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在成熟的藏传佛教善逝八塔建筑体系中,塔座部分设四层阶级、各面当中凸出并设阶梯的类型被称为"天降塔",阶梯被比拟为纪念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降下阎浮提时所踏的三道宝阶。"天降塔"并非根据印度的某座塔所仿建,而是塔所体现的象征体系的重构。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西藏西部流行四面具阶梯的塔,照此标准被认定为天降塔。在当时,这种塔与忉利天降下的佛传情节显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阶段把它们视作"具阶梯塔"更为确切。方形塔基的具阶梯塔最早见于犍陀罗,随着犍陀罗佛教文化的传播,也见于阗、龟兹、梵衍那和迦湿弥罗等地。西藏西部的地理位置与上述地方邻近,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就是涌现出具阶梯塔,这可以解释为何同时期在卫藏以及受藏传佛教强烈影响的西夏等地区很少看到这种塔的影子。根据文献可知,具阶梯塔的阶梯象征四圣谛或四不护,是塔的重要构件。天降塔最初形成之时,其建筑形制借鉴了包括西藏西部在内的内陆亚洲流行的具阶梯塔,而为了强化它与忉利天降下故事的呼应关系,阶梯改用并列的三道,这也可以看作具阶梯塔与真正意义上的天降塔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2.
古镇塔儿集     
<正>金湖县治黎城镇的东南15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塔儿集。塔儿集因塔而得名。在古街西头1公里处有一砖砌古塔,上实下空,门朝西北,高约10余米,巍然屹立在高邮湖边。此塔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有诸种传说。有的说,此塔乃曹魏时所建,用于观察敌情;有的说,此塔建于宋代,乃纪念老和尚的佛塔;还有的说,此塔建于明代,乃镇水之塔。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此塔已有数百年乃至  相似文献   

3.
国外和国内学者传统上认为古巴比伦时期的商人塔木卡仅仅是王室代理人或官商。我们认为,塔木卡是独立的私商,他们所从事的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私人性质。①与塔木卡相比,沙马鲁是小商人,经营和活动范围远不及塔木卡,他们的商业活动多与塔木卡有关,甚至可以说依赖塔木卡。由于传统上对塔木卡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对沙马鲁的认识也就难免失之偏颇。本文旨在探讨塔木卡与沙马鲁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塔木卡和沙马鲁的社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
岭山寺塔(延安宝塔)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塔之一。长期以来,关于岭山寺塔的建筑年代众说纷纭,其中大多数专家认为,该塔为明代建筑。1996年国务院确定岭山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山寺塔,宋,陕西省延安市,归人延安革命遗址”,以官方文件的形式,确认该塔为宋代建筑。  相似文献   

5.
塔,是佛教建筑艺术中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一种公共艺术建筑物,人们经常接触它,熟悉它,关于塔的传说很多,可是对于它的来历并不很了解,现就从它的起源开始谈起吧! 我国塔的由来 塔原来不是中国的,从印度随着佛教传人我国。梵语(印度文)称stupa,中文译音窣堵坡、浮图、塔婆等,后来把塔婆的“婆”字去掉,译作一个“塔”字。“窣堵  相似文献   

6.
大理塔多,因塔引出来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不知是在哪个朝代,有一座塔正在维修。这座塔所在的寺院里,住着一位名叫法正的老和尚。他虽年过古稀,身体还很健壮。每天中午,他都要亲自提一桶开水登上塔去,送给修塔的工匠们解渴。一夭,法正手提水桶,步步登上塔去,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房山区西北20公里戒坛山前有三组石头城,常乐寺建在南城,寺院北部原有石塔一座,名曰“自来塔”。自来塔已于百年前被当地人拆除,但塔的位置尚十分明显。笔者据明代成化十六年、成化十七年石碑考证,认为此塔十分重要。它是一座阿育王塔,建塔年代在辽或辽以前,塔为11层。笔者根据碑文记载和对石塔多年的研究,对石塔进行了复原,可以作为常乐寺重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在维修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梅县高塔寺塔工程中,发现一批珍贵的出土文物。高塔寺塔,系北宋砖塔,位于黄梅县城关东南隅,塔为八角十三层,除第一层为空心外,其他均为实心砖造。塔呈楼阁型,四面有小佛龛,内供佛像。由于年久失修,塔之上部青砖严重糟腐,塔刹无存,塔轮廓不清晰。为此,文化部文物局决定拨款维修,勘察、维修工作由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刘玉芳 《黑龙江史志》2013,(11):305+309
藏族地区的"塔哇"与藏传佛教寺院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一方面,"塔哇"依附寺院而存在与发展;另一方面,寺院随"塔哇"的发展而发展与繁盛。探究拉卜楞寺与"塔哇"两者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挖掘"塔哇"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龙兴舍利宝塔座落于距成都38公里的彭县天彭镇,为能海法师率众于1949年建成的金刚宝座式塔。塔是佛教建筑物,源于印度、东汉末年,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建筑,大体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覆钵式塔及金刚宝座式塔等类型。金刚宝座式塔从佛教内容上讲,是属于密宗的塔。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个部主,中为大日如来佛,东为阿閦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佗佛,北为不空成就佛。金刚宝座  相似文献   

11.
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图一),一为绍兴塔(图二),均座落在皖南泾县城西两公里水西山。 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 上的题记刻石,都证明了这一点。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  相似文献   

12.
塔子城遗址历经千年沧桑,雄浑依旧。关于塔子城遗址的属性,终有定论。塔子城遗址博物馆、辽塔,经多方努力,现已告成。各级部门重视,积极制定塔子城遗址保护与城镇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佛教于西汉后期由古印度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佛寺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的洛阳白马寺。塔作为佛教的重要建筑也一同传入我国。塔的梵语称浮图、佛图、浮屠、堵波等,译成汉语叫塔或塔婆,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供奉物。塔一般分为木塔、砖塔、石塔或铜塔、铁塔等  相似文献   

14.
《文博》1991年4期发表刘随群《悟空禅师塔及其相关问题》介绍陕西泾阳县北嵯峨山唐悟空禅师塔,并根据塔铭简考三项,最后将塔铭原文全部笔录,塔形照片则刊于前一期封底。但未附塔铭拓本照片,其实后者是很重要的,由于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年,  相似文献   

15.
隋文帝杨坚在首都大兴城建造舍利塔,他要求绘制统一图样,同时在全国80个州开工建塔。舍利塔共分三次建造,计113座。时至今日,没有一座塔保存下来。据分析,这些塔全部是木塔。目前在国内许多地区发现建塔之碑,笔者据此推测研究了塔的原状。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P.2977记载了中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情况,内容可与唐代文献有关记载相印证,并可弥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以之为据,结合20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并参稽佛教典籍及地方史志的有关记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地理方位、兴建年代、演变历史及保存现状等,大都可以稽考。十九塔中,除曾经存在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崇教寺塔、敦煌市西大乘寺塔、武威姑臧寺塔及四川崇州怀远镇晋原县塔失考外,其余十五座都有遗迹可寻。这些塔据说都是根据印度阿育王塔原型仿制的。根据敦煌石窟壁画、云冈石窟雕塑,尤其是鄮县阿育王寺阿育王塔及近期于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阿育王塔的原型应为宝箧印塔。  相似文献   

17.
河北武邑县孙家村唐仪凤四年马君起造像塔作为纪年较早的唐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原初可能作七级或九级方形密檐式结构,马君起等人建造此塔,主要目的在于为去世亲人及合家眷属积累功德、祈求福报。该塔对于认识同类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的性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琵琶洲位于广州附近珠江水道要冲,宋时已是广州海舶停靠之处.明万历时,地方官绅于洲上修建海鳌塔(琶洲塔),最初希望以此巩固地方风水,振兴文教.由于琶洲塔在广州中外商贸黄埔港旁,清代东印度公司在许多珠江口航道测绘图中将琶洲塔标为外国商船驶入黄埔港的重要航标.因此在西方人的记载中,琶洲塔得名"黄埔塔""中途塔",其航标作用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大雁塔名称溯源──兼论九百年来的一个误解王泽民,巨亚丽,王磊我国建造佛塔初期,都是塔随寺名。至今,很多塔仍以寺名相称。如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北京房山的云居寺塔和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塔等等,都是以寺名为塔命名,一直沿用至今。大雁塔当初就称慈恩寺塔,后来...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纯银阿育王塔,塔身内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是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建造皇妃塔(后称雷峰塔)的核心所在,专为雷峰塔打造,是钱俶毕生崇佛的体现。银塔直接仿自延寿造夹纻育王塔(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漆塔),间接仿自鄮县阿育王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