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壬戌年(1922年)六月初十,爷爷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贫困的家庭,彼时正值民国年间,军阀混战,人民深受其害。为了生计,曾祖父跟很多人一样飘洋过海,到南洋当苦工,挣到钱寄回来。但爷爷的三叔滥赌贪玩,把曾祖父辛苦寄来的钱花个精光。于是,爷爷十来岁就跟他的姐姐一起挑起家庭重担,挑担卖水果、蔬菜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身份证制度可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限制共产党的活动,开始在全国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国民政府立法院对当时的《户籍法》进行了修改,同年公布了《户籍法(修正草案)》,在草案中,对在全国各地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作了规定。此后,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各省、市。纷纷制定身份证实施条例.由于没有具体的统一规定.所制定出的条例也不尽相同。如民国江苏省政府规定:“年龄8岁以上之男女普遍制发国民身份证”。民国福建省政府制发身份证时规定:“凡满十八岁者,不分残废老弱.均应一律发给”。《福州市政府举办国民身份证暨公务员首先领发实施细则》称:“凡年满18岁住满一个月以上.或新迁入有久住意思之人民暨公务员及眷属均应领发本证。未满18岁者准予声(申)请领发”。身份证由各地政府统一制发。对不办领身份证者则处以罚款。  相似文献   

3.
爷爷的遗产     
爷爷读过两年私塾,结果和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田里回来,他总要写上两笔。前几年,报上说扬州有位老太太,用绳头小楷抄完了一部《红楼梦》。看到这个报道,我们家没有一个惊讶的,因为爷爷1972年的时候就把《红楼梦》给抄完了,并且用的是隶书。爷爷活了97岁,不知是否与他抄书有关。据老家的人说,爷爷年轻时给人抄过《四书》和《封神演义》弹词。不过,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我们见过爷爷抄的《颜氏家训》。爷爷几乎见书就抄。有一年,叔叔到常州学拖拉机维修,带回一本《柴油机原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出生于1932年10月,祖籍是湖北,从族谱上看是陈友谅的后代。爷爷叫陈金波,老家在湖北黄冈,自幼学做裁缝。他来南京的时候先是做帮工,后靠手艺创业,他有一个干妈家里很有钱,给我爷爷钱去做生意,所以后来在中华门那一块开了一个估衣店(专门出售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的店铺)。那时候我爷爷三四十岁了,要成家,朋友把烟台一个有钱人家家里岁数大了的丫鬟介绍给了他,爷爷就把她一家带到了南京。讲到这个也很有意思,我爷爷没文化不会写字,但结婚有一项程序要签字。朋友就给他刻了个  相似文献   

5.
一个年仅29岁的贵州盘县青年,在民国6年(191年)就担任黔军总司令部高等顾问;50岁时(民国27年)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这个人纵横排阎于民国西南政坛和军界中,1949年在四川迎接解放,任过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逝世,终年91岁。他就是邓汉样(鸣阶)。贵州人不太知道他的经历,但他在民国时期的活动,却丝丝缕缕地挂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西南军阀以及国民党蒋介石的关系上,尽管风云变幻,波涛险恶,他们以不倒翁姿态,稳坐钓鱼台上。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钱廷昌先生过去在成都读书时,住在邓家,曾将邓氏在解放后写的文史资料汇集成册…  相似文献   

6.
爷爷的相册     
高珊 《文史精华》2004,(11):57-63
爷爷离开我已经有两年了。确切地说他是我的姥爷--我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姥爷给了我爷爷与姥爷双重的关爱,所以我自小便管姥爷叫"爷爷"。 爷爷大号叫刘剀荆。88岁高龄的爷爷所走过的人生旅程,一直是我感到神秘而又渴望探求的。从爷爷过去那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知道爷爷祖籍是东北,九一八事变后,16岁的爷爷  相似文献   

7.
祖孙对弈     
“爷爷,咱俩杀一盘!”5岁的小孙孙摆好了象棋,迫不及待地招呼我,于是,我俩就“当头炮”“马前跳”、“滚卒飞机”地酣战起来。别看小孙孙才5岁,可他的“棋龄”已经有三年。两岁多的时候,就跟着他爸爸妈妈学下游戏棋和陆战棋;三岁多时跟着奶奶学下跳棋;去年,又跟着我学下  相似文献   

8.
郑晓方 《世纪》2023,(4):33-35
<正>1998年春节后,爷爷的身体明显衰弱。他自知大限已至,总是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父母给他的生命快用光了,这个瓜成熟了,你不去摘它,它也要掉下来。在1998年4月爷爷98岁诞辰的那段日子,我们分别为他过了好几个生日。那时候,他一边加紧做他手头工作,对长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进行修改和订正,这是一篇爷爷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长篇文章,他自己说是“最后论文”,以后再也没有精力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爷爷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3,(7):168-169
爷爷的故事一直是个一知半解的谜团。我一直纳闷,一个被人们认为花花公子败光家产的爷爷,是怎样赢得家族中的人的尊敬的?但是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我的爷爷那一辈人的生活。从未见过爷爷,在我爸爸十二岁时,他就意外去世了。奶奶亦甚少在我们晚辈前主动提起他。爷爷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爸爸叫徐伯园,在我们县城老家当地,开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刚刚5岁的宇恒和爷爷奶奶一起玩"过家家",他主动扮演医生,让爷爷奶奶扮演病人。没想到他拿着塑料听诊器在爷爷身上比划几下后,竟随口告诉爷爷:你得的病是‘少精’。"爷爷一听就愣了,但老俩口都没有说什么。轮到奶奶了,他又拿起塑  相似文献   

11.
我爷爷的舅舅是张松樵 张松樵是裕华纱厂的经理、裕大华集团的常务董事。他是我爷爷的嫡亲舅舅,爷爷是他的得力助手,鞍前马后几十年,帮他打理裕华纱厂。1948年,爷爷积劳成疾,才58岁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张松樵已年近古稀,白发人送黑发人,好不伤心。他亲手为我爷爷写了一副挽联,挂在灵堂上,彻骨之痛藏于联内。上联是:汝幼小,我抚孤,汝长成,我提携,汝病殁,我悲哀,如此薄情,问汝何以舍我;下联是:人事变,心光明,人虽病,心尚强,人已死,心犹存,这般惨状,叫人怎不伤心。  相似文献   

12.
洛周听说年龄超过60岁的农村老人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来家里让我帮忙抄一下他的身份证,说他已经63岁了,他想把身份证抄件托人带到老家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的囊谦县参加免费医疗。  相似文献   

13.
周蓉 《世纪》2023,(3):64-68
<正>1983年1月30日,我的爷爷、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周恩霔先生离世。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平日他称我“蓉蓉”,偶尔称我“小蓉”。除了5岁那年到北京我父母的工作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生活过一年之外,我9岁以前基本上是在爷爷身边度过的,对爷爷的感情非常深厚。每当我整理爷爷遗留给我的周家家谱、先人的画像,他的书法作品、古籍、照片、信件等资料时,都感到自己走进了爷爷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理解也随着岁月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爷爷叶圣陶从17岁(1911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延续到94岁去世(1988年)。爷爷的日记中包括了七十多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全国解放、解放后的历次重大运动,只要是他知道的,他参与的,在日记中都有记载。从爷爷的经历中反映了当代历史的一个侧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记。  相似文献   

15.
登紫金山     
正邻居李爷爷是一个70多岁的独居老人,而且他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尽管如此,他却乐观开朗、心地善良,整天看起来乐呵呵的。李爷爷平时总是坐在自家门口,常常边晒太阳边听广播,或者躲在树阴下边乘凉边听广播。李爷爷特别喜欢小孩,我路过他门前,常常会被他叫住,然后他像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小零食给我吃,有时还会讲故事给我听,高兴起来就用胡子蹭我的小脸蛋,又痒又疼的,每当我使劲地躲他,他就哈哈大笑像个孩子似的。  相似文献   

16.
许嘉谟 《江淮文史》2009,(6):108-118
在我这一生中对我最为关爱,影响我最深的人,就是爷爷许济之了。我生于1937年,那是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我的父辈们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战斗中去了,我是由爷爷奶奶抚育成人的。我出世时爷爷已57岁了,加之兵荒马乱,能生存下来都很不容易,所以他只能闲在家中。在我两三岁时爷爷开始教我识字,他将一些废纸盒子剪成一个个方块,上面写上字,就成了方字块,每次认三到四个字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  相似文献   

17.
吴薇 《环球人物》2012,(30):18-22
他的父亲是蒋经国,祖父是蒋介石,因为是非婚生,他和孪生兄弟驻足在蒋家门外达半个世纪之久,光"敲门"就花了46年……这个人,就是蒋孝严。"虽然我进门的时候,门里面已经空无一人。蒋家的人已经故世了,我爷爷、  相似文献   

18.
初春的一天,我来到任作民孙子任正农家采访,看着这个充满温馨而又朴素的家庭,听着这位红色后代平易的叙述,我从中能感受到红色后代那种谦和的精神魅力和平和的心态,同时也看到了一代伟人的政治风范和良好的家风。我的采访就从他的爷爷任作民谈起,这位连爷爷都没见过的孙子,却对自己的爷爷了解很多,心里充满着对爷爷的崇拜,他为我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行走如风     
姚东 《南方人物周刊》2010,(43):112-112
记忆中,爷爷一直在走,不停地走。 1975年全家搬到山海关造船厂,住在海边。爷爷每天凌晨4点就会出门,顺着海岸线向南或向北,走大约十几公里(这个数字是我后来根据他的描述猜的)。这十几公里的景色壮美无比。听爷爷说,海面有奇异礁石,退潮时形如两人携手相伴,涨潮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的渤海边人烟稀少,除了连绵不断的涛声、沙滩和早出的渔船,大概只是一片空旷无垠的蓝天。  相似文献   

20.
正贾功台(1886—1968),原名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人。出生教育世家,父亲系学官(教谕)。他自幼入私塾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自民国八年(1919年)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担任校长开始,他就和志道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