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纪 《神州》2011,(11):6-6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四子。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曹植的诗歌之所以得到后人如此高的评价,这其中不仅包括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韵之美。本文就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来试论一下曹植诗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呼丹华 《丝绸之路》2012,(16):72-73
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期,作为建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的曹植更是被称为"建安之杰"。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意象的运用为他托寓身世、表白心迹起了很大的作用。现阶段对曹植诗歌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女、少年、云、风、飞蓬等意象上,而对白日意象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曹植诗歌的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白日意象在曹植诗歌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树卓 《文史天地》2003,(10):55-55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南朝梁国钟嵘所撰《诗品》称其为“建安之杰”。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仅诗就有80多首。曹植的“七步成诗”,历来传为美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31集中就再现了曹植“七步成诗”的场面,其所吟的四句诗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曹植“七步成诗”一事,而是后人为誉曹植文采过人所杜撰的。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过程中,不但照抄了前人所杜撰的曹植“七步成诗”一事,而且还“篡改”了原诗。最早记载曹植“七步成诗”一事的是《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4.
《送应氏》是曹植早期诗歌佳作之一.此前学人大多认为该诗写作于建安十六年。本从该诗展示出的诗中景物、诗中人物和诗中情感三个方面人手,推论该诗作于建安六年至八年。  相似文献   

5.
曹植与东阿     
三国魏诗人曹植 ,字子建 ,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县 )人 ,汉献帝初平三年 (192年 )生于兖州东郡东武阳 (故城在今山东省莘县朝城西南 )。时其父曹操任东郡太守 ,治所于东武阳 ,眷属随之。曹植天资聪颖 ,才思敏捷 ,下笔成章 ,甚得曹操喜爱。他青少年时数次随父出征 ,曾东临沧海、北  相似文献   

6.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第三子,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被誉为"建安之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因而后人  相似文献   

7.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号亚卢,再改名弃疾,字亚子,后以亚子为统一名号。他生于1887年5月28日,吴江人,是一位爱国诗人,更是一位革命斗士。他一生以诗歌为武器,鼓吹革命,宣传革命。1945年,周恩来送给柳亚子一幅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章”。此联正是对柳亚子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徐昌  吴佳乐 《神州》2013,(13):9-10
曹植的文学创作究竟有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一直以来是人们争论得很厉害的一个话题。虽然正史当中并无记载说曹植与佛教有什么联系。但是,曹植与佛教的关系在许多的野史以及宗教史中多有记载。因此,曹植和佛教之间一定有着某些联系。本文即着眼于分析曹植某个创作时段中的作品与佛教思想的关系,旨在说明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意识是一种渗透而不仅仅是一种传播。  相似文献   

9.
“情兼雅怨”是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评价其他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各注家对“雅”的点校存在很大分歧。本文指出,“雅”应是与“怨”两两相对的一种美学风格,而不是指《雅》(即《小雅》)。  相似文献   

10.
东阿鱼山风水极佳,是曹植晚年寄情之地。东阿曹植墓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较小,形制似不符其王侯身份,这与曹魏时期普遍实行薄葬、防盗及曹植后期经济状况较差有关,也与墓葬曾遭毁损不无关系。东阿曹植墓应为真实曹植之墓。  相似文献   

11.
曹植是魏王曹操之子,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黄初二年(221年)被魏文帝曹丕诏贬安乡侯。后来,后魏明帝曹睿诏封其外祖父甄逸为安城乡侯。对于曹植被贬安乡的地望以及安乡的级别,历代众说不一,而且北宋以来诸多文献将安乡与安城县混为一谈。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据,结合实地调查,论证曹植被贬之安乡是县辖的下一级政区“乡”,其故址在今河北省晋州市侯城村。而曹睿诏封其外祖父甄逸之安城乡,则位于今无极县安城村。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岭南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南园诗”是明代岭南诗歌的重要代表。“南园诗”贯穿有明一代,从元末明初、明中叶延至明末,分别包括“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以及“南园十二子”。一般认为,“南园”是“南园诗”产生地方。故研究“南园诗”,必先确定“南园”明确的所指。  相似文献   

13.
《曹植集校注》商兑熊清元赵幼文先生《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首次对曹植集全校全注,其得失利钝,江殷先生已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江文载《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或许是拘于文体和篇幅,江文对该书之校和注的批评较为简略。笔者在阅读...  相似文献   

14.
于石 《古籍研究》2001,(3):59-60
关于《七步诗》的作,没有人在正式的论证中肯定是曹植的作品,而众多的引用以及注释这些引用的人,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把它逮属于曹植名下。博雅如钱钟书在《宋诗选注》梅尧臣《田家》诗注中亦谓:“三国时曹植《七步诗》的‘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何故?  相似文献   

15.
周建国 《古籍研究》2003,(2):53-59,64
魏晋六朝文学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发展,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无疑是促进一这发展的开风气者。从魏晋六朝文学发展的趋势,来探讨曹植在中古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很有必要。这不仅对加深曹植及建安文学的了解,并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都不无意义。现在的有关论著从这个角度来研究的似乎还比较少,故笔者不嫌芹献,拟由此对曹植及有关问题作一番新的探讨,如有谬误不当,深望读者与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汉末,曹操的长子曹丕,从汉献帝手里篡夺帝位,称为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植,从小聪明过人,很有文才,10来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写得又快又好,曹操生前特别喜欢他。可是曹丕却很妒忌曹植,做了皇帝以后,更常常对曹植进行种种刁难和打击。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有一次,曹丕对曹植说:“听说你才思敏捷,我却没有面试过你,现在限你走七步,就在七步之内要成诗一首,如果不能,我就要治你欺狂之罪!”曹植无奈,只得一面走,一面做诗。还未走满七步,便做成了一首:煮豆燃豆箕,漉鼓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似文献   

17.
赵丹 《沧桑》2010,(3):228-229
梁代诞生了我国中古时期两个最重要的文学选本——《文选》和《玉台新咏》,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文选》和《玉台新咏》在诗歌选录上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从曹植的闺怨诗、弃妇诗入手,从两选本差异之处发掘两选家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审美价值观等,进而从各自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中找寻选本沿用千百年来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石河子市钱币学会在石河子艾青诗歌馆举办了新疆钱币展览。这次展览共展出新疆钱币500余枚,实物展板38块,宣传图板36块,这是“7.5”事件以来,石河子市钱币学会组织的第15次展览。  相似文献   

19.
正"官六代"的家世吴隐之(?—413年),字处默,祖籍济阴郡甄城县(今山东甄城县)。其六世祖吴质才学通博,人情练达,辅助曹丕夺权。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口诵华美的辞章赞美曹操的功德,而曹丕是慢热型,急就诗赋相形见绌,就紧张了。旁边的吴质对曹丕悄悄地说:"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听了吴质的话,哭得非  相似文献   

20.
《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淅江省杭州人,清代乾隆四年(1739)会进士,点翰林。乾隆八年(1743)任沐阳县令(属江苏省海州),旋改海城县,到乾隆十三年(1748),于江宁府城内购置隋氏花园,改名随园,接待达官名流,他将酬唱诗歌加上评述,集成《随园诗话》一书,其中上册原十六卷,下册补遗十卷,汇录诗歌总集蔚成一家之言。它在文学史上受到不同的评议:有的赞赏他“提倡性灵,不必师古”之创见,有的斥责他“上媚王侯,下奖轻薄之子”的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