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代“赘婿”的称谓词勾稽及礼俗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娜  孙剑艺 《民俗研究》2011,(4):104-127
延绵数千年的招赘婚是中国传统礼俗社会一种特殊婚姻形式,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为赘婿命名.逐渐累积成为一个贯古通今的“赘婿”义称谓词语的类聚。借助现代网络手段,对各类语料库进行拉网式搜罗,将与“赘婿”义相关联的称谓词语及例证汇聚一处,尔后以语义类型和语素分析为切入点,以社会学和民俗学为参照.分别部居详加钩稽辩证。通过各类称谓词语及其命名理据所显示的意义特点来显示其礼俗特性,从而加深对历史上赘婿性质、功能、地位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对赘婚诸种情形及其社会民俗动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无后在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教、社会和道德伦理的问题。民间社会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或虚拟彼此之间的血亲关系,招赘便是其中的主要手段。与主流嫁娶婚相比,清代赘婚家庭中的赘婿地位通常较低。赘婿在日常生活、登谱造册、改名换姓、继嗣承祧、异子不异孙等家庭实践方面经常遭际歧视和压力。这种歧视和压力既表现在生活世界,也体现在神圣世界。赘婿的家庭地位乃是父权制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赘婿遭际苦楚、歧视的原因与其说是贫穷,毋宁是由于他们属于性别压迫系统中的主导性别。赘婿成为了父权制压迫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安徽史学》2005,(6):86-92
招赘与过继是家庭延续出现断裂环节时常用的实现香火传承的两种基本方法.在明清徽州文书中,有关招赘和过继的契约不乏,解读这些文献,有利于我们认识徽州社会的家庭观念、招赘与过继的方式以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赘婿婚是元代社会婚姻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原汉族传统的婚姻方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赘婿婚制的剖析,以揭示蒙古入主中原的近一个世纪社会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一关于赘婿婚制的源流赘婿婚制是男子入妇家的一种婚姻形式,它和一般婚姻关系中男子娶妇入家的特点不同。妇入夫家称娶,男落妇家则称赘,这里显然反映了男子在婚姻关系中地位的降低。赘婿婚制尽管仍然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但由于男子出赘妇家,在男权中心的社会里这无疑象征着出赘男子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的低落。  相似文献   

5.
宋立永 《沧桑》2008,(1):8-9
赘婿,在传统社会一直处于被贱视的地位,人们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这种婚姻形式的。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明清江南地区,赘婿婚却普遍流行,特别是一种称为"卷帐回门"式的赘婿婚在这一区域流行,具有特别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即对其婚礼仪式、流行区域、社会经济原因进行较为细致的考辨,揭示传统婚姻多元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杨明璋 《丝绸之路》2012,(12):35-42
敦煌文献中存有大量丰富的关于婚仪文学的资料,这些资料与一般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婚仪资料有所不同.但其中也多有相同之处。本文从障车词、催妆诗、却扇诗、呪愿文等几方面对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婚仪诗文与一般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婚仪资料做了详细对比,认为敦煌文献所记载的婚仪文学有自己的特点,是研究古代婚仪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李欣 《文博》2010,(2):52-56
秦汉时期,"赘婿"和"女户"作为独特的社会群体长期存在。学者们关于赘婿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女户方面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也是甚多,但都没有把这两个群体结合起来做考察的,笔者认为只有把赘婿和女户做综合考察才能较全面的阐释当时社会形态下的历史内涵。秦汉时期依附于女户的赘婿群体社会地位低下,官府视其等同罪人。女户主的相关权益则受到明确保护。西汉后期随着儒家学说统治地位的确立、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普及以及女子社会地位的下降,赘婿逐渐从正史的记载中淡出。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1,(11):93
"指腹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嫁娶形式。所谓"指腹婚",就是指子女尚在娘肚子里,父母亲就给指定了婚姻。在我国,指腹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后汉书·贾复传》中提到贾复讨贼寇受了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为了表彰贾复的功劳就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相似文献   

9.
<正>迄今所知,关于犹太人人华最早之记载及考古发现皆始于唐代。从唐至元,犹太人遍及中国诸地,尤以开封犹太人闻名。因开封犹太人之特殊地位,学界对其颇多关注,但对其之外的古代入华犹太人之研究尚不充分,且多有争议,兹就对此类犹太人研究加以梳理,并期抛砖引玉之效。一、入华犹太人称谓研究1.唐代犹太人称谓。关于这一点,学术界认为其称谓较多,主要有牟世、多惠、仪则律,还有萨忽、石忽、竹忽、注吾、术虎等。牟世、多惠、仪则律。唐代入华景教徒在翻译基督教文献时,多将《圣经》中有关犹太人的名称译为汉语,如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敦煌景教文献《尊经》称摩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以来,男女婚姻,“俨同贸易”,并有卖婚、换婚等婚姻形式的出现。由于潮汕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婚姻之守旧,“则竟有甚焉,婚姻腐败,痼疾莫疗。”“父母主婚,媒妁之言”盛行。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在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及家庭均是以男人为中心,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婚姻讲求门当户对,“门第奁聘之观念日炽”。  相似文献   

11.
作臼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和食物加工工具,也是最早使用,沿用时间最长,迄今仍在中药房和日常生活中焕发生命力的加工器物之一。近年来,已有学者在论述中药粉碎工具时涉及持日①②,但较简略。本文拟从医药文献和历史资料对林自的记载着手,结合出土文物中有关材自的线索,兼及其他考古资料,讨论各种质地药用材臼的特点,以及它与药用乳钵的关系。1.医药文献及历史资料中有关药用村口的记载村留在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该书多次提及木自、相将、柏杯田等内容,并有“春之”等加工使用方法的记载③,表明至迟在…  相似文献   

12.
女真人建国前以及建国初期一段时间内实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和部落外婚的婚姻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真人开始族际通婚,而女真族的皇族与贵族之问的世婚制,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收继婚和隶役婚以及抢婚和放偷婚俗,都是女真族特殊的婚姻形式和婚俗.  相似文献   

13.
正《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这个开采朱砂暴富,叫清的寡妇,就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女富豪。其事迹在《史记》《一统志》《括地志》《舆地志》《舆地纪胜》《州府志》等都有记载。《史记·货殖列传》那段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说: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矿,  相似文献   

14.
古代日本的婚嫁与东北亚诸民族的婚嫁文化是有联系的。我是在研究中逐渐形成这一认识的。关于东北亚姻婚文化与日本姻婚文化的共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寡妇相继婚、姐妹型一夫多妻制; 二、成婚礼仪的共性,即在婿方迎亲那天出阁,第三天回门等成婚礼仪;  相似文献   

15.
投壶是古礼的一种,我国古代礼仪文献《礼记》中有《投壶》篇,但在《仪礼》中却不见有有关记载。故依据"三礼"文献及相关文献,对投壶这一古代礼仪的仪节、步骤进行整理,并分为所用之物、参与者及其职掌、具体过程三部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08,(12):68-68
相关史料记载,宋代在婚娶方面普遍仪婚过早,有指腹为婚、襁褓订婚等习俗,舅表婚也很流行。娶妇叫索妇,但娶女亲之程序越来越繁。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建瓯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在闽地的地位是别的城市无法替代的。因为先秦有关建瓯文献的记载比较缺乏,本文着重从入汉以后,以翔实的史志资料来剖析和解读建瓯素称“八闽首府”的历史由来及其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晋的北方高级士族与南方社会有所融合,并较早地结成以宗族、乡里为核心的新的乡族集团。从墓志和文献记载来看,高门士族固守南北不婚的传统原则,固守自己的郡望,而远离南方土著社会,又由于居住地和葬地都没有固定在侨郡县中,因此,不但不能对侨居地产生情感的认同,而且也不能与侨郡县中的乡族势力结合,使之成为支持力量,是造成其在东晋后期以后逐渐失去国家领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13,(4):32-32
对于“婚”字,现在有种较为流行的戏谑说法:女人发昏了,于是一段婚姻就开始了。但“婚”字究竟是何来由? 实际上,在古代,“婚”字没有女旁,如《诗经》就有“宴尔新昏”的记载。那么“昏”怎样跟“娶媳妇”扯上联系的呢?  相似文献   

20.
疍民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特殊人口,长期以来,他们被排斥在“四民”之外,列入贱籍,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政治上和经济上所受的岐视和压迫都极其深重。 有关疍民的活动正史上很少记载,他们的历史足迹有明清方志以及某些稗史、笔记和野乘中却还依稀可见。散见在这些史籍中的有关零星记载,虽然只是一鳞半爪,对我们今天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