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7,(8)
<正>我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礼俗繁多,如占卜、祭祀、婚丧嫁娶等等。尤其丧葬习俗蕴涵特定的文化指向,历来为我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所重视。其中在死者口中放置东西,后世称之为"口唅"的习俗,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丧葬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口唅,又称口塞,一般是指在死者口中置放的玉石。《周礼·秦官宗伯·典瑞》:"大丧共饭玉,唅玉。"《说文解字》:"唅,送死者口中玉也。"玉在古人的心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北京国际雕塑公园2015踏青季暨第十二届玉兰文化节开幕2015年4月4日至5月3日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举办2015踏青季暨第十二届玉兰文化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玉兰花苑"占地5公顷,种植着8个品种5000余株玉兰,是北京规模最大的玉兰观赏园。活动以"沐春风,观玉兰,同享和谐健康生活"为题,推出中国梦-魅力玉兰书画展、全民健身日、百姓大舞台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贴近百姓心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推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例举了郑文焯、朱彊村、杨铁夫等大家对梦窗词作中玉兰、海棠、豆蔻三种花卉所作的笺注并进行了辨正,确定了梦窗词中的"玉兰"是秋天莹白色兰花;辨明了"小春海棠"的植物特征;辨析了"蛮江豆蔻"、"蛮姜豆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曲石 《文博》2000,(3):61-63
中国人自古有爱玉的传统,尤其是当代佩玉藏玉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中国民间收藏的古玉,尽管比不上考古文博单位的高品位,但不乏精美上乘之器。如今年中国民间收藏玉器展上所见的红山文化玉兽块、玉笛、商代玉柄形器、西周玉鸟、玉琮、春秋玉虎璜、战国云纹玉琮、东汉玉圭等,都可视为杰出的代表。这些古玉器虽辗转流传,但多数出处较为明确或传承有序。它们既是庋藏的珍品,又是古玉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这里将本人对其认定简作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帝受命有云瑞 夷巫事神琢瑞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山文化墓葬发掘出土的上百件玉器中,玉箍和玉勾云形器是重要的玉神器,尤以玉勾云形器为最最重要之事神用巫玉。其表面器形构架由(?)三种图案组合成复合勾云纹造型,反映了红山文化群体对"云"、"雨"的崇敬和期盼。其深层内涵则是云上有天、天上有神,天神是至高无上之神,具有权威性和震慑性,也为红山文化群体视为保护神加以膜拜。玉勾云形器、玉龙、兽面饰块形器等红山文化玉神器均以云纹作结构框架并普遍应用,说明其群体以崇敬云天为己任,并创建了高度发达的东夷玉文化板块。此一玉文化或可能与"黄帝受命有云瑞"、"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的记载有关联。而"玉勾云形器"之名称不甚准确,经考证古文献,应为"吉云饰玉神器"、"玉吉云形器",宜定名为"玉瑞云纹饰"。  相似文献   

6.
两周“佩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佩玉”,是古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平常意义的“所佩之玉”有所区别。《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虫宾)珠以纳其间。”又《毛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此处的杂佩,也即本文中的“佩玉”。综上,周代所谓的佩玉,或称杂佩者,并非泛指单一的玉佩饰,而是由诸多特定玉件  相似文献   

7.
现在陈列于故宫明清工艺美术馆的白玉错金嵌宝石碗(见彩色版照片),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琢成,玉如凝脂,洁白无瑕,碗的外壁饰错金花卉枝叶,并以一百八十颗闪烁的宝石嵌成红色花朵,玉蕴金辉,光泽晶莹,是清宫秘藏的一件艺术珍品。碗心镌隶书“乾隆御用”四字。缘碗的内壁刻楷书乾隆御制五言诗:“酪浆煮牛乳,玉碗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8)
<正>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典型器类,也是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玉器。这类玉器,虽然光素无纹,却用料甚大,掏大而长的中孔也甚费工费时,说明其在当时是很受重视的[1]。但关于这类玉器的功能,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臂饰或腕饰,有人认为是舀米的实用之器,也有人将其称为"箍形玉"、"玉箍形器"或"马蹄状玉箍",认为是一种具有束发功能的玉箍[2]。之后,郭大顺依照这类玉器自身的造型和形制,将其定名为"斜  相似文献   

9.
赵逵夫 《文献》2000,(1):45-55
一、从<鹏鸟赋>看<惜誓>的作者 <楚辞·惜誓>的作者,至汉代已不清楚.<楚辞章句·惜誓序>云: <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第一句"<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首先说不知谁所作,其态度很明确.下面说:"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提出曾经有过的一种说法,但表示了对它的怀疑.  相似文献   

10.
程军 《文献》2001,(1):262-267
我国古书对蓝田玉多有提及,汉代乐府<羽林郎>记:胡姬"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①东汉班固<西都赋>有"陆海珍藏,蓝田美玉."②蓝田玉到宋代开始湮没,后人不知它是怎样的玉,甚至对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也表示怀疑.蓝田古玉到底是怎样的玉,它究竟产于何处?  相似文献   

11.
理、厘、防、■同源考张希峰理,《说文》“治玉也”,段玉裁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末理者为,是理为剖析也”。“理”古音来母之部,字认玉,本括剖析切割玉石,加工成器。《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理”用其本义。“理”表示象治玉一样剖析区...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7,(8)
<正>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为酷爱玉的一位君主,他爱玉,藏玉,研究玉器,还参与玉器制作的部分环节。他的诗文中有玉,日常生活中有玉,赏赐臣下馈赠外国国王的还是玉。他对玉的痴迷,促使"乾隆玉"成为18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以至于到现在,只要是留存下来真正的乾隆御制玉器,都是我国古代精工精美玉器的代表。乾隆玉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在玉器上铭刻,包括刻款刻识,题诗作文,使玉器不仅质  相似文献   

13.
思念(傣族)     
天上的繁星啊,你能不能告诉我,是谁抢走阿妹,夺走了我的欢乐?妹妹啊,世上的姑娘谁也比不上你,哥哥孤寂的心和你永远连在一起!我问神灵啊,老天!你为什么要把宇宙分为阴间阳间?爱情的葛藤为什么断得这样早?小妹丢下我离去,我的心如刀纹!我问神灵啊,老天!你能不能让我和阿妹再见面?你去了,怎么不留给我片语只言,让我一个人留在这茫茫的人间?天神啊,你为什么不回答,难道我说的话你没有听到?美丽的板宝花谢了还能再开,小妹抛下了我,永远永远回不来!夜深人静,’我更显得孤单,整夜整夜不能合上忧愁的双眼。大青树再高,比不上我俩的爱情高,狂风啊,你…  相似文献   

14.
胡中亚 《文博》2020,(4):53-59
石峁文化玉人头为侧面剪影式人像,夸张的眼睛形象并非"一目",石峁文化并非《山海经》所载"一目国",而是与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中人像造型相似,表明当时区域之间可能已经有上层文化交流。玉人头夸张的眼睛与双眼石雕是"眼睛崇拜"的真实反映,也是石峁文化多元信仰或"泛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良渚文化"一神教"的信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夏鼐先生把商代玉器分为"礼玉",即璧、琮、圭、璋、璜、琥"六瑞",武器和工具,装饰品三大类,而在汉代玉器中则另立葬玉一类。所谓葬玉是指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塞、玉含、玉握4种。汉代盛用葬玉,但追本求源,其始当在两周以上。夏鼐先生在上文中已经指出,玉衣制度可以溯源于东周时代的"缀玉  相似文献   

16.
正"抓蚂蚁"是导演唐煌和他的团队在贵阳成立的本土戏剧团,它的前身是2006年上海成立的"Dramaing",唐煌将它解释为"正在戏剧",尽管这个单词在英文中并不存在。"抓蚂蚁"一是取"Dramaing"的谐音,再者也是唐煌身为戏剧工作者对自己的定义。他把自己和团队称为戏剧界的小蚂蚁,或许影响力比不上声名显赫的戏剧大师,但是像蚂蚁  相似文献   

17.
“牙璋”初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璋,是我国古代玉石器的一种。关于它的形制和用途也常见于文献记载。如《诗·大雅·棫樸》载;“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注曰:“璋,祭祀之礼玉。”《周礼》更加详细的将璋的种类,尺寸和用途加以记载。如《周礼·冬宫·玉人》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牙璋中璋七寸……”其它还有诸家《古玉图录》和《古玉图考》等都记载了璋的形制和用途。并把璋作为古代礼玉“六瑞”之一。六瑞中的壁、圭、琮、璜、虎、诸家都无甚重大争议。唯璋的形  相似文献   

18.
距离贝·布托遇刺身亡还不到半年,她的三个子女就相继出任巴基斯坦人民党要职,其中最小的年仅14岁。究竟是谁违背了贝·布托生前"不希望子女从政"的遗愿呢?  相似文献   

19.
在石家河等遗址出土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以玉神像、玉人像和玉鸟等三类题材最为引人注目,但学术界对于这些玉器的来源及属性还有很大争议。本文认为上述玉器题材均与少皞氏密切相关,其中玉人像即少皞氏首领重,重死后被尊为东方之神句芒,其形象为"人面鸟身",玉神像和玉神鸟分别代表了句芒的两种面相。在"禹征三苗"过程中,少皞氏族众是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些"句芒"类玉器应是少皞部族将士在江汉平原的遗留物。  相似文献   

20.
赵理惠 《神州》2011,(20):22
《卡拉是条狗》围绕老百姓老二"拯救"爱犬卡拉的故事展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老百姓的无奈与悲哀。本文根据90年代中北京的社会背景,对影片中卡拉、老二、玉兰等方面进行人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