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人见过海,却没有见过洋,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走一趟台东花莲知名的苏花公路,或者走一趟花东海岸。尤其是花东海岸,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全长约180公里,背山面海,景色如画,是台湾一千多公里海岸线中最美的一段,这里除了有蔚蓝色的太平洋,  相似文献   

2.
史前时期人类迁徙台湾诸问题的探讨尤玉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问题的提出1968年3月,台湾大学地质系林朝先生在台湾东海岸调查海蚀地形时,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图一)离海面高112米的乾元洞中发现了史前文化遗物。同年12月,由宋文薰、林...  相似文献   

3.
蔡彦 《华夏考古》2015,(2):68-78
台湾原住民的来源、迁徙和扩散,在台湾的历史研究上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然而,受到研究方法和资料的局限,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有许多争议。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湾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发现的聚落选址进行统计,主要统计其所处的地域和地貌,描述台湾原住民的迁徙和扩散,进而解释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几个时代的聚落分布的不同来解释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1)旧石器时代,台湾原住民集中分布在台东的海滨;(2)新石器早期,台湾原住民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的丘陵;(3)新石器中期,台湾原住民开始呈规模地在西部平原聚落定居;(4)新石器晚期,台湾原住民集中分布在台湾东西两岸的低地聚落;(5)铁器时代,台湾原住民开始成规模的向高山迁徙。  相似文献   

4.
介绍台湾新发现的芝山岩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台湾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工作当推台东卑南遗址的发掘,但台北芝山岩遗址的发掘也不容忽视。芝山岩遗址发掘规模虽不大,发掘时间也短,但是发现了一种新文化——芝山岩文化。芝山岩出土的大量彩陶、黑皮陶、木器及草编、藤编、炭化带穗稻米等,大都是台湾地区以往甚少发现的史前遗物。由于在台湾找不到这种文化的祖  相似文献   

5.
《文史春秋》2007,(7):29-29
1日中日关东税务协定成立。1日大连关及安东关正式开办。2日张之洞与德华银行总办柯达士商议《津镇铁路借款自办大纲》。2日日本驻台湾总督佐久间为弹压台东厅太鲁阁山胞,率众烧毁威利二社六部落。  相似文献   

6.
访台散记     
应台湾中华两岸管理人才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我率武汉市政协化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4年2月25日至3月5日在宝岛台湾进行了参观考察活动。经过的主要城市有高雄、嘉义、台中、台北、花莲、台东等。考察团瞻仰了国父纪念馆;拜会了湖北黄陂台北同乡会、中华化名人胡秋原先生;参观了私立嘉华高级中学、国立中央大学、台北青少年育乐中心、台北  相似文献   

7.
章玉政 《江淮文史》2014,(2):160-164
正胡传,胡适之父。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关于胡传的研究颇少,印象中只有学者唐力行做过一些简略介绍,其他的则更多是在胡适传记中的零星提及。而胡传本人的著作《钝夫年谱》、《台湾日记与禀启》、《台东州采访记》等至今未在大陆广泛整理印行,因此  相似文献   

8.
台湾历史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据1926年日据时期的调查,全台湾375万汉人中有311万人祖籍为福建,约占83%。福建人中,漳泉府籍共约300万人,占闽省籍人的91%台湾为什么会形成以闽南人为主的社会,这还得从17-18世纪闽南人大量移民台湾说起。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 比较确凿的台湾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存只有2处,即台南左镇乡菜(?)溪人类化石和台东长滨八仙洞打制石器.其中前者是台湾地区唯一发现古人类化石的地点.关于左镇人类化石的发现.过去台湾报刊曾经报道,台湾学者和日本学者也进行过一些研究.大陆学者也在一些场合作了叙述.一般认为,左镇人化石是1970年夏发现的,它是一个青年男性的右顶骨残片,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年代在距今1—3万年前,根据出土地点可将其命名为“左镇人”.实际上,由于长斯以来台湾与大陆的隔绝,大陆学者普遍对台湾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了解不够,上面的表述是极其不足的,我们有必要根据近年公布的材料加以更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沉淀,与大陆的佛教文化一脉相承。为进一步拓展两岸文物、博物馆交流的发展空间,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物交流协会积极拓展与台湾文化机构的合作途径。在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台湾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等联合策划、设计了"七宝瑞光——中国南方佛教艺术展"。该展2014年9月20日至12月7日在佛光山展出72天,观众达98万余人;2014年12月20日至  相似文献   

11.
孙大力 《百年潮》2008,(3):61-67
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1月6日,我有幸随北京市社科联组织的“赴台考察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从台北开始,先后到淡水、基隆、宜兰、花莲、台东、嘉义、屏东、台南、高雄、台中、南投、新竹、桃园等县市,环绕全岛一周。虽然走马观花,但所见所闻,印象深刻,感受颇多。现择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泽民 《风景名胜》2008,(6):106-107
说起台湾的日月潭,虽然内地人都知道,只是闻其名者众,见其形者寡。日月潭位于台湾岛中部的南投县境内,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日月潭是由玉山和阿里山涧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面积稍大于杭州西湖。潭中有一座秀丽的绿岛,名日珠仔屿,现在叫作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故名日潭,南半湖形  相似文献   

13.
台湾版《罗雪堂先生全集》,计七编(每编二十册),共一百四十册,是1968年台湾文华、大通两出版公司据原本影印的,发行人叶潄石.我久听人说起,但迄今未见到.今年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才从深圳书市买到一部.  相似文献   

14.
《世界》2009,(3):56-59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电影《练习曲》用美轮美奂的镜头和这句反复出现的煽情台词,让所有看过的人见识到了梦幻的台湾公路风景,并产生环岛骑行的冲动。而我却更想去看看兰屿——站在太平洋最深处的海岛尽头,会有怎样的滋味。海岛不远,先驱车至台东,再坐半小时轮船,纯净得近乎透明的碧海蓝天,就出现眼前了。  相似文献   

15.
投蓝营票的本省人(第三天台东晴)早上从花莲的寿丰站上车赴台东。11点多钟抵达,W小姐来接,她是我在台北的朋友C先生的学生。在附近一家小餐馆简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张学良爱兰、养兰是人所皆知的。至于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种爱好,90岁那年,他在一次兰会上被记者撞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我以前家里就有兰园,我父亲也喜欢养兰。过去大陆兰花非常珍贵,一盆难求。在甘肃,就出现过一种很珍贵的国兰品种。养兰花陶情冶性,是很高尚的。来台湾后,20多年前认识我住处附近的爱兰家谢有义先生,经由他的介绍,我曾经走过台东、花莲很多地方,买兰养兰,过得很愉快。在台湾,张学良在自己的院子里开辟了两个兰国,一是种植洋兰,一是种植国兰,从种植到浇水、施肥、除虫,亲力亲为;对兰花的…  相似文献   

17.
你好,台湾     
《风景名胜》2008,(6):78-83
台湾,无疑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地方。那是个影响中国数代人的文化宝岛,从八九十年代的琼瑶、罗大佑等到今天的周杰伦、SHE,他们无一例外都成为年轻人的集体记忆;更多的人在说,那是个有着阿里山、日月潭等美丽得恍女口世外桃源般的海岛。……就让我们从台湾的历史说起,掀开层层面纱去展现这个自古便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的一弯海岛。  相似文献   

18.
李同升 《人文地理》2006,21(3):F0002-F0002,F0003
“第四届海峡两岸观光农业与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5月1日-2日在台湾台南县美丽的关之岭统茂温泉会馆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以郭焕成教授为团长的来自大陆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同济大学、西北大学、昆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4位代表,以郑健雄教授为团长的来自台湾地区的亚洲大学、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景文技术学院、辅仁大学、台湾观闲农业学会、台湾乡村民宿发展协会、统茂休闲旅馆集团、台一教育农园、台东县观光局、台东风景区管理局等1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业界的60多位代表,大会共接受论文200篇。在研讨会期间,大会主会场宣讲主题论文6篇,分会场宣讲论文83篇,此外大会还以海报形式发表论文36篇。  相似文献   

19.
史鉴亲情     
我的祖籍在福建。闽南话是我的母语之一。每当踏上祖先世居的土地,每当听到闽南呢哝的软语,我的心头便涨满贴近母亲怀抱的激情。而在晋江、在鹭岛凭海观涛,遥望金门,又油然思念远在台岛的讲闽南语的手足弟兄。今年春上,我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曾就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做过发言。会后,朋友们约我从历史上谈谈台湾的故事,于是更加令我怀想海峡那边的亲族。一千八百年前的统一活动台湾有个著名的八仙洞遗址。这个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海滨,曾经出土了大批的石器和骨角器。这些石器与大陆两湖两广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毫无二致,特别是与湖北…  相似文献   

20.
佃燕婉  孙静文 《旅游》2010,(3):36-41
她墨海上的护航神 中国南方福建地区的人们对妈祖都非常熟悉。在整个中国的沿海城市,包括台湾和澳门,几乎都能寻找到妈祖的印迹。说起妈祖,民间也叫她为天后或天妃。可以说她是南方沿海人民心目中的海上保护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