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2,(1):1-10,36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铭文,涉及到邢国的“迁封”,老一辈金文学家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迁封”的铭文进行集释,并结合有关铭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攸从鼎铭文中的“且”字,郭沫若先生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和杨树达先生的《积微居金文说》中都释为“租”.一些史学著作据以立说,认为地租在周厉王时期就已出现.这就从文字的考释,进而涉及到我国地租,货币地租以及地主阶级出现时间的重要历史问题了,问题这样重要,值得我们继续认真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江涛  庞小霞 《南方文物》2009,(4):92-92,93-96
1973年,在山东兖州西李宫村发现一批铜器,见有铜卣、铜爵、铜觚和铜刀各一件,其中铜卣盖内与腹底铸有铭文“蜀册父癸”,铜爵腹内铸有铭文“移父癸”。铜卣与铜爵铭文第一个字基本相同,应为同一个字,一般认为是“索”,材料公布者认为器主是《左传》定公四年载周初封鲁所赐殷民六族之一的索氏。本文在重新考释该字的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洛阳北窑西周墓青铜器铭文简论》一文首次刊布了15种铜器铭文,内容十分珍贵。其中有1件簋,铭文中的作器者被作者释为“中播”,称此簋为“中播簋”。我们认为“播”应释为“弊’。西周散氏盘铭中有地名(?),旧多释为“播”。张亚初先生最先改释为“敝”,李家浩和李零先生将此字及包山楚简中从“敝”的字释出。这些考释是非常正确的。獘字下部从“犬”应没有问题,上部所从可视为散氏盘“敝”宇的省形,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前》63下蔽字所从“敝”形近。《说文》犬部:“獘,顿仆也。从犬敝  相似文献   

5.
“昜王”(昜即今“阳”字)铜鼎,1985年8月出土於湖南省桃源县三元村一座战国中期偏晚的楚墓内。发掘报告《桃源三元村一号楚墓》,已刊登在《湖南考古辑刊》第4辑(1987年10月出版),但对鼎铭文未加考释。近年来,学者对王鼎铭文看法不一,现将我的最初认识和对墓葬性质的看法,写成此文求教。昜王鼎铭文系刀刻在铜鼎口沿的小直唇外表,唇高仅1.3厘米,字迹清晰。铭文一行十一字,为:“十年土命昜王鼎容廿五升”。个别容易引起有疑问的字,作如下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6.
召伯虎簋铭文奇古难读,人物关系难以分清,诸家考释颇多分歧。这些分歧涉及器主及有关人物和历史事实。由於铭文内容对於西周史的研究有极重要的价值。不可不辨,因此,本文准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召怕虎簋铭文作新的考释。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下而是对铭文进行的考释。难五年正月已丑,雕(周)生又史(使)召来合(会)事余戏。 [考释]“五年”当指宣王五年 为便於铭文的通磐考释,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历史线索。 今本《竹书纪年》卷九截:“(历王)三年,淮夷侵洛,……十四年,犹狁侵宗周西。  相似文献   

7.
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铜量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楚(尹阝)客铜量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对铜器铭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墨子·兼爱下》载:“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四王者亲行之。何以知先圣四王之亲行之也?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从汉代到唐约一千二百年间,史载出土有铭铜器的总数不到二十件,个别铭文早有学者加以考释,如《汉书·郊祀志下》就有关于张敞考释美阳鼎铭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族氏铭文是金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见于商周铜器,大多为作器者的族氏名号.族氏铭文构形奇特,考释困难,至今仍是金文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难题.自北宋嘉祐年间,有关族氏铭文的搜集、著录、考释就已经开始.毫无疑问,这是研究族氏铭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宋人筚路蓝缕取得的成果值得珍视.然而,在今人有关论著中,除对宋代金石学评价较高外,学者们对此多以随意猜测论之.宋代学者的族氏铭文研究是否真的乏善可陈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妾子)(次虫)壶铭,第三行是:“昔者先王,慈爱百(?),竹倜亡疆,日夜不忘大去刑罚,以忧厥民之唯不辜。”诸家在考释这段文字时,均感文意难解。其主要原因,是对其中“(?)”字考释不妥所致。该字诸家多释为“每”。李  相似文献   

11.
商铜鼋铭补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03年征集到的一件商代晚期铜鼋的器形和铭文。同期还发表了李学勤、朱凤瀚、王冠英三位先生的考释文章,即《作册般铜鼋考释》、《作册般鼋探析》和《作册般铜鼋三考》(以下简称“李文”、“朱文”、“王文”)。这三篇文章对铜鼋铭文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甚多,现将可以补充三文或与三文不同的意见简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在山西曲沃曲村的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件商代方鼎,其铭文与研究商末年代有重要关系,业已受到学者的注意。1984年,张颔先生为纪念于省吾先生,撰写了《宀帚孳方鼎铭文考释》一文,对该鼎作了详细的论述①。这篇论文在《文物季刊》发表时,附有铭文摹本;在...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九年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二号墓内出土七件铜器,均有相同铭文。《文物》一九八○年十期发赵世纲、刘笑春同志文章(下称赵文),对铭文有很好的考释,只是没有明确铜器的铸作年代。本文据以做一点补充,续貂而已。铜器铭文,前有“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作彝鼎,后有“令尹子庚”的慷慨文词,称此器为“王子午鼎”极是。赵文引《左传·襄公十二年》杜注:“子庚,庄王子,午也.”确认王于午即令尹子庚.又据《左襄十五》“楚公子午为令尹”,《左襄二十一》“夏,楚子庚卒,断定王子午鼎铸于襄公十五年至襄公二十一  相似文献   

14.
郾王喜矛、郾王喜戈、鹰节、七年剑是《殷周金文集成》所收录的四件战国时期燕赵青铜器,但原书对铭文的释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文章对其中的"权""桀""俫""有""叚"等字进行了重新考释,并对其铭文作了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15.
山西晋城拴驴泉石门铭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一直以来未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山西大学赵瑞民、赵杰先生对铭刻进行科学勘查及考释以后,引发了学术界的重视,多名研究者对铭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铭文中的一些问题仍未能完全廓清。拴驴泉一名虽暂未发现于史料,但《晋书》后燕与西燕之战中所提及"深涧"或即指此。另外,作者对汉魏时期栈道修治管理、郎官制度、"下曲阳"地望、"碥"字释义等方面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6年1期首次发表的殷代乙卯尊铭文,是在已知的殷代金文中文字较长的一件,所述史实对于揭示殷代社会制度的一些侧面,甚关重要。该铭先后已有几位学者撰文考释,于通读全文见仁见智,各有多少不等的贡献。笔者以为,对于金文中一件较长铭文的通读并非易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前后多人的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贤者识大,不贤识小”,方能初底于成。而殷代金文又与周代金文的释读不尽相同,前者除了以古代典籍为佐证外,还必需与殷墟卜辞相互验证和补充,力求契合无间,方能无所滞碍地接近于史实。有鉴于  相似文献   

17.
《徐王子钟》见《金石录》和于省晋先生所编的《商周金文录》.郭沫若先生认为此器乃“僞刻”,因此在郭著《两周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未收录此器及其铭文拓本,这件纽钟的长方环纽上饰以绚纹;钲部无枚;篆部装饰以绚纹;隧部铸有变形重叠的纹.钲间及左右鼓上铸有铭文十四行,计七十六字。铭文从钟的正面钲间起,向左转一周至正面石鼓完.铭文有的字坏笔较多,但从上下文倒的关系及残字的笔划大致与推得全部铭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战国秦汉漆器往往在其底部内外烙印、针刻、刀刻和漆书一些铭文,很多铭文涉及到了当时的髹漆工艺。国内学者对这些铭文进行了详细地考释和研究,揭示出了汉代髹漆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肯定了保利博物馆新入藏青铜器《公盨》长篇铭文的价值,对铭文进行了详细考释。  相似文献   

20.
燕兵器铭文格式、内容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兵器铭文格式、内容及其相关问题沈融战国时期的燕国兵器普遍作铭,是研究燕国历史的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前辈学者对于燕国兵器铭文的考释已作出很大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战国文字同形异羲和同羲异形现象的普遍存在,各家考释颇有分岐,文字无法识读或用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