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是北宋时期的主要贬谪地之一。从贬官人次看,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与交通路线的关联度较高,为了管控被贬官员,经行湖南的交通干线,即郴州路、桂州路、潇贺道沿线的治所城市是朝廷贬谪官员的首选之地。从北宋前期到后期,由于党争的日益剧烈,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呈现出两个变化趋势,一是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二是越来越多地选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皆更为恶劣的贬谪地。北宋时期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反映出中央王朝统治权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的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宋神宗至高宗五朝百年间,数以千计的士人遭到贬谪。既作为政治上的贬谪者又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宋代土人,在贬谪囚居中,备受处穷忧生之悲的侵袭;面对这一侵袭,他们竭力践行内圣之学,修炼心性,排遣悲哀情累,安之若命,经历了“悲哀-超越-盼归”的心路历程。该心路历程主导贬谪苇体在文学创作上由“外”入“内”,全面转向了内在性情的吟咏,将处穷忧生之悲化为坦易自如的闲暇之吟,形成了用来展现自我强化的“内圣”精神与品格的文学意境。这由神宗时期的苏轼开其端,哲宗绍圣至高宗绍兴年间的亲多贬谪者畅其盛,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徵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3.
自唐宋时期以来,赣南因地处偏僻,为瘴疠之地,自然环境恶劣,而成为了朝廷贬谪士人的容身之所。被贬之后,士人们以其学识人品和为官之道,影响了赣南的文化发展,同时,赣南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了贬谪的士人们。  相似文献   

4.
贬谪文化演进至北宋,在贬谪动因、受贬人数、严酷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唐人的若干差异,而贬谪文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努力走向超越的精神意向,与文学的关系最为紧密。诸如文体选择的谨慎性、情感表达的多层次性、作品传播方式的隐蔽性等文学新动向,较为有效地消解了高压政策带给文学的负面影响;而置身逆境的旷违心态和超越意识,作为北宋文人共通的心理诉求,反映在审美情趣上,与“中和”接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与“平淡”、“乐易”同构。由此,人格、心态、文学,在精神上气血相通,相辅相戍。眨谙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至北宋已臻于成熟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之岭南地区最早是古骆越人的居住地,秦汉后虽然逐渐被纳入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版图,但很长时期内,岭南地区依然被地处中原的中央政权视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荒蛮之地",被当成贬谪朝廷"罪臣"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仅唐朝,流配、贬谪广东而有史籍可考者便有数百之众,其中"流人"近300人(次),"左降官"近200人,皇亲国戚37人(家),宰相49人(次)。这些贬谪之人中不乏著名文士、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1200年前的唐朝,被贬谪流放边陲的柳宗元对一位即将离任的县官薛存义说过这么一段让历代执政者汗颜的赠言,我在这里摘录下来并以自己理解的白话诠释一下:  相似文献   

7.
杜扬 《贵阳文史》2010,(6):68-69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因一首《梨花赋》被贬谪为龙标尉。相传他在隆里住有7年。在此传教授学,以变风俗,并写下大量的诗作。  相似文献   

8.
《文博》2021,(3)
呼延家族原本是匈奴贵种,随鲜卑南迁,后逐渐趋于汉化。通过对呼延章及其先世渊源、仕宦沉浮的梳理,可为探究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的官历及与当时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补充弥足可贵的史料。同时,呼延章墓志也可为学界探讨唐中央政权如何治理和控制岭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和苏轼身世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同做于贬谪时的山水游记艺术表现多所不同,此文比较其不同,并试从社会环境、思想性格,家庭等方面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赖晨 《文史月刊》2012,(7):31-31
1100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被贬谪到海南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的苏东坡北归,到了阳羡县(今江苏宜兴),打算居住在那里。  相似文献   

11.
古代的广西,向被视为“蛮荒之地”,因而也就成了不少朝代流放“犯人”(主要是遭贬谪的官员)的理想场所。而在这些被流放中,有一些乃是中国学史上的耀眼明星,宋代学家黄庭坚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2.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九月初三这一天,从大清皇宫传下了一道圣旨,将刑部尚书薛允升降三级调用;他的儿子内阁侍读薛浚也受株连,被罚去九个月俸禄;同时一大批刑部官员遭到贬谪。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3.
<正>武昌辞行:别大江两岸友人元丰七年(1084)三月,宋神宗“量移汝州”的御札传来,为苏东坡贬谪黄州、扁舟武昌这段特殊经历画上了句号。告别辞行之时,苏东坡对武昌流露出深沉的不舍之情。四月初一,住在东坡附近的黄州父老在雪堂为苏公饯行,东坡写下令人动情伤感、带着浓浓告别意味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尾吟出“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表明在黄州贬谪生涯中,  相似文献   

14.
姜朝晖 《丝绸之路》2009,(20):78-80
从魏晋山水诗开启,到山水之作发展到王维、孟浩然掀起创作高潮,张九龄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外放遭贬谪而寄情山水,张九龄对前代诗风深入学习借鉴,其山水行役之作有了谢灵运凝重的风格;山水景致是传达心境的媒介,对山水的感悟和描摹,便不再是简单的铺陈,而成为一种心境的表现方式。诗歌山水美景与心境相合,曲江之诗也有了王维神韵;得山水之助,曲江山水诗歌清新省净,清澹典雅,古朴沉郁,形成特有的明秀清澹之风。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北郊蜀冈的大明寺内有一处著名风景名胜——平山堂。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3)贬谪扬州任太守时,十分欣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便于此筑堂,作为讲学游宴、吟诗作赋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773—819)在贬谪期间,写了大量的游记散文,把游记这种体裁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游记散文篇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刘本栋 《中华遗产》2014,(10):12-12
公元1022年,开封城里又一次迎来了友邦辽国的使者,宋延为使臣举办了盛大的国宴,朝廷勋贵皆出席宴会以示对友邦的重视。在宴会中,辽国使者遍视群人问道:“孰是无地起楼台公?”此言一出,宴会现场顿时冷了下来,辽使问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促成澶渊之盟、前些年又被先帝贬谪到海南的名相寇准。  相似文献   

18.
旗帜鲜明反对“左”倾冒险 屡遭贬谪坚持真理不变 1930年6月,李立三提出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当作中国革命决定胜负的关键,并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这一计划传达到红三军团,当时上上下下,无不群情振奋,踊跃响应。 黄克诚听到传达以后,却有另外一种心情。他从南昌起义后的斗争实践中体会到,单靠打几座城市求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只有像毛泽东那样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方可逐步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力量,进而夺取一些城市。想到这里,他给军团长彭德怀写了一封信,陈述了现在…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与佛教叶瑜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同时代人,他们政治上是同志和盟友,思想上是同调和知音。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他们都屡遭贬谪,远流南荒。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孤独中,他们都不由自主地倾向了佛教,洁交了不少僧侣朋友。这对他们医治心灵的创...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更是一位历经仕途坎坷的“心学”宗师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