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中期严如供职陕南二十余年,有关此地的著述颇多,如《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三省边防备览》《汉中续修府志》等是研究当时陕南棚民与风土民情的重要史料,但是作者姓名出现了“煜”、“”和“熠”三种写法,究竟那一种是正确的,需要相关研究者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严如熤及其经世文献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严如熤的基本评价严如熤,字炳文,号乐园,湖南溆浦人。其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①,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三岁时补诸生,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为学政张姚成举为优贡②。乾隆六十年湖北苗民起义,湖北巡抚姜昆驻节辰州镇压,当时严如熤正为沉州讲习,姜晟“闻如煜有才干,延入幕多所赞画”③,开启了严如熤从政和治经世之学之始。镇压了苗民起义以后的嘉庆三年,严如熤举孝廉方正④。同年湖北巡抚姜最责成严如熤著《苗防备览》之书。嘉庆四年夏《苗防备览》一书成。同年因川楚白莲教起义,严如熤廷试奏对“平定三省方略”…  相似文献   

3.
《苗防备览》一书稿成于嘉庆四年,是严如熤汇集了川、黔、湘史志档案而成的一部防苗、御苗之书。时人董相国评价"官苗疆者,当以一部置案头"。本文旨在梳理其成书缘由、流世版本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子午道秦岭北段栈道遗迹调查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午道是古代长安地区穿越秦岭、交通陕南的重要通道。《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王使率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程大昌《雍录》:“此之蚀中,若非骆谷,即是子午谷。”东汉《杨君孟文石门颂》: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 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焉。后以子午,途路(止止止)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先。许多著作,包括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相似文献   

5.
张晓虹博士《明清时期陕西岁时民俗的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 年第二辑)一文在论及陕南龙舟竞渡时说:“最早记载汉中地区有龙舟竞渡的是雍正《陕西通志》,该书记载了兴安州在'端阳日,官长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石。”,并认为陕南龙舟竞渡是“川楚移民进入的结果”。笔者经过考证,以为此说关于陕南龙舟竞渡的起源时间、地点、及相关结论方面有失偏颇。就笔者目前所见文献来看,最早记载陕南龙舟竞渡为南宋祝穆著、祝洙增订的《方舆胜览》。在本书的六十八卷《洋州》下《风俗》云:“午节踏石”。小字注“五月五日,太守率僚属观竞渡,…  相似文献   

6.
汉中师院历史科强志华副教授鉴于陕南历史研究相对薄弱的局面,请缨申报了《历史上陕南经济开发》和《陕西近代教案研  相似文献   

7.
<正>本年度的"盐业考古"专栏收录了两篇文章:《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盐田调查报告》是由西藏、陕西、四川三省区的考古工作者共同完成的。这  相似文献   

8.
清初江南、湖广、陕西三省的分省,是元代实施行省制度以后较为特殊的一次分省过程。就行政区划、职官制度层面来说,三省的布按两司与巡抚员缺的增裁、辖区的调整在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六年间逐步完成。三省保留下来的区域性巡抚职能得以调整,其与布按两司之间新的行政关系得到确立,巡抚由此全部下辖布按两司,三省事实上析分为六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应对区域问题的局部改革,也有全国性的政策变化,动因各不相同。此后,进入《清会典》的规范过程。"分藩"是对三省布政使司衙门及其辖区变化的记载,"分省"是对新的省行政机构(政府)和新省区的认同。乾隆十三年九月关于督抚居外官之首的讨论以及御准,表明朝廷对新省制的一种确认。康熙、雍正两朝《清会典》的规范随着认识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乾隆二十三年编纂的《清会典》载全国有十八省、督抚为"外官",确立了十八省与清代省制的法定地位。  相似文献   

9.
简论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省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人们对三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唐、五代的变化研究较多,而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试图对三省制度在两宋时期的演变情况,作一简要论述,不当之处,敬俟匡正。研究中国古代史者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情况,共有两种说法:(一)空存说,认为宋朝时“三省之制空存,宰相之权尽收”:(1981年第2期《学术月刊》,王超《三省考略》)(二)废除说,认为三省制度在宋朝时已“正式被废除了”。(1982年第1期《华南师院学报》,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权的演变》)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不足以  相似文献   

10.
名家著史,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的成就,这首先是由于他们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坚韧不拔的治史精神。我们知道,《史记》是司马迁父子相承,积累起来的结晶,《汉书》是经过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相继完成的,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花费了十九年的工夫。象这样以长期的努力从事著史的事例,并不仅见。如杜佑著《通典》、胡三省注《通鉴》、黄宗羲等著《宋元学案》,都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11.
胡天骄 《旅游》2013,(7):47-51,46
"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当年杜甫过境时曾吟。青木川藏在陕西省宁强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深山中,因作家叶广苓等笔下的《青木川》、《响马传》多部著作对这里静谧、神秘的生活原汁原味的描述而令人神往。我们沿嘉陵江西去,汉中、勉县、宁强,一路层峦叠嶂。过燕子砭往南,山渐次远了,一条蜿蜒的清溪冲出一片平坦的川谷,山岚萦绕中,黛瓦白墙的古镇沿着金溪河在群山环抱中伸展成优美的"S"形,这就是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的羌族古镇青木川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货币》(以下简称《东北货币》)一书是根据三省一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沈阳造币厂)编纂金融志和开展货币研究的需要而编辑的,由三省联合组成编委会,组织编辑人员共同完成收集资料和编辑工作,交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本书集中了三省一厂和中国钱币学会以及部分钱币收藏家的藏品,精选出东北地区近现代货币图版千  相似文献   

13.
正1936年夏,《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宁夏采访时,于新闻文稿中特意提到:"灵武在清代还出过一个胆大包天的人物。"这位被称为胆大包天的人物,就是晚清时期致力于"补天"的清廷头品顶戴、历任三省巡抚的张煦。一、任职贵州,致力"补天"名重天下张煦,字蔼如,号南浦,为清代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城镇人。此公起家儒素,其父张松年,为州拔贡,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  相似文献   

14.
<正>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的河南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汉时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盐铁论》盛赞:"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  相似文献   

15.
路远 《文博》2015,(2):110-112
陕西地区,尤其是汉唐旧都及京畿所在的关中地区,古代碑刻遗存十分丰富,有"古碑渊薮"之誉。在前贤以全国碑刻为著录对象的《金石录》《金石萃编》等金石著作中,陕西碑刻的条目几乎占去半壁江山。据初步统计,陕西境内现存碑刻类文物达万余种。以其分布状况计,关中约占70%,陕南约占20%,陕北约占10%。陕西是中国碑刻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发现于凤翔、被称为"碑刻之祖"的《石鼓文》,属战国时代秦国刻石,是我国境内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碑石刻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5次出巡。  相似文献   

16.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2,(10):17-17
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有些武将的绰号前面带一个"病"字。如宋平话《宣和遗事》中有个"病尉迟"孙立,《水浒传》中有"病关索"杨雄、"病大虫"薛永。原来,在宋元时代,"病"是"赛"的同义词,意思是比得上。如杨雄,《水浒传》称为"病关索",《宣和遗事》  相似文献   

17.
正《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士职也。"~(1)《隋书》《宋史》均作"士职"~(2)。"士职"与后妃、黄帝均无关,有误。郑樵已经发现"士职"不正确,其在《通志·天文略》中,将"士职"改为"士女职"~(3)。士女可指贵族妇女,与"后妃"一词相合,其意可通。胡三省又改为"女职"~(4),虽亦可通,实际距离其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士职"当为"土职",形近致误。理由是:第一、黄帝土德,轩辕十七星是  相似文献   

18.
<正>历代对于《资治通鉴》的注释,以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注最为经典。然其流传已久,传抄刻印,难免致误。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一地名讹误之处。备注如下: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卷138《齐纪四》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载:"壬寅,魏主至肆州,(胡注  相似文献   

19.
正"官人"本意是为官之人,一般是对为官之人的尊称。如《荀子》一书中有"官人益秩,庶人益禄"的说法。而唐以后,特别是宋代,"官人"的使用范围就不仅限于官僚阶层了,一些具有特殊身份的商人也被称为"官人"或"大官人"。如《水浒传》卖屠的郑大官人、经营药品的西门大官人等等。有趣的是,在宋代女性也尊称丈夫为"官人"。如《水浒传》中林冲被妻子称为"官  相似文献   

20.
现在容易读到的《资治通鉴考异》,本子有两种,一是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排印的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散布其中。这是当今《资治通鉴》最好的本子,读《通鉴》,读它当然最好。可是若读《考异》,读这个本子则甚为不便,因为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