型对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不同。边界效应在空间维上是可变的,通过空间扩散向腹地外延。文中图示了核心腹地、紧密腹地和边缘腹地三种类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动下,开放型边界逐渐增多,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以边界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的东亚地区为研究样本,提出了边界跨国界经济合作的3种基本地域模式,即通道模式、贸易口岸模式和开发区模式,并探讨了各自在边界经济合作中的发展内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e special issue this article opens engages with an apparent conundrum that has often puzzled observers of East Asian politics—why, despite the region's considerable economic integration, multilateral economic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remain largely underdeveloped.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is ‘regionalism problématique’ has led to the neglect of prior and more important questions pertaining to how pattern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beyond the national scale, are emerging in East Asia and why. In this special issue, the contributors shift analytic focus onto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ggles over the scale and instrument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in East Asia. The contributions identify and explain the emergence of a wide variety of regional mode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often neglected by the scholarship or erroneously viewed as stepping stones towards ‘deeper’ multilateralism.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日本的日元区域化国际化进程给我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带来一些启示,全球化时代区域内经济的高度相关性,欧元和美元金融区对亚洲货币造成的压力使东亚货币合作势在必行。中国在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同时着力解决好中国正在面临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国民政府的吸引和爱国热情的激发之下,东南亚广大华侨积极回国投资支援大后方建设,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东南亚华侨在"大后方"投资的情况作了基本概述,对其投资的原因以及侨资企业的最后走向作了简单地探析,最后总结了其对"大后方"投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p how creative city policy emerged as a new form of urban politics in East Asia. It locates the emergence of creative city policy within the East Asian context, where the current political economic movement of neoliberalism intersects with the developmental state’s historical legacy. By investigating 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practices and consequences of creative city policy in Seoul and Yokohama,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the urban place become carefully rearranged settings through certain procedural, institutional, and technical mechanisms implemented by various discursive and material practices of policy actors. Through this analysis, this research critically reexamines the key rationales of creative economy driven-development and considers the social costs and tensions between the state, capital and citizens that are embedded within the new creative city policy dis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