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诠林 《神州》2011,(10):10-10
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以日语创作者不多,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但这些有限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男作家的鲜明创作个性,尤其是叶陶、杨千鹤、张碧华、黄宝桃、辜颜碧霞等人的日语通俗小说作品,更是发出了不亚于男性作家的颠覆霸权社会的勇敢呼号。  相似文献   

2.
李诠林 《神州》2011,(17):21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文言创作,大体上经历了反省、革新思想阶段(1923-1937.6),坚韧生存、维一线斯文于不坠与无奈彷徨交织的阶段(1937.7-1945.8)。此时期许多台湾作家的文言诗文,或表达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李诠林 《神州》2011,(8):21-21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文言创作.大体上经历了反省、革新思想阶段(1923—1937.6),坚韧生存、维一线斯文于不坠与无奈彷徨交织的阶段(1937.7—1945.8)。此时期许多台湾作家的文言诗文,或表达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或流露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或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这些源出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台湾现代文言作品,同样是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李辉英,满族作家,他一生的创作以地域而论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大陆时期和香港时期。他的小说作品大都以反映抗战题材为主,他还有大量散创作.以及一些创作技巧等方面的论。  相似文献   

5.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台湾作家。1918年生于日本大阪,童年时代在北京长大,1948年返回台湾。从五十年代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共43部。林海音以小说《城南旧事》享誉文坛,《冬阳·童年·骆驼队》即是该书的出版后记。千金难买是童年,童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童年生活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6.
台湾见闻     
<正>应台湾湖北文献社汪大华社长的邀请,湖北省政协文史参访团于2013年秋冬时节对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访问与考察。现将台湾一周行的见闻略抒己见,与大家分享。1.话语。落地先开口。国语是台湾强制学习的语言,因而,大多数台湾人讲国语。由于台湾过去很长时间是荷兰、日本的殖民地,且与美国交往甚密,因此,新生代台湾人学习外语的自觉性较强。他们一般都会讲国语、闽南语、英语、日语。台湾人说话轻言细语,文明谦和,街上、景点、公共场所听不见民众的大声喧哗。  相似文献   

7.
古远清 《炎黄春秋》2001,(11):66-67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中,称旅美作家於梨华为“没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她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充分体现了这位作家“觉得别人都是有家可归的,而我永远是浪迹天涯”的这一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8.
赖和是台湾日据时代一位深得民众爱戴又倍受文坛推崇的爱国作家。在台湾,有“到处人争说赖和,文才海内独称高”之说。他为台湾新文学“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子”,被誉为“台湾鲁迅”、“台湾新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9.
孙晟  舒萍 《神州》2011,(8X):24-25
《海神家族》是台湾女作家陈玉慧基于自己对家族真实情感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透过一个台湾女子的寻根溯源,融贯民俗、宗教、历史与人物回顾,记录了一部男性不断缺席的家族史,通过小“我”的描摹,影射整个台湾的命运,糅杂了三代人近百年的台湾历史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刘波 《文史春秋》2009,(2):57-57
世界级电影大师谢晋和蜚声中外的旅美台湾作家白先勇,两人可谓神交已久。  相似文献   

11.
徐蕾 《环球人物》2013,(26):84-85
人物简介蔡明亮,生于1957年。台湾著名导演、编剧。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大学期间就开始写舞台剧剧本,毕业后一直从事影视创作,被誉为台湾新浪潮第二代新锐。蔡明亮是那种带着强烈个人风格拍片的人,喜欢他电影的观众对他顶礼膜拜,讨厌他电影的人对他冷嘲热讽。而国际影坛对他的态度则是无可置疑的认可——自37岁凭借《爱情万岁》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后,蔡明亮的每部电影都入围国际三大电影节(威尼斯、柏林、戛纳)主竞赛单元。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献中对台湾原住民人口比较系统的记录始于荷兰殖民统治时期。但是 ,学界对这一时期原住民人口的规模及其消长却缺乏研究 ,以致某些人为制造“台湾民族”而肆意夸大原住民人口的历史基数。根据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的相关文献和“番社”户口调查资料 ,台湾原住民纳入统计的人口约 5万至 7万人。荷兰退出台湾时 ,全岛原住民人口估计为 11 83万— 15 8万人。由于疾疫的流行、荷兰殖民者的屠杀、部族之间的争斗及自然灾害等原因 ,造成原住民人口的锐减。那种认为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时原住民人口基数为 50万的说法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中产阶级在台湾转型时的政治文化变迁中的兴起原因,说明中产阶级在台湾政治文化从威权政治向自由化"软着陆"转型时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7-18世纪是闽南人海外移民的高潮时期,也是台湾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台湾移民以闽南人为主,可说是闽南社会在海峡对岸的延伸.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而16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在整个17-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17世纪20年代以来,由泉籍郑氏集团主导的海外华商网络和台湾开发则是台湾泉籍人多于漳籍人和泉籍人主导台湾商贸的主要原因,这与17-18世纪海外华商网络和华人社会以闽南人为主、闽南籍者又以泉府人居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马加是廿世纪三十年代即活跃于坛的名东北籍作家,曾任辽宁省联主席,他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作品,不仅描写了东北人民抗战的热情与史实,而且描绘了东北所特有的风土人情。本通过对马加作品的理性分析,从满族化特质角度,揭示出“民族英雄情结”和“故乡草原情结”是其创作意识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同时对作家在创作中重视满族民间化,以及重视满族的民族心理和化传统的趋向,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台湾台南孔庙是台湾最早建立的孔庙.开创了台湾儒学教育的先河。台南孔庙从明郑时期创建以来,历经多次修建,现在是台湾重要文物古迹,供人参观游览.其传承的儒学思想对台湾民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马加是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领域内的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至今仍活跃在文坛上的已经为数不多的老一辈作家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满族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浩轶的著作,久久地享誉东北和辽宁的文坛。从1928年他发表第一篇作品开始,他已经度过了70年的漫长而多彩的创作道路。马加的创作,跨越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建国后的"十七年"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而几乎成为本世纪中国革命文学的记录者。他用自己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8.
福建移民是如今台湾社会的主体,明末清初则是移民运动的重要活动时期。福建地区本就多山少耕地,但长期以来由于远离中原,开发不足,人烟稀少,故而并未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但经过永嘉之乱以来的一系列政治变动和战争,黄河流域民众大量南迁,经济重心随之日渐南移,福建地区也逐渐从一个地广人稀的宽乡,变成了人多地少的狭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局面至明末清初之际达到极致。为谋生计,大量福建人冒死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开始新的生活,为台湾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工具。台湾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台湾这片沃土的养育。  相似文献   

19.
《南方人物周刊》2013,(26):76-83
大陆学者章立凡与台湾作家亮轩,原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们的父亲章乃器与马廷英,也曾是当年的风云人物,亮轩的妻子陶晓清与儿子马世芳,是台湾音乐史的重要推手,这一家族南渡北归的选择、颠沛流离的命运,折射出两岸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18年连横编著的《台湾通史》和清代编修的6部《台湾府志》中的寺庙记载为基础, 从寺庙的分布、数量、规模和主祀神等方面, 分析明清时期台湾地区宗教信仰状况及其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