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邂逅石宝寨     
游览名胜古迹,多半是慕名而去的,也有的是不期而遇的。慕名而去的不一定都满意而归;不期而遇的不一定就没有收获。我的石宝寨之游就是属于后者。我早就答应过老伴,要陪她去三峡旅游一次,可是因为忙,一拖再拖,直到今年听说三峡大坝工程在国庆节后就要截流了,今后的三峡是个什么样子真不得而知,这才下了决心,趁国庆长假的机会,到旅行社报了名,在国庆那天就起程出游了,向往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先在重庆作了一日的观光游,晚上登船起航,次日早,船靠丰都,游“鬼城”。过丰都之后,导游却对我们说,因为轮船停靠码头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姜一新 《纵横》2013,(12):45-47
笑对“批判” 父亲参加陪同周恩来踏勘三峡时留下的著名照片“周总理视察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以及周恩来、父亲两人其同签名的岩心牌,本是父亲一生平凡工作中的一次不平凡经历,谁知却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厄运。而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却是在“打倒”父亲的大字报上。  相似文献   

3.
路在脚下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旅游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导游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导游收入则日趋下降,因此有的导游惊呼:“导游之路在何方?”我认为导游之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4.
《旅游》2015,(2):140-141
“一个视导游为事业的人,要有‘自命不凡’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初涉旅游的王军对社领导说,“旅游的目的是跳出平凡的生活,体验不平几的旅程,导游的自我使命就是让行程呈现出不平凡的面貌来,简称‘自命不凡’。”一番“怪论”让社领导相信他必将成为一名优秀导游。“从未想过会与一位导游合作十年,他让我看到了导游服务的极致。”某公司赵女士说,“第一次合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见面他便能叫出所有团队成员的名字,道出每个人的生日与喜好,于众人惊喜错愕之余瞬间赢得了好感。他用富于激情的方式将大  相似文献   

5.
在三峡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两个光耀神州的人物,这两个人物把三峡历史推向两次颠峰。一个是战国时期“与日月争光”的屈原,一个是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屈原创造了“惊采绝艳”的楚辞,欧阳修在夷陵留下了风流千古的瑰丽诗文。屈原、欧阳修所处的时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遭遇:贬官;有一个共同的幸事:逆境中进入创作高峰;有一个共同的功绩:把三峡文化推向更高的美学境界。余秋雨先生称苏东坡贬谪黄州,是“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  相似文献   

6.
刘华 《世界》2008,(1):34-37
一次跟朋友聊天,无意间谈到第一次出国旅行。 朋友的第一次东南亚之行是在10年前,线路是当时旅行社最流行的新马泰。5天里,大巴穿越3国。最后一天,一个团友突然一脸疑惑地问导游:“东南亚有海吗?”导游郁闷到几乎当场晕倒。“那我们为什么没看到呢?”他接着问。这下,轮到除导游以外的其他人郁闷了。  相似文献   

7.
反省     
《风景名胜》2014,(3):172-172
很多年前我刚开始当导游,第一次带团,完全就是一场灾难,不仅嘴上拌蒜讲解得一塌糊涂,而且整个流程错误百出..我想那个团的司机一定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在下团那天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导游,要记得;住备个小本儿,把每次带团的得失经验记下来,这样以后你就会越带越好……”  相似文献   

8.
徐昕 《风景名胜》2011,(10):172-172
朋友从内蒙古玩回来,一见面就跟我抱怨说,导游导游,顾名思义.应该是把好玩的地方介绍给游客,可一路上他们遇到的导游却是,哪儿不好玩就偏带他们往哪儿扎,简直成了“反导游”。  相似文献   

9.
BOOK     
《世界》2012,(8):194-194
橙味悠然 如果你只知道荷兰有着“风车之国”“牧场之国”“郁金香王国”的美誉,那么恭喜你只是入门级选手,这就意味着有很高的提升空间。而这本书恰恰又能成为你的导游,带你进行一次荷兰的深度文化旅行。  相似文献   

10.
李媚  颜长江 《世界》2006,(1):76-78
作为策展人,2002年我和颜长江走 过一次三峡,对这些照片有了不同的感 受。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之后,三峡成 了中国文化界一个重要的话题,我看到 过许多人拍的三峡,但看到他拍的三 峡,我想到寇德卡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 拍摄的《布拉格春天》的谈话“我不 像其他人那样是空降到布拉格的。我是  相似文献   

11.
Ying 《世界》2009,(1):132-135
在外国人眼中,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巴扎是城中清真毒旁的那座“黄金市场”,而土生土长的伊斯坦布尔人却更愿意称呼它为“有顶盖的大市集”。在没有参观那里之前,我曾经认为,那里一定是靠出售黄金而闻名于世,但我的导游米拉小姐却一脸无奈地告诉我。如果真是那样,恐怕伊斯坦布尔的警察全部出动,也不能保证那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徐昕 《风景名胜》2014,(10):174-174
前不久我去北欧出差,因为机票是很早以前买的,临行前几天我突然想起打电话向航空公司确认..电话那头的女孩愣了一下,说:“我们这里出售的都是OK票,是不需要确认的。”我问:“我是一个月前买的票,也不需要确认吗?”女孩说:“不用.您直接去机场就可以了。” 确认机票,这是我做导游这一行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当年考导游资格证的时候,《导游业务》教材上就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旅游团是乘飞机离境,地陪应尽早与领队核实出境机票,提醒或协助领队提前72小时确认机票。”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明明买好的机票,为什么还要进行确认呢?  相似文献   

13.
文达 《旅游》1996,(12)
196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故宫博物院里出现了一次有趣的“导游”活动。导游者是当年清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接受导游的有出版社的编辑和博物院的专家等。 这是溥仪被特赦后第二次来故宫。前一次是1959年,溥仪为同游者杜聿明等人,当了一次义务解说员。 这回来故宫,与前次不同了,溥仪直接就当了导游员。这次他到故宫来,是专为写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寻找回忆线索和写作灵感的。游览路线由他提出,游程包括了一部分未开放的像毓庆宫、乾隆花园等地方。当时,故宫博物院正在布置光绪皇帝当年的寝宫原状,以向游客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溥仪在清宫最后的住处,就是当年光绪的住处养心殿,博物院方面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溥仪就便给提供些情况。就这样,溥仪这次成了导游者。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三月上旬,湖北省博物馆和宜昌地区博物馆同时派出业务人员赴枝江县,在枝江县文化馆史若愚馆长的带领下,对枝江县百里洲的赫家洼古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调查。滚滚东流的长江,出三峡自西北进入宜都、枝江和松滋三县交界之地便形成了一个曲线回转的“U”字形,再向东进入“江岔口”、遇“百里洲”而南北分流,在此便“一条江”而走“两股道”,所谓“百里洲”,一是言其面积之大,东西长百里有余;二是言其地处江心,成为江中之“洲”。  相似文献   

15.
孙琼 《旅游纵览》2012,(1):142-143,145
导游是一次旅游的中坚力量。一次旅游的好还与导游的品质密切相关。一个导游素质高的旅游企业,会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会在旅游业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一个导游素质普遍较差的企业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导游品质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首先主要探讨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发展的作用,其次提出导游的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最后,总结高品质的导游对旅游企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导游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旅行社组团的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活动主要是通过导游的沟通来实现的,导游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导游的工作。 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经常处于复杂而活跃的环境之中。他们不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旅游情境,还要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打交道。日本人称导游为“无名大使”,英国人称导游是“祖国的一面镜子”,由此可以看出各国对导游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翻译导游人  相似文献   

17.
柏木 《江淮文史》2003,(4):164-166
一次重庆归来,沿着三峡顺流而下,两岸景色应接不暇。船过九江口,缓缓驶入皖江境内,在红日冉冉升起的前方,大江之中突然出现了一座雄伟、秀丽而又峻峭的擎天石峰,高达百米,红霞万朵,傲然屹立在江水中央。这时船上的广播响了:“前方就是长江绝景——海门第一关,又称小孤山。”我连忙放下洗漱器具来到船的右侧,看看素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的小孤山雄姿!真是不可思议,在滚滚激流之中怎么冒出一座山峰?而山的四周在挺拔碧峰之间又如何修建出层层山门和寺庙?回到合肥,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涉江登山一游,探听一点“所以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击鼓就餐肯尼亚○闻坤赴肯尼亚的蓓罗城观光考察,亲身领略并体验了击鼓就餐趣事。这天上午,我在当地“汉学家”导游萨昆先生的指点下,在街上走马观花了一圈。中午时分,他领我去一家“涉外餐馆”,并神秘地眨着眼说:你今天用了这顿餐,兴许会终生难忘哩!这是一家临街...  相似文献   

19.
《旅游》2015,(2):138-139
当有人问起杨洋什么是最美导游时,他总是说:“一名最美导游不是获得多少荣誉,而是能为游客带来多少快乐!”和国旅总社的每一名导游一样,每个节假日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北京的历史古迹、大街小巷、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杨洋对导游工作情有独钟,许多游客都这样说:“小杨啊,不是你适合导游这个职业,而是导游这个职业适合你。”  相似文献   

20.
一次跟朋友聊天,无意间谈到第一次出国旅行。朋友的第一次东南亚之行是在10年前,线路是当时旅行社最流行的新马泰。5天里,大巴穿越3国。最后一天,一个团友突然一脸疑惑地问导游:东南亚有海吗?导游郁闷到几乎当场晕倒。那我们为什么没看到呢?他接着问。这下,轮到除导游以外的其他人郁闷了。我的情形比他们好些。那是6年前,目的地越南。我从首都河内一路向南,白天停晚上走,几乎坐了一个星期夜行巴士横穿越南。因为行程宽松随意,所以我不但知道东南亚有海,而且很美。这样的全程通票,只要不到30美元。不过回来整理图片时,我发现很多地方我根本对不上号,因为去了太多地方,所以忘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