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但具有卓越的领导天才,还创造性地形成和实践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用人思想,从而把中国革命推向了胜利。今天,我们认真研究毛泽东的用人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数量和素质有决定意义。毛泽东认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有德无才,不能搞好党的事业;有才无德,将会败坏党的事业。毛泽东的用人标准,受中国古代政治家用人思想的影响较为明显。三国时代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要“亲贤臣,远小人”,“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选人用人思想,是组织部门做好人才的培养选拔,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是新时期做好干部工作的行动指南。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用人观。组织部门和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首先要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要学好邓小平同志的用人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解放思想,观念转变,开阔用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冲破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要做到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用人观念,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论资排辈确实已成为优秀青年干部…  相似文献   

3.
用人艺术是巧妙选择最佳用人行为方式的艺术。周恩来人才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十分注重用人的艺术,这是他在长期的国务活动中所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用人方法。纵观周恩来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他的用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人唯贤在用人问题上,长期存在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两个根本对立的原则。周恩来提出选拔使用人才必须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主张用人唯贤。1949年11月11日,他在政务院第五次政务会议上,就政务院及其所属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问题指出:“我们国家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时代的巨人,邓小平身上闪耀着无数的光辉,而纵观邓小平的一生,其领导艺术有众多值得赞扬与学习的地方,他的领导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具体的灵活性.在政治斗争中,他韬光养晦,不重名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在治理国家中,他坚持“中央要有权威”,“领导就是服务”,提出“猫论”、“分三步走”、“不争论”等治国谋略;他提倡知人善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我永远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将简要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邓小平的领导魅力与艺术.  相似文献   

5.
侯延昌 《神州》2013,(23):176-176
作为一位时代的巨人,邓小平身上闪耀着无数的光辉,而纵观邓小平的一生,其领导艺术有众多值得赞扬与学习的地方,他的领导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具体的灵活性。在政治斗争中,他韬光养晦,不重名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在治理国家中,他坚持“中央要有权威”,“领导就是服务”.提出“猫论”、“分三步走”、“不争论”等治国谋略;他提倡知人善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我永远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将简要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邓小平的领导魅力与艺术。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他在领导起义农民进行反抗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为了实现“取天下”的斗争目标,推行农民军所提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主张,不仅把“尊贤礼士”作为自己的用人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广集人才,量才擢用,曾以“能尽用人所长”著称,从而建立了大顺政权,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历代封建统治者从巩固政权出发,都非常重视选人、用人,被誉为“晚清四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一生经历了率领湘军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他以独具特色的用人艺术.选用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顺利完成西北平叛大业,保全祖国领土完整奠定了基础。现将左宗棠用人的“九验九术”之道推荐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新时期用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度的历史责任,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杰出的人才观点,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鲜明的政治立场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袖,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从政治方面去考虑,重视政治标准和政治条件。他说:“选拔人,第一是政治条件。”[1]“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革命化”。这种鲜明政治立场,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用人思想的核心,而且不因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更没有为改革的深化,开放的加快所左右。粉碎“四人帮”后,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刘成纪 《收藏家》2022,(9):91-98
殷商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也是中国艺术观念的形成和奠基期。这一时期的甲骨刻辞虽然没有将艺术作为讨论对象,但其中出现的“艺”“乐”“舞”“画”“美”“丽”“丑”“品”“鉴”等字,却勾勒出了后世中国艺术形式和艺术批评的框架。刻辞文字按“依类象形”的原则构成,为“以形释义”提供了可能性。其中,“艺”“乐”“舞”“画”的构形方式,暗示了艺术与原始农耕文明的内在关联,“美”“丽”“丑”关乎艺术评价的维度,“品”“鉴”涉及艺术评鉴的方法。通过与殷商青铜器的相互参证则可看到,摹仿与变形是殷商艺术的创制原则,象征与暧昧是其主导性的艺术风格,自然认知是其对艺术价值的基本定位。据此,殷商时期虽然尚未形成自觉的艺术观,但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了观念的本源。  相似文献   

10.
领导学或称领导艺术 ,是研究领导活动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领导方法。本文根据作者的体会 ,从加强领导是客观的要求、领导者的素质与职责、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等方面 ,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好领导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1985~2005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文化厅的领导下,黑龙江省的艺术研究和艺术评论是以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为龙头,联合省直属文艺表演院团,立足哈市、辐射全省,形成了强有力的艺术研究中心和戏  相似文献   

12.
辛兆义 《神州》2014,(14):192-192
声乐演唱技法是随着时代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声乐艺术在我国发展很早,从远古至隋唐时期,声乐已自成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结构。从技法表现上看,声乐演唱的方式有很多中,如说唱、戏曲、歌舞等,将“气”、“字”、“声”、“腔”四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认知操作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声乐演唱技巧在变迁过程中,其技法与艺术理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声乐演唱技法内容,深度解析在历史变迁环境中,声乐艺术的特征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绘画艺术,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世界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这一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异彩纷呈,名家辈出;所形成的流派,亦是非常繁富。宋朝以来逐渐形成的“文人画”,便是众多流派中一支突出的异军。“文人画”的兴起,不仅对后来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左右了中国的画坛。因此,对中国“文人画”的起源、流传、艺术特色和影响等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中国绘画演进的全过程;对于人们欣赏和鉴定中国绘画作品,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在17、18世纪席卷欧洲的“中国热”中,中国艺术受到了欧洲的欢迎,对欧洲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所谓的中国艺术并不是习见的古典作品,而主要是在织物、瓷器和工艺品上的各种装饰性图案与纹样。在欧洲人模仿中国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中国风”的艺术风格,它与欧洲从巴洛克艺术向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转变具有密切的关联,共同形成了一种纤巧繁丽、富有装饰意味的罗可可-中国风格,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异国情调的追求,也丰富了欧洲艺术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外来宗教如何在中国传统思想支配下为民众所接受.作为佛教艺术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与儒教和道教思想相融合的题材,或者纯粹中国式的题材.从最新调查的材料“伴虎行脚僧图”入手,对其形成和演变以及与“玄奘取经图”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人十辩     
童中贤 《攀登》2001,20(1):32-36
用人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用人实践中,尚德与尚才、政绩与德才、名与实、用人与知人、长处与短处、用人与育人、用人与容人、使用与爱护、用人与导向、用人与责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充满了辩证法,是我们应该经常思考和研究的。在今天,进一步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的事业所急需。  相似文献   

17.
杨金凤 《四川文物》2007,(3):71-73,I0001,I0002
在藏区流传着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叫“唐卡”。唐卡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三大派系,分别为“门孜”、“钦孜”、“噶孜”。位于四川西部康巴藏区的寺庙僧人,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基础上,发展了“噶孜”派唐卡艺术,他们兼容并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噶孜”画派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噶孜”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体介绍了郎卡杰大师的作品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朱宇聪 《神州》2012,(33):199-199
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以一句“礼者,人道之极也”道出了“礼”的地位。讲求礼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礼”反映在文化中,便体现为形成一套制度式的软性方式传承社会思想,是具有稳定性、公认性、继承性、便宜造作性的文化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礼”有着很重要联系的一个说法便是“礼乐教化”。“礼”与“乐”相互配合和融通,形成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基本文化范式。作为中华“礼仪”文化浸润下的“乐”,也必然带有“礼”的特征,形成了梨花大鼓这种艺术的风格。本文从中国文化大背景入手,来分析梨花大鼓这一“乐”中体现的“礼”,以求获得对这一中国传统曲艺形式最“中国味”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藏区流传着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叫“唐卡”。唐卡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三大派系,分别为“门孜”、“钦孜”、“噶孜”。位于四川西部康巴藏区的寺庙僧人,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基础上,发展了“噶孜”派唐卡艺术,他们兼容并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噶孜”画派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噶孜”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体介绍了郎卡杰大师的作品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编修地方志书的工作是政府行为,地方志书是“官书”。因此,当地政府官员是否重视地方志工作,也就成了地方志事业成功和发展的关键。经历20多年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践,“争取领导重视是关键”已经成为了方志界同仁的共识。然而,如何争取领导的重视却又成为了方志界仁智各见的问题,也是方志部门领导认为是颇为“头痛”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争取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方志界同仁一门值得钻研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