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姝 《神州》2014,(11):6-9
唐诗僧皎然的身份是多重的,他不仅是诗人,同时也是伟大的禅僧和诗论家。纵观皎然《诗式》全书,其在文中尤以"谢灵运"为重,多溢美之辞。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源于两人之间的家世渊源、思想观念以及诗歌创作实践的影响。因为这种内在的紧密联系,才使得皎然诗作和诗论达到与谢灵运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周慧惠 《收藏家》2015,(4):18-22
一《昼上人集》十卷,是唐代大历、贞元间诗僧皎然的诗文集。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又字昼,吴兴人,传为谢灵运之十世孙。1据万曼《唐集叙录》考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著录之《杼山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之《吴兴集》、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著录之《吴兴昼上人集》、《四部丛刊》所辑入之《皎然集》,均为《昼上人集》之别名。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山水诗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创作动因、诗歌风格、创作影响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对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谢灵运山水诗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精神核心之一。她不仅抒写了灿烂绵远的中华文明,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在诗韵词境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从陶渊明到谢灵运,从屈原到李白;从山水田园到边塞风光,高潮迭起,流派纷繁,名家辈出。他们或狂  相似文献   

5.
大凡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都会知道,山水诗的大量出现是在晋、宋(刘宋)之际,或说,山水诗的兴盛繁荣是南朝诗歌的一大特色。大凡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也都知道,谢灵运正是晋、宋之际大量出现的山水诗歌这种学现象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南朝山水诗领域中的名诗人。按照实际,说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确不为过。  相似文献   

6.
关于皎然早年的事迹,一向被忽略,这里,仅就其出家时间,出家以前在庐山生活的情况略作一番考查,以弥补皎然生平研究之不足,并为深入研究其诗学思想及创作提供方便。 史乘最早记载皎然出家事迹的,是中唐僧人福琳所撰写的《皎然传》(见《全唐文》十册第九一九卷)传云:“(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这一记载,对皎然何时出家,何故出家均显疏略。按皎然《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云:”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荑若乱麻。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诗的序文说:”昔岁,属狂寇陷没江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知其出家与一场动乱有关。皎然一生遭遇的社会动乱,较大的有三次,即安史之乱、江浙刘展之乱、台州袁晁起义。这三次动乱的时间都相隔较近,其中刘展之乱直接导致了皎然的出  相似文献   

7.
姜朝晖 《丝绸之路》2009,(20):78-80
从魏晋山水诗开启,到山水之作发展到王维、孟浩然掀起创作高潮,张九龄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外放遭贬谪而寄情山水,张九龄对前代诗风深入学习借鉴,其山水行役之作有了谢灵运凝重的风格;山水景致是传达心境的媒介,对山水的感悟和描摹,便不再是简单的铺陈,而成为一种心境的表现方式。诗歌山水美景与心境相合,曲江之诗也有了王维神韵;得山水之助,曲江山水诗歌清新省净,清澹典雅,古朴沉郁,形成特有的明秀清澹之风。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在始宁经建的山居地位于今上虞区河浮村、章镇镇与冯家浦村之间,史称始宁北山,与父祖故宅南山不相连接,呈散居状分布.理由有三.一是自章镇至冯家浦村段沿曹娥江东侧地形地貌、河湖分布可以印证谢灵运《山居赋》中对山居庄园的描述;二是在章镇谢岙可以找到符合晋宋时期 卜居的风水环境;三是谢灵运在祖宅以北立墅有刘宋时期封爵减少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素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素质教育思想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三者表现在理论体系上的共同性是同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系 ;理论基础的科学性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服务方向的人民性都着力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基本内容的连续性表现在都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除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脉相传、继承和发展的特征之外 ,邓小平、江泽民的素质教育思想更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和全局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垮掉派”诗人的代表,艾伦·金斯堡与其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于20世纪70年代,共同创立了以“诗歌与佛法”为主题的系列论坛,旨在以诗歌辅助修行,以佛法指导创作。金斯堡将其坐禅的经历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通过修习止观体悟诗歌的即兴表达,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同时在修习佛法的影响下,金斯堡从《嚎叫》时期开始展现的反抗精神在这一阶段收获了新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了其后期以剖析“我执”为核心的非暴力诗歌语言。邱阳·创巴仁波切既接受过系统的寺院教育,又熟习英语文学与当代诗歌,与金斯堡等诗人一同探索如何以当代诗歌的语言教授佛法与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将诗歌创作转化为一种修行法门。邱阳·创巴受到禅宗艺术的启发,将诗歌等艺术形式与佛法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佛法艺术”的独特理论。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艾伦·金斯堡及邱阳·创巴关于“诗歌与佛法”的相关实践与理论,探讨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之下,佛法与艺术相结合的路径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