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笙和芦笙舞 (苗族) 传说远古的时候,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遥远的北方。那时,各部族之间经常打仗,互相掳掠人畜、侵占土地。苗族为了自卫,他们筑起了土城。有一年腊月三十,苗族和另一个部族交战,把前来侵犯的敌人打得大败。他们收兵回城,杀猪宰羊,欢庆胜利。大家开怀痛饮,所有的人都醉倒了,只有一个不喝酒的小伙子还醒着。小伙子心想,大家为欢庆胜利而醉,我不会喝酒,何不如做个东西来吹吹,也欢乐欢乐。于是便砍来一截杉老树,将杉老树掏空,制成吹管。又用竹管放上叶片,插进葫芦,然后将葫芦安在吹管上,再在吹管上箍上唤香树皮,这就做成了葫芦笙。但他不知道吹什么调子好。就想,葫芦笙用什么东西做成,就吹什么东西吧。于是拿起葫芦笙,第一句吹“杉老树,唤香皮,葫芦笙”;第二句吹“竹子安叶片,葫芦笙”。他越吹越高兴,就一个人边  相似文献   

2.
在很久以前的勐糯坝,有一个善良、勇敢的小伙子,他的父母早就死去了。他的名字人们已经忘记,因为他的头发是金黄色的,大家就叫他“贺恩贺罕”,也就是“金头发”的意思。贺恩贺罕从小喜欢舞枪耍棒、踢腿练拳,到十六岁那年,他的功夫已经练得相当深了,使起棒来,只听见“呜、呜、呜”的风声响;练起箭来,能把空中飞着的老鹰射个正着。除了武艺,贺恩贺罕还会吹葫芦笙,弹(?)琴,敲象脚鼓。月光下的竹林中,  相似文献   

3.
很古很古以前,天上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间一片黑暗,一年四季都很冷。为了得到光明和温暖,聪明的阳雀打了  相似文献   

4.
从前,苗家有个小伙子名叫诺施,从小聪明伶俐,八岁起就会唱歌、吹芦笙,苗家流传的技艺,无一不会。父母喜爱他,邻居  相似文献   

5.
娘花     
侗家为哪样要在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架桥修路、吹芦笙、斗牛呢?老年人经常兴高彩烈地讲起一个动人的故事。为民除害从前,在偏僻的侗家山寨里,住着一户人家。两老口只有一个女儿,她聪敏过人,长得象鲜花一般,人们都叫她娘花,两老口认为这名字有意思,也就叫她娘花了。娘花的补老有一身好武艺,他喜欢女儿才智过人,爱如掌上明珠,把自己的武艺统统传授给她。娘花长到十五岁,补老的十八般武艺都精通了。山寨是个坡高缺水的地方,寨子对面不远的石山上,有个烟  相似文献   

6.
侗族送新娘     
阿山 《神州民俗》2006,(5):42-43
程阳地处桂北,地属三江.这里住着侗族人家,一共有八个寨子,每逢大的节日,如正月里的花炮节,这八个寨子的村民都会聚在一起庆贺,吹芦笙,跳舞。  相似文献   

7.
今天啊, 为什么不给阿哥喷出芳香……。唱到这里,忽听楼上传来了哭声。保安走上楼去,见情人侧坐在火塘边上。保安想靠近,靠不紧;想挨拢,拢不上。于是,他又吹响了葫芦笙,尽情倾吐离别三年的经历。听到芦笙响,姑娘也把自己的思念和等待述说了一遍,一直说到鸡叫三遍。这时,姑娘一声不响地站起身来,迅速奔向凉台,顶着棺材,跳下楼去,转眼就不见。沉醉于甜蜜的爱情的保安,被惊呆了。他紧紧追赶,却不知她的去向。他放开喉咙使劲叫  相似文献   

8.
从前,苗家寨子里有一对勤劳勇敢的男女青年。男的叫童湃,女的叫娘哉。童湃和娘哉是同年同月同时生的。小伙子生得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相貌堂堂。童湃不但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吹芦笙的好手,又是村中出色的打猎能手。他的箭法,百发百中;只要他举起手中的弩,不偏不斜,正中野兽的眼睛。娘哉这姑娘,聪明伶俐,相貌出众,是一个挑花绣朵,能歌善舞的苗家姑娘。据说,娘哉绣的花,一天要变十几个颜色,五光十色,扎实好看。  相似文献   

9.
荞地上架好阿聂切③,溪水边装好加叭嗒,猴子呀!你惊不惊,乌鸦呀!你怕不怕?猴子还是来了,扯碎了树上的攀枝花;乌鸦还是来了,撕碎了山边的云霞。来到流水溪边,飞到田边树下,来到木桶④旁边,飞到灌木枝枉。田边偷荞麦,枝上摘批把,木桶里偷蜂蜜,溪水边捕鱼虾,高树上啄芒果,山坡地采芋麻。猴子虽然灵俐,决骗不了人,上江的姑娘不受欺骗。乌鸦虽然狡猾,无法把人恫吓,下江的姑娘胆子大。上江人爱吹葫芦笙,下江人爱弹土琵琶,弹奏应奏出肝肠里的歌,说话应说出真心话。底羞哩!底羞啦!嗒羞哩!嗒羞啦!赶猴子呀!赶猴子,撵乌鸦呀!撵乌鸦。 ②加叭嗒是一种竹…  相似文献   

10.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1,(42):100-100
松鼠纸巾盒这款纸巾盒外观设计并不突出,立意却很考究。小松鼠和树苗时刻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抽取的纸张越多,松鼠和树苗就变得越小。  相似文献   

11.
一天,艾广龙背着一只土锅,路过喧嚷的森林。一只马丝金(大油瓜)“(口突)”地掉下来,把土锅砸得粉碎。艾广龙一把抓住油瓜,气冲冲地要它赔偿。油瓜惴惴不安地说:“艾广龙大哥,你怎么怪我啊?”“砸碎土锅的是你。不怪你,怪谁?”“因为松鼠咬断我的蒂,我才掉下来砸碎了你的土锅。你该怪松鼠!”艾广龙找到松鼠,问:“是你咬断油瓜的蒂吧?”松鼠急切地辩白:“因为黑蚂蚁爬在瓜蒂上,叮了我,我咬黑蚂蚁,用力过猛,咬  相似文献   

12.
颜林 《巴蜀史志》2000,(4):62-62
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据《辞海》栽:“芦笙,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行更广。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芦笙舞粗犷纯朴,具有独特的风格。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8,(8):I0001-I0003
贵州后山苗族的芦笙文化积淀了黔北、川南、滇东苗族芦笙文化的精华,与东南亚、美国苗族风俗一脉相承。1996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后山定位为“苗族芦笙艺术乡”。  相似文献   

14.
苗家芦笙     
杨正光 《文史天地》2004,(12):61-61
雷山方祥高排芦笙队屈原的《楚辞·天问》(阚子篇)称:“楚笙冠中国,楚人吹笙天下第一。”屈原所指“楚笙”就是苗族芦笙。《苗族简史》载:“湖北随县曾乙侯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笙,经专家鉴定是公元前的成品,其形式、构造与现代苗族的芦笙相同。”当今贵州雷山苗族的芦笙系古代承传之物,有一些已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成为当今独特乐器。高排芦笙,这是方祥地区苗族的芦笙,是世界上最高的芦笙。最高的五六米,最小的也有一米多,而且由多支组成,一般七支为一组,多的达二十支,甚至三十多支同堂吹奏,声音高吭宏亮。方祥高排芦笙制作考究,形式美观,每支…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熊本来长着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因为熊的力气很大,又会爬树,又会象人一样站着走路,所以十分骄傲,整天把尾巴翘得高高的,在树林里游来游去。一天,熊和松鼠在树林里相遇,熊把尾巴翘得老高,表现出骄傲的样子。松鼠灵机一动,决心教训一下老熊。松鼠领着老熊,走到一棵大树下,对熊说:“熊大哥,咱俩今天比比本领好吗?”老熊正好也想表现一下自己,就一口答应了。这时,松鼠指着树上一个圆圆的大葫芦蜂窝说:“看谁敢爬上树去,把尾巴栓在树杈上,然后手拿木棒去敲树上那个圆圆的大鼓。”话没说完,松鼠就先爬上树,把自己的尾巴绕在树杈上,“嘟、嘟、嘟”地叫了几  相似文献   

16.
“斗角舞”是我国水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本民族特点,为水族群众所喜闻乐见。“斗角舞”主要表现水牛斗争场面,由斗牛开始,最后以双牛不分胜负而结束。两名表演者戴着“牛头”道具,身体半蹲,边斗边舞。五个头插雉尾,腰穿白鸡毛裙的姑娘伴舞。伴奏乐器是五支芦笙和五支共鸣的莽筒。主要舞蹈动作为甩腰、顶胯、抖肩等。“斗角舞”是水族群众性娱乐活动,一般在秧苗拔节抽穗后举行,表示芦笙把谷子吹得鼓起来了,人们用欢乐迎接又一个大丰收。水族的“斗角舞”@霓裳  相似文献   

17.
贵州后山苗族的芦笙文化积淀了黔北、川南、滇东苗族芦笙文化的精华,与东南亚、美国苗族风俗一脉相承。1996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后山定位为"苗族芦笙艺术乡"。  相似文献   

18.
在澜沧江畔的连绵群山中,世世代代居住在茶乡凤庆的彝族最喜欢“打歌”。“打歌”,是流传于凤庆、巍山、南涧等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民间舞蹈。“彝族打歌”即是彝族的民间舞蹈。“打”即跳,“歌”则包含歌和舞。这种舞蹈的踏跺、抬腿和转体动作幅度很大,吹芦笙、笛子或弹  相似文献   

19.
芦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乐器。但芦笙与一般的乐器又有所不同,它不单纯是一种消遣工具,而是民族成员用以沟通或表达情感、沟通或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芦笙较早见载于唐人杜佑之巨著《通典》卷一百四十四“乐四·匏七”中:“于荆、梁之南,尚仍古制:南蛮笙、则是匏,其声甚劣。”杜佑曾于建中年间(公元780~784年)出任岭南节度使。这里提到的“声甚劣”虽然包含有一种对芦笙的贬意,但它却说明了芦笙至少在唐代就已经盛行。自唐代以来,芦笙经历了若干个朝代,非但没有衰退埋没,反而愈益得到人民的喜爱而不断发展,而若干个朝代的有关学者专家亦不间断地从形式到内容(包括地理分布)对芦笙作了大量的考察研究。这里试根据现存有关资料,对前人对芦笙的考察记载粗略地加以综述,以供有关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芦笙之歌     
一支祖辈传下的芦笙,季卜随着阿爹到处流浪,泪水化成曲曲悲歌,笙声诉不尽心中的忧伤。那年风雪埋住了山城,阿爹倒在地主的门前:没有土地,没有房产,身边的芦笙呵被鲜血浸染··一l次着阿爹留下的芦笙,我又走在流浪的路上,笙声呵不再悲声呜咽,祖国已迎米了黎明的曙光。鱼儿游进辽阔的大海,我回到洒满阳光的家乡,吹响芦笙呵唱新歌,山山岭岭迥荡着欢乐的音响。我曾在激浪中逆流航行,也曾在阳光下起舞欢唱,芦笙和我依旧相伴,诉说着我的欢乐和希望。我失去了我的芦笙,就象百花遭尽严霜摧残;没有歌声,没有笙声,我把我的信念在心底珍藏。生活里怎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