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美花 《沧桑》2008,(1):220-221
元杂剧中的婚姻爱情剧根据女性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才子佳人剧和书生妓女剧,尽管二者有很多相异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管是才子佳人剧中的贵族小姐,还是书生妓女剧中的青楼女子,她们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理想的过程中都十分主动,其见识和勇略是那些书生才子所望尘莫及的。本文探讨元杂剧中的女性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理想中如此主动的成因,归纳为两点:第一点是元代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妇女地位较高,思想较为解放,有所谓的"女尊男卑"思想;第二点是元杂剧作家的男性视角及其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江美娟  丁昕  王璞 《神州》2013,(24):14-14
张爱玲凭借着她个陛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女性。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一苍凉凄美,没有出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的基本欲求的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3.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根据女性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对长久以来存在女性心理的奴性意识进行深刻的揭露与剖析,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母亲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分析她笔下的母亲形象,挖掘深层原因,进而分析张爱玲作品中母亲形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艳  刘晓丽 《沧桑》2010,(6):137-140
妇女缠足这一习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缠足并不仅仅是一种旨在改变女性身体的社会习俗活动,而是与女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各个方面,如婚姻、教育、工作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女性生活的不同侧面。本文以女性缠足这一行为为切入点,来探讨解放前碛口镇女性的生产生活状态,以期对丰富不同时期女性的生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笑妍 《神州》2014,(15):15-15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伯莎·梅森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但从女权主义视角看却都有着困兽的斗一般强烈的复仇和悲剧命运。本文旨在通过二者的比较,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刻地理解女权主义,从而对追求平等的两性关系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乱伦禁忌在先秦时期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即"同姓不婚"与"族内异姓婚姻禁忌"."同姓不婚"要求人们在缔结婚姻关系时首先考虑"取妻避其同姓",而"族内异姓婚姻禁忌"则旨在排除家庭内部男性与其庶母、兄弟之妻、子妇等女性成员发生婚姻或两性关系的可能.这两种乱伦禁忌的区别仅仅在于形式方面,在功能方面它们都具有防止家庭分裂、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29年柳田国男开启了"婚姻变迁说"的问题研究,之后学者们从婚姻形态的分类,婚姻与家族、亲属关系的关联,女性回娘家与家族结构,婚姻习俗文化等多角度对日本近代以来的婚姻问题展开了研究。进入世纪之交,基于结构论和类型论的婚姻问题研究开始向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转向,"真实性研究""将现代社会纳入视野的研究""变化的视角""基于具象的整体性研究""基于多样性展开的多角度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将成为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可心 《神州》2011,(23):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她擅长从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的情感世界,也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作品里记述的是平凡而悲凉的人生。她更多的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审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女性人物人性上的弱点。本文主义描述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恋爱观,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及无奈。  相似文献   

9.
王可心 《神州》2011,(10):11-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她擅长从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的情感世界,也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作品里记述的是平凡而悲凉的人生。她更多的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审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女性人物人性上的弱点。本文主义描述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恋爱观。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及无奈。  相似文献   

10.
白雪 《神州》2012,(9):33-34
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张爱玲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他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代生态下女性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和桎桔。张爱玲是一位天才的女作家,她以细腻、冷峻的笔触抒写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展现着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传奇,勾勒出女性形象艰辛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不断的在探求女性的自我归宿。  相似文献   

11.
新书微讯     
正《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内容简介作者选取的时空节点为战时的上海。全书各章节相对独立,分别讲述了一些人——如《女声》杂志的主编俊子、红色"汉奸"关露、画家李青萍、女性知识分子杨荫榆和杨绛等;一些事——如上海邮政局拒招女职员、作为女作家代表的张爱玲的稿酬之争、"抗战夫人"现象等。以之为切入点,透视女性其时的位置与身份和社会角色,展现一些女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自我认知以及表达出的"女权"话语。作者:陈雁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半生缘》中,张爱玲以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塑造了顾曼桢、顾曼璐这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书中对她们生存困境的书写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生存悲剧,更实现了对人性的超越。在书中,张爱玲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涵盖了三个层面.即社会时代层面、文化层面和生命本体层面。  相似文献   

13.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11,(19):50-51
张爱玲一生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三年光景,第二次11年,两次姻缘皆为悲剧。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设立的"女子问题"栏目,作为女性自己表达思想的阵地,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本文试从该栏目中的七篇文章入手,分析知识女性自身对于传统礼教、女子教育、婚姻、职业等方面的看法,透视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知识女性在探讨女性问题上存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彭恬静 《神州》2012,(24):7
对时代、社会及人生的深深失望使得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荒原意识。无论是社会环境的"荒凉",还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丑恶",无疑都成为张爱玲"荒原意识"生发的起点,也是其小说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跨国婚姻女性的访谈,考察全球化时代中日跨国婚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女性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发生跨国流动,由于喜爱中国或从事中日贸易而来中国的日本男性增多,这增加了婚姻双方相遇的机会。不同于以往因国家之间经济差异、为追求阶层上升而发生的“上升婚”,中国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选择了学历、阶层类似的“同质婚”。跨国婚姻模式的转变,既有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带来的影响,也有女性在出生国经历的家庭关系以及个人自我主体性带来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选择都充满偶然性,跨国婚姻女性拥有越多的“移民特殊资本”,越能应对“同质婚”里的偶然和未知。  相似文献   

17.
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下,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收继婚俗渐趋弱化,女性贞节观念增强,传统的世婚制受到摒弃,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中的汉化因素呈现出地域性、社会性和功能性的特点,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1928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至1934年10月红军撤离,江西中央苏区的乡村女性经历了角色的嬗变,从裹脚到放足、婚姻包办到自主、人生的主要目的由结婚生子到寻求自我。这些都显示着原本作为沉于"地表之下"的乡村女性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同时这种近代化又有其局限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马伊 《黑龙江史志》2013,(19):293-294
中越边境地区跨境婚姻与其他涉外的跨国婚姻明显不同,它存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因素。本文从近年来云南金平金水河镇跨国婚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金水河镇中越跨国婚姻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边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学生群体中文化教育与传统婚姻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婚姻中的冲突与矛盾,是近代学校教育兴起之后的特有现象。接受了西方自由平等观念之后,学生们崇尚婚姻自主,渴望知识女性。但受风俗所限,他们自身多数都被父母缔结了传统姻缘。具有新式价值观念的他们,无法再对旧式婚姻容忍和麻木,而打破僵局又会遭到家族与社会的责难。化教育与传统婚姻的冲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为典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