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7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物局及乡宁县管所组成的内阳垣考古队,在乡宁县昌宁镇内垣村南的土疙瘩墓地,抢救性发掘各时期墓葬94座,灰坑7座。其中夏墓5座,灰坑3座;春秋墓89座;汉魏暑期灰坑4座(图一、二)。  相似文献   

2.
海曲汉代墓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西郊西十里堡村西南约1公里的日(照)东(明)高速公路南侧,为了配合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3~6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建设工程占压封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田野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一度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椁重棺、一椁双棺和个别无椁单棺墓葬。墓葬盛行设置器物箱,一般有头箱、脚箱或边箱,也有的头箱、脚箱、边箱齐备。木质棺椁全部采用榫卯结构扣合,制作考究,棺内外髹朱漆或黑漆。有2座墓葬的木棺底板和挡板乃用整木凿成。规模较大的墓葬,椁盖板多两层,盖板上面铺设席子。死者头向明确的都向东。总体来看,一号封土内的墓葬规格高、保存好、棺椁最完整。二号封土平面也呈台状,面积约1600平方米,残高4.5米左右,清理墓葬36座,其中一椁双棺合葬墓2座,重椁一棺墓1座,单棺墓2座,其余一棺一椁。有5座墓葬设置头箱,1座有脚箱;附头箱和边箱者1座,有脚日照海曲墓地1、2、3号封土平面分布图考古新发现”之一。 一这次发掘共清理墓葬90座,其中砖室墓17座,其余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90座墓葬分为4个区域,其中1、...  相似文献   

3.
李林 《文物世界》2007,(5):36-37
2000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山西乡宁县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在嘉父山进行。这是一处春秋时期墓地,其中的4号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3.53米,宽2.30米,高1.50米;棺长1.76米,宽0.50米,高0.74米。椁下两头各有横木,垫着木椁。男性墓主  相似文献   

4.
1982年2月,潜山县模范公社王湾大队庆丰生产队彭家岭发现西汉墓一座。墓呈长方形,长3、宽2.7米。棺外有椁,椁上有横木。棺周身髹朱漆,有榫卯。棺两侧有边厢,内有随葬器物。出土器物中有木质漆耳杯十  相似文献   

5.
彭浩 《文物》1982,(10)
湖北江陵马砖一号墓是战国中晚期之际的一座楚墓,下葬时间在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前不久。墓葬内有一椁一棺,椁内分隔成棺室、头箱和边箱。随葬有铜礼器和仿铜陶礼器:铜礼器主要有鼎二、壶一,仿铜陶礼器有鼎二、敦二、壶二和盥洗器。此墓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据近年来的研究,江陵楚墓依墓主人身份不同,反映在葬具的使用和随葬器物的组合上也有等级差别。一般情况是:上卿(封君)用一椁三棺,椁室分隔成五室或更多。随葬品有成套的铜平底鼎((?)),配有成组的食器和盥洗器,同时备有成套的金石乐器。下大夫用一椁二棺,椁内一般隔成三至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东周王城东部、汉河南县城东北角的基建工程中,清理了近200座古墓葬。现将其中编号为C1M8503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一墓葬形制C1M850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350°,墓口叠压在现代建筑基础之下,墓壁规整平直。墓室长2·7、宽1·9、深4·8米,填五花土。葬具为两椁一棺,均已腐朽,仅留灰白色朽痕。从朽痕看,椁、棺均呈长方形,外椁长约2·5、宽约1·7米,内椁长约2·2、宽约1·3米,棺长约1·9、宽约0·8米,棺置于内椁西侧。骨架残朽,仰身屈肢,头朝北,面朝上,两臂横置于胸前。外椁的西北角出土有陶拍和陶…  相似文献   

7.
2019年9月起,淮安市考古所对金湖县徐梁花园安置房项目附近的徐梁古墓群进行了先期勘探,面积约10500平方米,采取普探与重点勘探相结合的方式,共发现墓葬66座。勘探结束后随即进行发掘,11月中旬结束,发掘墓葬以汉墓为主,以及战国墓葬3座、清墓1座。汉墓形制均为土坑竖穴墓,有一椁一棺、一椁双棺、单棺和双棺等。大部分葬具已腐朽,仅存痕迹。  相似文献   

8.
1989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市城郊乡三八村因取土之需发现了一座墓葬.市文管会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地面上发现断残、风化的墓志两合.据此可确定为明代程姓夫妻合葬墓.现将男墓编号为M1,女墓为M2.M1,长方形竖穴石室木椁墓.墓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北向偏东20℃.此墓结构极其考究,外椁浇浆,厚24厘米,下部为厚26厘米的石板,内椁为本椁.内、外椁之间有一层2~5厘米的松香层,略带气味.椁内楠木棺保存良好.墓底距地面深1.85米.墓口距地面深1.20米.棺  相似文献   

9.
1978年5月至1979年5月,我们在固始县侯古堆发掘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古墓和它的陪葬坑。主墓为“甲”字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5、深17米。主墓上边为高7米的封土(当地群众俗称侯古堆)。墓坑内均为积沙积石,并掺少量青膏泥。斜坡墓道筑于墓坑东端,内填花土。墓坑下部置单棺双椁,棺内有墓主骨架一具,头东足西,经鉴定为成年女性,其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椁内除随葬部分铜器、陶器和玉器外,还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河北省平山县北七汲村发掘了11座墓葬,其中4座墓葬年代较早,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向北偏东10°~30°,葬具为一棺或一棺一椁,随葬品放置于壁龛、棺内或棺椁之间,以鬲和罐为基本组合,时代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推测为中山国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在配合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基本建设工程中,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清理了1座东周时期墓葬(编号2002LC1M7602,以下简称M7602)。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解放路北段(图一)。墓葬基本保存完好。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7602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向0°。墓壁规整平直,墓口长3 5、宽2 4米。墓口开在生土层上,距今地表3 2米,墓底距今地表8 2米。墓圹内填五花土。葬具为两椁一棺,棺椁俱已腐朽,只存灰痕,均为长方形。外椁长3 16、宽1 75 ;内椁长2 3、宽1 05;棺长2、宽0 64米。椁板与棺板均厚0 04米。棺椁的榫槽结构已不清楚。人骨已朽残,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12.
1984年3月下旬,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城东的新安砖厂清理了一座西汉墓。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南北残长4.80、东西宽2.90、现存深度1.50米。从墓内遗迹分析,该墓有棺有椁,墓壁有板灰痕迹,墓底有椁槽。清理出一批陶俑,均放置在棺椁之间,出土时多已断裂。通高40厘米左右,面部扁平,身材修长,苗条有余而丰满不够。全身裸露,男女特征具全,性别一目了然。从个别俑身  相似文献   

13.
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木椁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常州市北郊北环新村住宅基建工地发现一座木椁墓,市博物馆组织人员进行了清理,情况概述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椁顶距地表1.6米,方向250°,葬具为一椁一棺(图一)。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发掘了6座保存较好的汉代竖穴土坑木椁墓[1].这些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并且存在一墓多椁或一椁多棺的合葬现象.其中,M1与M7、M8、M9为Ⅰ型木椁墓,被置于同一个长方形竖穴墓坑之中,属于同一墓葬的四个椁室.它们之间用生土或熟土隔开,每个椁室内放置1~2具木棺.因而,似乎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家族内几个家庭的多人二次合葬墓"[2].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济阳姜集刘台子遗址清理了一座西周时期的中型墓葬,编号M6。墓葬为土坑竖穴,一棺一椁,墓内二层台上随葬了大量青铜器和陶瓷器。其中一件象鼻足方鼎造型独特,工艺价值很高;多件青铜器铸有铭文。棺内出土的玉器,如玉龙、玉戈、玉鸳鸯、玉鹦鹉、玉鱼等,也很精美。本期刊发了该墓的清理简报。  相似文献   

16.
洛阳两座东周铜器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西工区的基建工程中,在东周王城附近发掘清理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两座墓内出土有成组铜器。现简报于下。C1M4 位于洛阳地区运输公司西院,北距中州路约50米,西距王城约3公里。墓葬为长方形竖穴,方向350°。墓口长3.46、宽2.1、墓底长3.4、宽2.05、深7.75米。墓室四壁整齐光滑,内填夯打的五花土。葬具为一椁一棺,已朽。从残存的木板灰痕看,椁长2.9,宽1.45,棺长2、宽0.7、板厚0.1米。棺内人骨架已朽,从骨灰痕可知死者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图一)。  相似文献   

17.
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11月,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对郭家庄东南的一座商代贵族墓葬进行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墓内随葬品共计63件,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骨器、蚌器和贝币。该墓的时代为殷墟文化第二期,墓主人是旅长或高级贵族。该墓是近年在殷墟外围地区发现的较重要的墓葬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在淅川县马川墓地发现了近百座东周墓。墓葬保存基本完整,其中以118号墓的规模较大。该墓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多台阶竖穴土坑木椁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内有一椁三棺,出有陶器、青铜兵器、铜铃及料珠、玛瑙珠等遗物。该墓年代应为战国早期,墓主人为卿大夫级。  相似文献   

19.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的发掘清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2013亦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推测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分布于棺椁之间及棺内,共出土随葬器物898件,有铜、玉、石、陶、骨与蚌器等类。其中铜礼器中的(?)和匡上铸有铝文,由铝文可知墓主人应为女性,其夫应是虢国元土一级的贵族。墓葬年代为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20.
郝勤建  彭浩 《文物》2022,(9):68-75
<正>湖北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张家山M336发掘于1985年,东距出土《二年律令》和《奏谳书》等竹简的M247约400米。该墓为一座土坑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部分已腐朽,椁内充满淤泥。竹简多放置于头箱南端的残破竹笥中,出土时残留有包裹竹简的麻布。遣册散置于边箱西端底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