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说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由于各族在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落后,故他们与中原汉族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同时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众多的利害关系,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了十六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割据称雄的特殊状况,加之十六国相关史料的相对不足,又使得学者们对这段历史重视不够,因而研究也相对薄弱。但总体来看,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十六国思想文化、社会史、民族关系史、史籍整理及考古研究等方面仍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十六国…  相似文献   

2.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人民世代友好的邻邦。长期以来,虽有争端,但和平往来一直没有断过,特别是文化交流方面。当前两国就南海问题,虽然摩擦不断、关系紧张。但是,和平发展依然是主线。因此,两国尝试新的文化交流途径,以便双方更好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3.
楚国、巴国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这两个邻近的古国很早以前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友好相处、亲密无间。虽然有时反目为仇、争战讨伐。但纵观其历史,彼此间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多于战争。两国的文化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促进却是主流。这对于加速民族融洽的进程,发展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艺术都极为有利。历史已作证明:当楚巴两国休戚与共时,就国泰民安,生产、经济、文化、艺术等也随之发展。反之,唇亡齿寒,出现巴亡在前,楚衰亡其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何俊伟 《沧桑》2013,(3):157-159
在传统文献中南诏、大理国史料保存下来的不多,幸在白族历代金石碑刻中也保存了一些南诏、大理国的史料,它可以弥补传统史料记载的不足,加强对南诏、大理国金石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有助于南诏、大理国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光,是可贵的;光,是人人喜爱的。例如日光、月光、灯光等,凡是能发光的东西,都给人欢喜。但是,也有的光让人害怕、排斥。例如:有的人隐居山林,他不喜欢"曝光",商山四皓、伯夷叔齐,就是此中代表。另外,世间怕"见光"的事情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6.
一、概说十六国时期因系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历史时期,所以被封建史学家称为“五胡乱华”时期。十六国时期除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外,还有政权分立,战争频仍,中原汉族人口大量死亡、流亡,经济发展滞缓或暂时的倒退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史学家对十六国史的轻视。或许也正因如  相似文献   

7.
现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采薇图",绢本.(图见4页)高27.2、宽90.5厘米.有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九字,并存有"绍兴"半印.这幅画不仅是宋代伟大画家李唐晚年的代表作品,也是现存的我国古代人物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从它可以看出南北宋之际以李唐为先驱的新风格的成熟,也显示了宋代现实主义绘画和广泛流行的历史故事画的高度水平.画的内容是描写殷的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亡以后耻贪周粟,宁愿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根据史记"伯夷列传"的记载,伯夷、叔齐是殷时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和第三子.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继位;但在他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逃去,叔齐还是不干也相继逃避.孤竹国的人只好立中子为君.伯夷、叔齐听说周国的诸侯西伯姬昌(即周文王)统治得很好,就准备到那儿去养老.可是到达的时候姬昌已死,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正兴兵伐纣.伯夷、叔齐就叩马谏阻,武王不听.在灭殷以后天下诸侯都尊周为王,但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决心不吃周朝士地上所生长的粮食,隐居首阳山,采薇蕨一类的  相似文献   

8.
亦舒 《宁夏史志》2004,(1):27-30
民国年间,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国困民乏。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地区,经济虽然十分落后,但受新思想、新学潮影响,涌现出许多学坛英才,他们纷纷走出宁夏,在各地高等学府求学。学成之后活跃在宁夏政界、学界,为宁夏的建设及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徐、黄、吴三  相似文献   

9.
探寻夏代晚期东方地区韦、顾、昆吾等方国的地望,应遵循六项研究原则。分析发现,现今有关三方国地望的各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弊端或疑窦。郑州地区完全符合探寻三方国地望的六项研究原则,把三方国地望确定在今郑州地区最为适宜。由于今郑州市区、荥阳大师姑、新郑望京楼等地分别发现了大型方国城址或中心聚落,文献又有三地分别为韦、顾、昆吾三方国故地的记载或旁证,而且这三地的方位还符合商汤伐夏由东往西或西南的路线顺序,故三方国地望分别位于此三地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夭国与散国族姓问题之辩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夭国与散国曾是西周时期两个较著名的方国,对于其各自的族姓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依据相关铜器铭文和文献记载,夭国为姜姓、散国为姬姓的观点应较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1964年3月7日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及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象”曾作为“像”的简化字公布。经过22年的使用,人们都很熟悉了。但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  相似文献   

12.
18、19世纪,中国和日本的大量商品外销欧美,其中扇子是一类体积较小、携带方便的物品,深受欧美人的喜爱。中日两国的外销扇是一种迎合西方人审美趣味的工艺品,二者在形制、题材、工艺等方面相互影响,但又自成体系,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黄璜 《考古与文物》2022,(1):103-112
在大理国《梵像卷》、明初宫廷写绘本《金刚智经》及海内外金铜造像中均出现了一种“九首十八臂三足”的造像,四川西昌罗卜惹岩画中也有一铺近似的图像。明本经文称其为乌贤大王,但“乌贤”一词实际早见于大理国写经,其图像粉本也应源自大理,大理国写经中与乌贤相关的内容对明本经文无疑产生了最主要的影响。大理法藏寺的《赵州南山大法藏寺碑》碑文即反映出遗存的大理国密教也曾流入明初宫廷,折射出明初云南边地和汉地之间文明紧密交流的史实。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史迪威矛盾中的宋子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中美两国成了并肩作战的盟友。但由于历史、化、传统、价值观、制度和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之间的合作充满着摩擦与冲突。蒋介石、史迪威矛盾便是这些摩擦与冲突的反映。蒋史矛盾自初发到终结,历时两载半,最终以史迪威被召回国得以解决。宋子则以蒋介石驻美“私人代表”兼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双重身份,自始至终介入了这一矛盾的全过程。正是他,成功地同美国方面接洽,使史迪威很快被派赴中国;也是他,每当蒋史矛盾激化时,都旗帜鲜明地站到蒋介石一边,出谋划策,迫使美方让步,并最终促成史迪威离华,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15.
应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方面函邀请,我率青海省政协代表团一行6人,于2008年11月8日至18日赴上述两国访问考察。11月初是澳、新两国的初夏,气候温和舒适,应该是参观考察的最好季节。  相似文献   

16.
徐铁猊 《纵横》2010,(8):32-34
1900年,以美、英、法、德、俄、日等国为首的八国联军打败清廷,并于1901年与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向西方14国(其中包括未参战但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受损失的几个欧洲国家)支付战争赔款白银450,000,000两。由于战争爆发的1900年为中国庚子年,因此此项赔款被称作庚子赔款。赔款数额带有强烈的侮辱性,即以当时中国人口数量计,每人赔付一两。  相似文献   

17.
金迪  顾霞 《文献》2005,(2):189-199
甲申仲夏,苏州博物馆在对一批碑帖作抢救性整理时,在三种原拓经折装本后发现有清潘祖荫的亲书跋尾考证文字,此三种分别为<古义士伯夷叔齐二公碑并序>、<宋故朝议大夫致仕赠光禄大夫黄公神道碑铭>和<唐白鹿泉神君祠碑>.查阅<滂喜斋丛书>①中的<京畿金石考>二卷、<吴郡金石目>一卷、<宝铁斋金石文跋尾>三卷和<日本金石年表>,均未发现有这三篇跋尾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羕器、养国与楚国养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羕、漾、(羕阝)、养古代通用。由“羕”字,往往会联想到养水、养邑和养国。湖北江陵曾出土盖、器同铭的(羕阝)伯簠,考古学界对之进行了探讨。有的认为该簠为楚国养氏器,有的认为是养国遗物。养之地望,讨论者基本上是定在现今的豫东,但却都是以《水经·汝水注》作为依据。其中还涉及到楚国是否有养县,以及养县究在何处的问题。对此,本文拟提出个人的看法,或者会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渤海建国集团主要由高丽别种或附高丽者、靺鞨酋或靺鞨反人、高丽余烬或高丽之众的三大集团组成。这3个集团成为渤海建国集团的核心。渤海建国之初的国号是震国,并非靺鞨国,靺鞨之名是周边国家对渤海国的他称。渤海国独立制定年号从第二代王大武艺开始,所谓大祚荣的天统年号是后代人编造的。  相似文献   

20.
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之间具有相当密切和直接的关系.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所协调和确立起来的两国共同支持国民党而不支持中共的对华政策,对战后国共重庆谈判的举行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商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到关键时刻在关键问题上,美苏的影响和作用又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对此必须要有辩证的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